在股票交易中,内盘是指以买入价成交的交易,外盘是以卖出价成交的交易。
如果外盘数量大于内盘数量,一般说明主动买入的单子比较多,股价可能上涨。比如,外盘有5000手,内盘有3000手,这意味着市场上买方力量相对较强。
相反,要是内盘数量大于外盘数量,通常表明主动卖出的单子较多,股价或许会下跌。
不过,仅靠内盘和外盘来判断股价走势是不够准确的。因为主力资金可能会利用虚假的买卖单来误导投资者,比如通过对倒操作,让内盘和外盘的数字看起来符合他们的意图,实际却在出货或者吸筹。
内盘,从定义上看,是指在证券交易过程中,卖方主动以低于或等于当前买一、买二、买三等价格抛售股票所成交的数量总和。这些交易行为反映了市场中卖方的力量和意愿,卖方的主动抛售往往暗示着其对股票后续走势的相对悲观预期。由于买方认为标的股票短期内不会上涨,只想逢低买入“捡便宜“。买方将目光盯在报价较低的买一,买二,甚至买三。因此得出结论“股票越买越跌“。这里指的是买一,买二及买三报价。
外盘数量大于内盘数量时,股价可能上涨;而内盘数量大于外盘数量时,股价可能下跌。这是因为外盘数量大于内盘数量表明买方力量较强,买盘积极,推动股价上涨;买方主动愿意以高于或等于卖一,卖二,卖三的价格成交。反映出买方对标的股票后市看张,在乐观因素的驱使下,买方要“抢在“其他下单者之前买到股票。在一般情况下,外盘挂单数额越大,越是以外盘价格成交,股价越容易上涨。因此得出的结论是股票价格“越卖越涨“。这里指的是卖一,卖二及卖三价格成交几率和速度。
内盘与外盘的关系十分复杂,投资者若想熟练掌握内盘与外盘的变化规律需要几年的时间。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不断感悟。
需要说明的是内盘与外盘只是“微观”指标和参数,是投资者已经决定了买卖股票时使用的参考指标。运用好内盘和外盘的变化规律能够帮助投资者尽量较低价格买入,较高价格卖出。至于是否决定买卖股票,买卖哪只股票需要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情况,所属行业以及股票价格的均线,成交量等其他指标。
在一些些特殊行情下内盘和外盘的参考作用大幅降低。首先是极端行情中内盘与外盘几乎失去了参考作用。比如在突发性政策利好大牛市中,投资者处于极度亢奋情绪中,巨大的买方力量推动指数或股价上涨,内盘与外盘的作用显得不重要了。同理,在恐慌性暴跌的股市行情里,卖方的力量占据绝对优势,此时外盘的数据可以忽略不计了。
其次,在股市极度低迷的行情中,指数每日波动很小,一些股票分时走出“心电图”图形。此时内盘与外盘的参考意义大为降低。
再次,量化交易的出现对于投资者观察内盘与外盘带来很大困扰。因为量化交易的特点就是“高频交易”,此时内盘和外盘的巨额报单令投资者分不清哪个是量化交易,哪个是普通交易申报。同时,量化交易中还夹杂着大量的“撤单“或虚假报单。因此,量化交易经常参与的股票使投资者很难准确判断内盘和外盘的变化。
以上分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