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降将,张辽怎么就成为曹魏唯二配享武庙的将领之一了呢?

采蓝说历史 2023-12-23 10:42:02

汉末,魏、蜀、吴争霸天下,日子过得最轻松随意的就是曹魏了。没办法,人家曹操牢牢地占据了头部优势,要啥有啥,相当于穷人版的蜀、吴两国来说,随便玩都是在打富裕到接近奢侈的仗。

以人才方面为例,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蜀、吴两国凑一块都不一定能跟曹魏相抗衡。比如武将,曹魏有全部来自本家的八虎骑,还有著名的外姓将领“五子良将”,这十三个人随便拎一个人出来,东吴蜀汉都得动动脑筋考虑用谁来兑子了。

虽然曹魏名将如云,但最后配享武庙的却只有张辽和邓艾两人,而蜀汉则有诸葛亮、关羽、张飞三人,东吴更是有周瑜、吕蒙、陆逊、陆抗四人。这是为什么呢?尤其是张辽,还是一个外姓将领且是一个降将出身。

事出反常必有妖,梳理完张辽堪称传奇一般的一生之后,相信大家会由衷地感慨:造化弄人,半点不由人。

简单介绍一下张辽的生平

张辽出生于并州雁门郡马邑县,这个地方因为汉武帝意欲发动对匈奴作战而精心策划的马邑之谋而出名。而且,恰好马邑之谋还跟张辽的祖上有关,张辽祖先聂壹正是马邑之谋的发起者。张辽之所以姓张,是因为其家族后来为了避祸而改为张姓的。

张辽出生在民风彪悍的北方边陲,再加上家族自带彪悍基因,所以身上也沉淀了一股西北汉子特有的彪悍气质。咱套马的汉子,生来就是一个勇猛的武者。

张辽长大成人后,先是从雁门郡的郡吏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从这一点来看,张辽家族应该也是一个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豪强家族,不然,他要么当不上郡吏,要么不只是一个郡吏。

汉末,并州最开始是谁的地盘?就是那个在《三国演义》中匆匆领了盒饭的并州刺史丁原。丁原在经营并州的时候,一眼就相中了张辽这个精神小伙。还让他代表自己给当时的大将军何进效力。

结果,东汉朝廷经历十常侍之乱、董卓进京等一系列闹剧之后,形势剧变。张辽兜兜转转从何进手下变成了董卓部下,最后又成了吕布的嫡系。

吕布这货,大家是知道的,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管事不行,惹事在行。他带着我们的文远同志从帝国的西部牛仔混成东部浪人,期间给袁绍当过雇佣兵,跟曹操在兖州互撕了一年多,还背刺过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刘备。

这期间张辽同志的战斗力是得到了充分的释放的,后来天下的三大霸主,就有两个已经被他弄得很没面子了,剩下那一个别高兴太早,最后连本带利一次性成为了张辽成就千秋之名的背景帝。

公元199年,也就是官渡之战前夕,曹操彻底剿灭了吕布这根搅屎棍。原本曾弄得曹操很没面子的张辽也没多大的生还希望,但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得益山西老乡关羽从中说情,曹操收降了这位猛将。要知道,关羽可一直都是曹操的心头肉,吃不到嘴,但又按捺不住心痒痒,这点顺水人情肯定是会给面子的。

曹操将张辽拜为中郎将,并赐爵关内侯。这个起点在后来的所谓“五子良将”中算是偏低的,可见张辽在曹操心目中最开始并没有很特别的分量。

后来,曹操俘虏了心中的白月光关羽,一心想和关羽结一世情缘,但奈何关羽早已对大哥刘备情根深种,根本不愿意接纳他。不甘心的曹操曾多次派张辽充当过感情联络官,奈何并没有什么效果。

官渡之战爆发后,由于关羽之前承诺过,要为曹操斩敌报恩,所以曹操也不客气,在白马之战中,直接让关羽和张辽充当了敢死队冲在了最前面。一个是铁定要走的人,一个是降将,最危险的活交给你们,这不算不讲武德,结果这次却成就了关羽万军丛中取敌将首级的千古威名,张辽也立战功。

整个官渡之战中,张辽基本上都是冲在最前线的,享受同等待遇的还有于禁、徐晃等外姓将领。但他们的运气还不错,曹操最后赢了,张辽因功升为了裨将军(离张郃投降过来就有的偏将军还差一级)。

击溃袁绍大军之后,张辽基本上就化身为革命工作中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先后帮曹操安定了鲁国诸县(张辽曾在那任职过)、平定了昌豨叛乱、从讨袁谭、袁尚以及太行山剿匪、收复东莱郡诸县、南返平定江夏诸县等等,总之,到处能看到张辽忙碌的身影。张辽也在这一过程中被提拔为荡寇将军、封都亭侯。

