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简称“一史馆”,成立于民国十四年(1925),是负责收集管理明清两朝及以前各朝代中央机构形成档案的中央级国家档案馆,与位于南京市的负责收集民国时期中央机构档案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相对。
01
场馆概况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旧馆位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内。新馆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祈年大街9号,占地1.34公顷,总建筑面积9.9公顷,于2022年7月6日建成开放;其还另管理有皇史宬。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共藏有77个全宗,约1000余万件(册)档案。截至2022年7月,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向社会开放44个全宗、近470万件档案。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建筑形体组成源于中国传统高台建筑的空间格局,为减缓主体建筑对城市空间的压力,主入口做成内凹式,顶部结合以抽象的斗拱造型形成的叠涩,既突出主入口空间又形成具有中国传统符号韵律的立面特征,建筑整体风格舒朗庄重,大度雍容。
一史馆主体建筑一侧的副楼顶部,以大片的玻璃内透藏书阁,作为主要立面装饰,既丰富建筑立面细部又隐喻国家历史典藏文库建筑的身份。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总建筑面积9.91万平方米,共有地下四层,地上十层,被划分为ABCD四个区,其中A、C座为展区,B、D座为后勤保障区。
新馆一层设有第一展厅、文创服务区、多功能厅;二层设有第二展厅、第三展厅、报告厅;三层设有基本陈列展厅(分为明代、清代两部分);四层设有龙柜展厅、金匮展厅、馆史展厅;五层为待开放区;六层为档案利用查询区,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共设有114个查档机位;七层为待开放区。
--- 皇史宬 ---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管理的皇史宬占地8460平方米,建筑面积3400平方米,分南北两院,由正殿、东配殿、西配殿、御碑亭、宬门等建筑组成,四周围以城墙。
明嘉靖年间,皇家宫殿多次遭受火灾,引起了嘉靖帝的高度重视,皇史宬的建造提上议程。明代官员余继登所撰《典故纪闻》卷十七记载,嘉靖十年大内东偏火灾造成14座建筑被毁,嘉靖帝随后告诉大学士张璁:宫中建筑密集,要做好防火预案;南京宫殿的宫门都采用砖砌,没使用木料,这可作为建筑防火的参考方法。
考虑到皇宫内建筑太密集,嘉靖帝打算在皇宫外面建造一座砖石材料的建筑,用于存放皇家档案。明嘉靖十三年七月丁丑(1534年8月21日),嘉靖帝下令在“南内”(即皇宫外东南角)建造神御阁,用于保存祖宗神御像、宝训、实录等重要的档案资料。要求神御阁与南郊的斋宫(天坛斋宫)一样,采用砖石砌筑;在布局上,神御阁拟分为上下二层,上层存皇帝画像,下层存实录。
02
基本陈列
--- 守护国家记忆 传承民族文脉 ---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是专门保管明清两朝中央政府和皇室档案的中央级国家档案馆,其前身是1925年10月10日成立的故宫博物院文献部。从1925年至今,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已走过近百年历程。
“守护国家记忆 传承民族文脉——明清档案事业发展历程展”便是介绍这半年来的历史档案保护过程。
百年来,从最初的筚路蓝缕到建国后的百废俱兴,从劫波中的动荡维持到改革开放后的蓬勃发展,再到新世纪的走向辉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发展无不与中华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
明清档案事业发展历程展通过对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近百年历史的全面回顾,向社会展示明清档案事业的风雨沧桑及明清档案人创造的辉煌业绩,也见证了我们国家和民族走过的复兴之路。
--- 兰台翰墨 家国春秋 ---
“兰台翰墨 家国春秋——明清历史档案展”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基本陈列。整个展览秉持“以档证史、资政育人”理念,以馆藏1030余万件明清历史档案为依据,精选200余件档案珍品设计制作完成。
基本陈列位于场馆3层,展陈面积共1800平方米,展线长度580米。展览以时间序列为基础,分作明朝掠影、清朝肇建、康乾盛世、帝国秋凉、抗争求索五个部分,纲要式呈现明清两朝整体历史演进过程。
--- 盛载千秋 ---
“盛载千秋——明清档案装具陈列”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特藏展览,位于场馆4层,以“展藏结合”的形式展出明清两朝皇家档案装具——金匮、龙柜。
金匮库区陈设面积570平方米,珍藏金匮120座。金匮原保藏于明清皇家档案库——皇史宬,用于收贮实录、圣训。其材质楠木为胎,外裹铜皮,通体鎏金,錾刻云龙图案。匮内所藏实录、圣训均为官修史籍,内容详实,装潢考究,是研究明清两朝帝王言行、国家治理、典章制度的重要资料。
龙柜库区陈设面积480平方米,珍藏龙柜86座。龙柜原存于皇史宬和皇宫内,用于收贮皇室宗谱——玉牒。以杉木、松木为主,披麻髹漆,顶部和前后左右五面雕龙描金。清代玉牒基本遵循十年一修的定例,共纂修28次,按所收支系分为宗室玉牒和觉罗玉牒两大类。玉牒内载皇族成员的生卒、婚嫁、封爵、授职等皇族人口及繁衍谱系情况。2002年,清代玉牒被列入首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