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向设计丨苏州城北食府中餐厅

空间构架师 2024-11-14 04:32:40

#Frame 来自常熟的报道

城北食府是一家二十余年的口碑老店,故而建筑拥有新旧不一的门头,厅内有错落交织的多时期柱体,觅向设计的改造一一回应现场,并化解对撞。

设计师“折一片山”,将虞山山脊轮廓覆在城北食府三个时期的立面,从而把外部形象塑造成一个整体。再“造一条径”,借鉴江南园林的处理手法,把冗长的内部过道当成景观游廊来做,创造移步异景的游园体验。厅内则将不同结构体系的柱体重新整合,结合拱顶的造型创造出面向南立面的空间轴线,表达隆重的仪式感。

苏州常熟,是县域经济的明星城市。虞,是常熟的简称。名列“元四家”之首的黄公望从虞山走出,诗派、画派、印派、琴派,诸多以虞山命名的流派从这里汲取营养。

位于虞山脚下的城北食府枫林路店,是一家二十余年的口碑老店。从一个小小的排档,慢慢获得邻里的认可,盘下周边的店面,发展成占据整个街角的老字号。故而,我们可以看到三段式新旧不一的门头,及大厅内错落交织的多时期柱体。

折山分析 © 觅向设计

基于多年来老主顾的信赖,本次改造,店主想为老街坊们打造更好的就餐环境,扩充新空间,并解决大厅宴席空间不足、档次缺失的问题。既要共鸣老街坊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又要容纳住新的寻味人。

原始现状近景 © 觅向设计

设计师做了三步基础研究,因此展现出美好构想与残酷现实的矛盾,然后去回应它,并化解对撞。

原始室内现状照片 © 觅向设计

#01

“折一片山”的城中之景

原外立面信息量大、角度多、背景杂,很难被认知为同一家店。设计师希望形式语言能通过对重要文化符号的占领,快速攻占顾客的心智。比如,一座地标--虞山。项目自东向西看去,可见横卧的虞山,借景“虞山”,也使此店和城市地标在当地人脑海中自动链接,减少传播成本。

原始现状远景 © 觅向设计

设计师用轮廓线,将虞山的山脊延续至城市街景上,像是将山折成三段,覆在城北食府三个时期的立面,从而把外部形象塑造成一个整体。

周边环境 © 觅向设计

外立面全景 © 觅向设计

虞山是城市的地标,城北食府,是区域的坐标。通过门头折山的形式语言,将老食客们习以为常的两个当地标志物,绵延的虞山,和绵长的地道味觉,融成同一个心理记忆。两者遥相呼应的同时也能成为城中醒目的一景,在接下来更长的时间里丰富着人们的城市记忆。

门头近景 © 觅向设计

外立面侧景 © 觅向设计

#02

“造一条径”的景中之园

一层通向后院包间区的过道,冗长狭窄且采光不足,穿行的体验乏味。同时,这条关键的通道,途径收银区、多个出入口、上菜口、卫生间等多条人流动线。这让人联想起留园入口的处理方式,那是是公认的狭长空间中,步移景异的典范。同样在这里,设计师也希望不同的赴宴者,在近50米通道的行进路径中,每一步都能产生不同的情绪期待。

过道示意 © 觅向设计

采取因地制宜的原则,借鉴江南园林的处理手法,把冗长的内部过道当成景观游廊来做,创造移步异景的游园体验。留园的几处天井,都在不被注意的犄角处藏着叠石构造,这是在行进过程中才能发现的巧思。设计团队也将这个过程变成一幕幕的体验结构,必须走进去游起来。

宴会厅被“游廊”所包裹,人行进的过程中可以在不同的角度看到宴会厅内部,使得宴会厅本身成了一层这个“园”内最大的景观区。而“游廊”本身也在转角、尽端、中部等位置布置了不同的景观节点,使过道不再显得狭窄冗长。

因为原有结构通道较深、层高忽高忽低、柱距时宽时窄,所以才诞生如今有收有放、有开有合、有高有低的“人在画中游”。游廊所见之景,非平面化的定格画面,其藏与露、疏与密、虚与实,皆有章法。

入口 © 觅向设计

游廊 探园 © 觅向设计

游廊 回望 © 觅向设计

过道 端景 © 觅向设计

游廊 透景 © 觅向设计

#03

“摆一席酒”的园中之宴

了解经营需求时,大堂经理提到一个细节,常熟人的喜宴通常会选择气派的五星级酒店,空间尺度更大。这里的宴会厅,形状不规则且层高较低,承接的多以谢师宴、寿宴等日常小型宴请为主,桌数虽有限,但仍希望表达宴请的体面。设计将在痛点频频的大堂空间,深度解读宴请的仪式感。

由于场地年代较久,在多次拆建的过程中,大厅中心连续的立柱,严重遮挡了宴会厅所需的通透视线。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解读,立柱群无意间形成线性的笔直空间,营造出一种庄重的感觉。

柱体演变 © 觅向设计

受此启发,改造思路并不是最大程度的遮蔽或者刻意弱化柱体,反而让它们成为更加跳脱醒目的存在,将无法忽略的劣势,转化成无可复制的特色。

宴会厅 © 觅向设计

将不同结构体系的柱体重新整合,结合拱顶的造型创造出面向南立面的空间轴线,利用这条轴线实现三个目标:

一是造出宴会厅的内景。将核心柱列处理成发光体,点亮整个轴线空间,使其成为空间中的核心景观。

二是加强宴会厅的仪式感。选取正中间的四根柱子作为新的空间核心,在内部过道的一侧形成阵列的秩序感。

三是加强外部看向内部的视觉冲击力。以核心柱列为中轴线,面向南立面建立新的轴对称关系,用深色的拱形顶面加强对称感和冲击力。

宴会厅 发光景观柱 © 觅向设计

过道望向宴会厅 © 觅向设计

宴会厅望向景观柱 © 觅向设计

宴请,是中国人仪式感的表达。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不单单是隆重的喜宴需要仪式感,无数日常的小宴请,也承载着难忘的记忆。特殊日子或者普通日常,都有其存在的意义。

利用看似不经意的设计巧思,改变人们对传统宴会厅所持有的“奢华繁复”、“珠光宝气”等刻板印象,而这也正是觅向设计所致力探索的领域。

#04

山外山、园中宴,百味中见日常

多数人对组成生活的“常”与“殊”的态度不一,在这里,“殊”代表盛装出行的仪式感,“常”意味着平日随便进入的市井感。

大包厢 © 觅向设计

小包厢 © 觅向设计

景观楼梯 © 觅向设计

中国人的生活状态,向来是讲究“常中有殊”。例如,苏式园林便是中国人特有生活方式的载体,并不是日日擦拭供奉的庙堂,而是个承载身心灵最日常的空间,一旦需要以文会友,举办雅集,山石泉池亦成为布景中忧思望远的巨幛山水画。

以山外山、园中宴,在仪式和日常间依存自洽,营造一个“常中有殊”的场所。这不仅是在共鸣苏式园林的情趣,更是一间老字号餐厅期待食客于百味中,见日常。

平面图 © 觅向设计

外立面 © 觅向设计

0 阅读:1

空间构架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