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豪良与他的《沉逸之美》林大学文

法眼书画 2024-03-25 02:15:42

远引若至 著手成春

——杨豪良与他的《沉逸之美》

林大学 文

金秋十月,欣然收到朋友杨豪良先生的新作《沉逸之美——米芾书法艺术赏析》。“沉逸之美,以沉稳、劲键为基,以放逸跌宕为表,化合为动静相合,亦方亦圆,刚柔相济,巧用偏锋的米体‘刷字’……”立意精当、有情有味。一口气读完序言和《目录》,仿佛一下子开启了米芾书法艺术园门,若上林春花,如瞻岁新。

26000余字的“导论”,开宗明义,条理明晰,以米芾的艺术成就和渊源为框架,揭示《沉逸之美》之缘起和立意。这使我不禁想起了20多年前,省书法研讨班上徐本一先生一场“沉郁之美”的讲座。那是一个关于李北海、米元章书法用笔的美学命题。而《沉逸之美》,则诠释了米芾书法艺术“沉着痛快”一对矛盾的统一,对米老书艺的审美,更为贴近则自成体系。“‘沉逸’‘沉’,是以沉雄、厚实、朴茂为基的沉,…… ‘逸’即强调艺术精神自由的重要性,‘逸’的意向完全符合严谨的逻辑推理,从对自由精神的追索到自我意识的确立……”作者依据米芾书艺“八面出锋”“刷字”特性,以文艺评论家敏锐的视觉,推演出了一个清新的审美方式——“沉逸之美”。

“沉逸之美”的命题,“成为一种新的美学原则……”从而为有志于书法艺术的作者“提供了丰富的艺术想象和可资借鉴的思考”。

开篇“集古堪从唐法始——《唐阎立本<步辇图>观跋》《三吴诗帖》赏析”,便紧扣寥寥19字便条式的小跋,拉开米芾艺术宝藏的大门,展现了米芾长沙5年潜心访古、集古,对于欧阳询、沈传师的景仰和追随,乃至对其随后《向乱道帖》《砂步诗帖》书风的延展。这则“观跋”曾无数次的在我眼前翻过,却没有一次像今天这样细细品读,亲切而仰慕。这便是《沉逸之美》的魅力。“手摹心追晋风流——《李太师帖》赏析”,则从是帖的内容,追寻李太师的生平,引出谢安、王衍、王之涣等一系列文人故实。又联想到《张季明帖》的艺术特色,如同电影“蒙太奇”手法的运用,深入浅出而引人入胜。再来看“复归平淡味更浓——《跋<蔡襄谢赐御书诗>》《跋欧阳询<集古录>》赏析”,巧妙地引用米老《诉衷情·思归》词作和诗作,剖析此时书如其人,呈现平淡天真之意趣。两帖皆是米老晚岁杰作,“沉着痛快”之滥觞,较之“观跋”更趋老辣超逸,前后照应,异曲同工。

《沉逸之美》从各篇命题到整体布局,缜密高妙;行文如同作者的书法一样灵动、闲适。让人既有读人物传记的惬意,又有读章回小说的渴求。

这部三编62节26万余字的大作,由湖北人民出版社推出。标16开本、260页码,装帧典雅,厚重大气。《沉逸之美》正文依次对米芾传世的78件书法作品从创作背景、艺术特色、人物故实、传承影响乃至作者见解等诸方面进行了客观科学的研究和推介。每一个专注米芾书艺的书家,大多都品读过这些作品,而只有在品读这些赏析文字的同时,才会更加贴近作者,神交古人,领略、分享米老“清雄绝俗之文,超妙如神之字”的艺术精华。

关于“沉逸”之美,我国古典美学评论中见屡见不鲜。从“龙跃天门,虎卧凤阙”到“吴带当风”“古质今妍”;从苏轼的“端庄杂流利,刚健含阿娜。”直至明清之际董其昌、恽寿平对书画评品“逸品”之推崇……而最典型的,当为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的“沉着”“飘逸”品次。“沉着”:沉静、专注,虚实相生,磊落而纤浓。“飘逸”:飘然潇洒,闲适高逸,清新而典雅。“庄周万物外,范蠡五湖间。”“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这些经典令人神往。而《沉逸之美》则是将米老“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八面出锋”的书法艺术特色统摄整合于“沉逸”之中,然后再缓缓打开这扇艺术之窗,若散圣安禅而象外有象。米老壮岁所作《箧中帖》堪为“沉着痛快”的代表作。“天真罄露笔潇洒——《箧中帖》赏析”,更加详尽地将其创作背景中涉及到的刘季孙、苏轼、王诜等人物故实梳理揭示。以鲜于枢、吴其贞乃至曹宝麟先生的评论为依据,阐述自己的见解,娓娓道来。冲淡和缓,脉络清晰……而“《参政帖》赏析”,则以《叔晦帖》《昨日帖》为参照,“迟重磊落韵飞扬”“意气平和诉端详”……依次展现。

《沉逸之美》对米老每一件作品的创作背景、人文环境,甚至工具材料等信息的铺陈,除了阅读历史文献需大量时间和精力的付出,更需要严谨科学的态度来甄别、比对,相互印证,去伪存真。师承渊源、技法演进的跟进以及对后世影响的探究,同样需要无懈可击的例证。而作者自己的见解,不仅依赖自身的学养,更要把握当代美学环境的关照,个中艰辛,自非常人所能体悟。