这些小插曲之中值得一提的是张辽劝降昌豨这件事。因为张辽在对阵昌豨的时候,敏锐地发现对方的对抗意识并不是那么坚决,便立马改用了上兵伐谋的策略,只身前去劝降昌豨,并顺利获得了成功。当时曹军的主帅是著名的威猛先生夏侯渊。这件事充分说明张辽在军事行动中是比较善于动脑子的,且跟上级的交涉能力也不错。张郃就没这个能力,所以后来被夏侯渊折磨得有苦说不出。

公元207年,张辽人生的第一个高光时刻终于来了,那就是著名的白狼山之战。

有一说一,曹操当时的处境是相当危险的,因为曹军当时啥保障都没有(掘地取水、杀马充饥),还主动舍弃了辎重,跑了几百里山路,已经快要虚脱了。而对面的乌桓军队却个个生龙活虎的。(说到这,忍不住又要骂郭嘉两句了)

当时连很少怂过的曹操本人都有点头昏脑胀了,这可咋办?自己带着的是一帮叫花子军队,而且还是先头部队,这仗没法打呀。

这时候,精神小伙张辽站出来了,领导您别担心,难办的事情交给我就是了。咱投降过来不就是给领导您办这种事的吗?您找个高点的、安全点的地方先待着,看我怎么给领导您解决问题的。

曹操很是欣赏张辽这种觉悟和斗志,直接把指挥旗帜都交给他了,让他甩开膀子放心干。

结果,张辽与张郃、曹纯等人率领特种部队虎豹骑,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一顿往前冲,临阵斩杀了以骁武著称的乌桓单于蹋顿。胡、汉降者二十馀万。

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荆州,荆州刘琮望风而降。接管荆州的曹操,立马着手军队整编的事情,这就引起了原荆州势力中的一部分不满。张辽当时率领一支新编军屯驻于长社,突然军中发生了叛乱事件,是张辽临危不惧,认定只是少数人在煽风点火,稳定局势之后,顺利地清除了谋反者。此事被《通典》评价为:“张辽审计,立擒贼首,亦同料敌之义。”

著名的赤壁之战,张辽在赵俨的领导下,打了一回酱油。

209年,张辽率张郃等人平定了江淮豪强陈兰、梅成的叛乱,因功享受了假节待遇,还增加了食邑。

213年,曹操想从东吴身上刷点战绩,能否为自己加冕提供点助力,于是发动了濡须口之战,张辽给老板打配合,小胜了一场,擒获孙权都督公孙阳。

然后,孙权为了找回场子,于214年亲征皖城,张辽驰援不及,皖城失守。

后来,曹老板又试探性进攻了一下,但没发现有啥好机会,便把目光瞄准了大西北,并带走了大部队,只给驻守合肥的张辽与乐进、李典等将领留下了七千余人。

一向善于投机的孙权这个机会不错,便趁着曹操远征汉中之际,亲率十万大军进攻合肥。前面说了,天下三大霸主就差你孙权没给张辽练级过了,这次你既然来了,那就别轻易跑了。著名的“威震逍遥津”要来了。

张辽逍遥津八百破十万的过程很精彩,但限于篇幅,在这就不详细介绍了。总之,孙权带着东吴武将全明星阵容和十万大军,被张辽七千兵力追着跑,自己还差点被活捉,将之成为三国最强背景帝,实在是不过分。

这一战之后,张辽在东吴简直就是杀神般的存在,小孩听到他的名字都不敢哭了,恐怖效果直接拉满。而且,这一战实在是太给曹操和曹魏长脸了,张辽被提拔为征东将军。后来陈寿也给出了“太祖大壮辽”这样的至高评价,“大壮”两字在《三国志》里仅用过两次,分别是在《张辽传》和《徐盛传》 ,可见分量之重。

威震逍遥津之后,张辽的军事表现其实开始慢慢萎缩了。因为江东彻底被打怂了,他也没啥用武之地了。

后来,在山西老乡关羽威震华夏的时候,张辽率军去驰援被困樊城的曹仁,但没赶得上车,他人没到战场,关羽就被江东鼠辈给背刺了。

220年,曹操去世,曹丕即位魏王,张辽转任为前将军,又分封其兄张汛及一子为列侯。同时,赐帛多达千匹,谷多达万斛。

后来,张辽还屯合肥,并进爵都乡侯,曹丕还专门给张辽的母亲安排了一台公车,把老夫人送至张辽驻军处,并诏令沿途官员百姓做好接待工作,相当于游街示威。把其他人羡慕得不要不要的。

曹丕称帝时,再次加封张辽为晋阳侯。还经常把张辽喊过去开英雄座谈会,在众人面前将之比喻为古代的召虎。

后来,张辽生病了,他直接派太医去看病,并时刻关注着张辽的病情。这待遇都超过三公的待遇了。

张辽病了一段时间没好,曹丕命人把他接到自己的行营,自己则车驾亲临,握着他的手,赐给他御衣,太官每天来送御膳。

总之,曹丕对张辽还是相当客气的。张辽也很感恩,病情稍好,就到合肥去为曹丕站岗去了。

这时,孙权再次背叛曹魏,曹丕派张辽乘舟与曹休到海陵临江驻防,张辽受到曹休(曹丕的族兄)的督领。得知张辽来了,孙十万赶紧交代诸将:“张八百虽然病了,但可不好惹,大家要格外小心。”

