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调解阵地:“卷帘式”空间+“战地”前置

第一现场 2020-06-07 17:56:07

调解要有独立空间,对于横岗街道华侨新村社区调委会而言,因社区空间有限,缺乏场地一度成为纠纷调解难题。然而,社区创新采用“卷帘”的方式,整合利用工作站综合会议室,打造一个机动式的调解室,还在花园小区(高端楼宇)专门设置了人民调解室,延伸人民调解前沿阵地。(周伟涵、横岗司法所宣)

创意“卷帘”:调解空间“无中生有”

因窗制宜,帘附新意。走进华侨新村社区工作站综合会议室,里面的除了各种社区层面的党建文化墙和制度外,其实还有“暗门”。

当一幅面积约5平方米的巨幅窗帘放下来后,却是另外一番景象,白色窗帘背景上,穿插了人民调解的logo,原则及各项规章制度。而当窗帘收起后,窗外风景秀丽,这里又变成了普通的会议室。

“感觉窗帘放下来后,这里就成为一个独立的调解室”,走访时,刚刚参加调解出来的居民沈先生发出如是感慨。

本是一个间普通的会议室,为何会在窗帘上做文章呢?“门一关,放下窗帘,把调解员和当事人等各种铭牌摆在会议桌上面,一场调解就可以开始了”,调委会工作人员胡博文解释说。

社区调委会主任胡春辉道出原委,调解室本身是要求独立空间,但因社区空间有限,无法满足要求,在街道相关领导和司法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社区整合利用综合会议室,采用“卷帘式”布置成人民调解工作室背景,“因窗制宜,创新手法,一室多用,提高了会议室利用效率,也打造一个机动式的调解室”。

今年以来,华侨新村社区调委会共组织居民法律知识学习讲座9期,用发生在身边的案例教育身边的人;调解案件6宗;同时开展各项法律知识宣传,合计2663人受益。

“战地”前置:成立小区调解团队

实际上,随着辖区荣德国际商圈的入驻,华侨新村辖区居住的外来务工人口逐渐增多。社区处理矛盾纠纷主线逐渐向多样化、复杂化方向趋势发展,加之疫情影响,由原先的家庭、邻里等简单的人身、财产纠纷,发展到如今的涉及劳动争议、工程建设、医疗事故、生产事故等社会热点难点纠纷问题之上。

针对上述问题,在社区党委的大力支持下,社区调委会在该小区管理处单独成立物业小区调解工作室,并将专业培训,律师讲座资源引流,一支集网格员、物管员、警务人员的小区调解团队成立了。

“以前我们不懂什么专业调解,一般只能抱着劝架心态缓和气氛,等待调解员前来。”身为调解团队的一员,荣德国际商圈管理处赵京卫如是说。

而在疫情期间,仅赵京卫一人,就参与了6次租赁小纠纷调解工作,并全部取得圆满结果,“有了专业知识的底气,我也能当个合格兼职调解员了。”

社区党委书记刘汉喜表示,邻里纠纷多发生在小区里,因为远离社区调委会,给调解员调解增加了压力,而物业小区调解工作室的成立,则做了重要补充。

“配备咨询、调解所需的环境、设施;贯彻共建共治共享工作理念,与社区警务室、网格站、管理处通力合作,成立小区调解团队”,社区第一书记苏之程称,通过人民调解室前移,“加大矛盾线索的排查收集力度,在前置处理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街道司法所所长袁乐珍表示,荣德国际商圈“小区调解室”项目旨在组建一间基础设施齐全、便民咨询的空间,通过培训学习打造一支具备专业素质的小区调解团队,接下来将进一步提高调解人员专业素质与实操能力,使得荣德国际商圈内有问题、早排查、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

疫情之下:多种方式化解纠纷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餐饮业深陷危局,辖区商人李某也未能幸免。2019年开业以来,店铺的持续亏损、承租公司的房租、管理费压力使他难以为继。

面对承租方持续亏损店铺关门、费用拖欠,却迟迟不愿搬离的情况,商铺无法继续出租,租赁公司万某也一筹莫展。

针对这宗纠纷,社区调委会主动出击,在充分了解事件经过的基础上,不放掉任何一条调解线索,多次与双方当事人沟通,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调委会得到双方信任,双方当事人同意前来社区调解。

3月26日下午, 胡春辉作为本次纠纷调解员之一,秉承“平等自愿、互谅互让”原则引导双方表达诉求、相互理解,理性、妥善解决纠纷。经过三个半小时地耐心沟通,最终促成双方达成一致意见,调解协议书也得以顺利签署,长达半年之久的租赁纠纷终于解决。

记者了解到,疫情下,调委会还调整工作思路,开展纠纷调处宣传,让居民足不出户将小矛盾化解在家中;开展心理调适,将社会心理服务用于线上;电访与信访相结合,多渠道处理投诉纠纷。

0 阅读:6
第一现场

第一现场

新鲜时尚大小事 街坊邻里笑谈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