近千年来,米芾“沉着痛快”的书法特色,影响了无数的书法后学,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书家。当代功成名就的中老年书法家周慧珺、曹宝麟、周志高等大家无不沾溉米老的艺术灵气。米老故里襄阳的书家更是近水楼台,尽享米老宝贵的艺术资源。襄阳土生土长的杨豪良,自然对米老崇仰憧憬有加。其学者的眼界,长期临池创作实践,为致力于米芾书法艺术研究和探索功莫大焉。

作者对70多件作品的探索赏析,每一篇既可独立成章,全书又是一个相互契合的大局。为我们提供了丰赡的知识信息和韵味悠长的艺术大餐,为艺术家提供了一种空灵朦胧意境的追求。其中就米芾颇为纠结的对象——颜真卿,既有“偏见”又有“偏爱”,豪良也做了合情合理剖析,解除了不少书家的疑惑。

《沉逸之美》,是杨豪良专注于米老,循序渐进,厚积薄发的结晶。4年前,他着手将10多年来读书笔记,临池心得梳理、归类……作为资深的学者型书法家,出本专著并不难。首先,科班出身,眼界高远;其次,优越的职业艺术环境,特别是他在图书馆长任上,博闻勤记,纳“六艺”以为滋养,文学功底深厚,为文游刃有余。而难就难在,“小题大做”。一个并不复杂的命题,却要以数十件作品的解读诠释为支撑;一件尺幅的短札,却要有创作背景、人物故实、技法解析,美学探源和擢发后学的融会贯通,阅读的参考书就多达40余种,青灯黄卷,个中甘苦,不难想象!我是个集邮爱好者,大凡国际邮展获大奖者,都是以最小的命题作最大的文章。如:《蜜蜂》《稻米》《风》《烟草》等,作者都是不惜以数十万计的资金购求邮品,支撑邮集,而拓展出巨副的历史画卷。《沉逸之美》——一幅米芾书法艺术的长卷。杨豪良倾注了10年的心血!

结识杨豪良是在朋友杨晓琳安排的一次小型晚宴上。那天只有晓琳夫妇、豪良夫妇等五六个朋友。初次见面只感觉其文质彬彬、仁义厚道,不苟言笑而时出妙语。一晃快20年了,交往不多,情谊不薄。交往不多,客观上人家是年轻的职业艺术家,大学教授;我是业余爱好者,退休职工。主观上,自己上了年纪,害怕搅扰别人。情谊不薄,并非客套:大约10年前,我随市文联艺术家到文理学院为学生们签名赠书,巧遇时任学校图书馆长的杨豪良,依然是仁义谦恭,热情有加。嘘寒问暖之际相邀图书馆内喝茶。其时,正好我的姨侄女将受聘到他们学院的医学院任教,踌躇之际,我请豪良帮忙拿主意,豪良爽快提供了可资决断的建议。

近些年,与豪良交往多了起来。知道他内敛而重情;善饮而有节。身为高校教授、知名评论家,著述育人硕果累累,却没有一点居高临下的做派。去年,他主持了田文化先生的书法作品研讨会。那是疫情结束之际,春寒料峭,展播大厅里空调乏力,他和大家一样,衣着单薄,杨豪良从始至终,没有丝毫的敷衍、懈怠,一切程序井井有条,会场有序而热烈。

杨豪良为人为艺诚信务实,仁义平和。朋友圈大小事务的邀请,他从不爽约。不久前,他在金石艺术馆主持的“米芾文化艺术展研讨会”上,从1985年“中国襄阳米芾书会”的组织者到奇石收藏专家,参与者之众盛况空前。他把握时机,主持风格专业熟稔,整个会场热烈而充满艺术氛围。那是我参加过的最为专业的研讨会。那天推迟了半个小时开饭,发言者却意犹未尽。他行文辞采飞扬、文笔鲜活。凡是他主持的活动,每次活动过后,他都会有一篇小结性的心得,配以相应的书画小品发在朋友圈。陈传席说过,不能文而能书者,古今绝无一人。非戏言也。

豪良在后记中说,米芾是个有趣的人,有趣的灵魂,有趣的艺术。《沉逸之美》是杨豪良对米老书法艺术的景仰的肺腑之言,也是他文化襟怀的符号。近年与杨豪良的交流中,不仅能够领略他的“书趣”“墨趣”和“文趣”;在与他交往中还可分享到他的“酒趣”“茶趣”和“默趣”。

不偏不倚之中,日新又新之行。是近年对杨豪良的整体印象。行文至此,由欣羡到感佩,正可谓,“生乎吾后者,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林大学 于晴雪堂

2023年12月26日

林大学,男,1951年生,湖北襄阳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创作研究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入选全国首届书坛新人新作展,全国第四、五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五届书法篆刻展,湖北省历届书法篆刻展。曾获得全国首届正书展全国奖,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书法大赛二等奖,“赛克勒杯”国际书法交流赛银奖,全国第二届“黄鹤杯”书法大奖赛铜奖,湖北省楚天文艺群星奖金奖,文化部第八届艺术节书画群星奖。

0 阅读:0

法眼书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