后来,张辽与王凌等人进军至广陵,打了他人生最后一仗,大破吴将吕范等人,然后在江都病逝了。

张辽死了,曹丕如丧考妣,哭得稀里哗啦的。谥曰刚侯。由其子张虎嗣任其爵。后来还给他家族增邑百户,增赐一个儿子为关内侯。243年,张辽得享从祀于曹操庙庭。

上述便是张辽的一生,够传奇吧?但是,光看上述这些东西,大家是根本不可能读懂张辽这个人的。

剖析一下张辽的人生

要真正读透张辽,引入一个参考坐标是非常有必要的,咱就简单点,也不“五子良将”一起来互相参照了,就拿之前介绍过的张郃来对比一下算了。一笔写不出两个张字,张郃同志,这个忙你得帮哈。

其实,从正常的职场逻辑来讲,张辽是混不过张郃的。第一、张郃没追杀过老板曹操;第二、张郃当时的名气比张辽大,张郃投降前就是“河北四庭柱”之一了;第三、张郃起点比张辽高,张郃一入曹营便是偏将军。

别抬杠地非说张辽的个人能力比张郃高。其实张郃的能力也不差,即便稍逊于张辽,咱也可以坦白地告诉大家,职场之中,工作和岗位到了一定级别,个人能力只要不是天差地别,其实就没那么重要了。张辽能干的事,张郃绝对也能干。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事实恰恰出乎我们的意料,张辽的最终结局却比张辽好得多呢?张辽被当成国宝级英雄供着,张郃被自己顶头上司给活活逼着去送死。咱先卖个关子,先从头到尾来梳理一下逻辑。

其实我们可以看到,曹操在对降将的使用上,几乎是做到了“一视同仁”,那就是,冲上去当肉盾、当炮灰、挡枪子、开血路等危险工作,永远是“优先”降将朋友的。这一点,曹操从来没有免俗,绝大多数的军事将领也都是这么干的。包括后世的小日本,也都是让伪军冲在前面。

精于算计的曹操在确定挽留不住关羽之后,连心中的白月光关羽都不会放过,岂会放过你们这些降将。白马之战,他不就是让关羽和张辽当敢死队一样冲了上去。两军交战中,冲在最前面的永远是最危险的。至于为什么会有人那么傻,心甘情愿地率先往前冲?一个是重赏,一个紧随其后的执法队,玉米和棍棒都准备着。

所以说,张辽和张郃的前期职业经历基本上是类似的。一句话总结出来就是不停地给曹操和曹操的本家将领当炮灰、打辅助、演配角。

咱们也别意难平,这几乎是几千年的职场潜规则,你不是老板的自己人,你的待遇暂时就只能是这个样子。你能干就干,不干就滚蛋,咱是大公司,不差你这三瓜两枣。但你要真置气不干了,就千万别忘了,你还有一家子在老板那里当人质。

张辽真正的人生转折点是在哪里呢?是在白狼山之战。张辽有勇气有斗志地抓住了这次机会。白狼山一战,张辽主动请缨当敢死队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他替曹操死过一回或者随时能替曹操去死。虽说当时张郃也参与者,但是冠军只有一个,张辽作为悍然赴死的首倡者,在曹操心里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分量。

怎么说呢?也就是在白狼山之战后,曹操在内心里对张辽的信任和认可是要超过张郃的。

与此同时,白狼山之战的胜利意义比较特殊,它属于外战,历史意义和分量摆在那里。张辽后面能配享武庙,这一战是加分不少的。比如唐朝的昭文馆大学士就将张辽与卫青、霍去病相提并论,在《登长城赋》写道:“卫青开幕,张辽辟土,校尉嫖姚,将军捕虏。”

机会就那么一两次,谁眼疾手快率先抓住,那就是谁的。我们不妨假设一下,把白狼山之战中张辽和张郃的角色互换一下,难道就没有机会获胜吗?那他们以后的命运走向会不会迥然各异呢?

当然,立一次大功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本质问题的。就好比你追求一个心仪的姑娘,但她却一直对你不感兴趣,难道你突然一次感动到她了,她就会立马接受你?但背后的好处自然是有的,比如不那么抵触你,做顺水人情地照顾你一下等等。

之后,张辽和张郃表面上待遇没啥差别,要么跟着大老板曹操出征,要么受“八虎骑”等曹家、夏侯家将领的节制。不要去查了,告诉大家,大场面、大行动是无一例外的。

但是,大家可以发现,在一些小范围小动作中,张郃自那以后,只要是跟张辽一起行动,就只有给张辽当副手的份了。尽管张辽的职位、爵位不一定有张郃高。比如直到去世,张辽的封邑也没有张郃多,张郃是四千多户,张辽只有两千多户。

张辽和张郃的另一个命运分岔口是曹操把张郃带到大西北那个魔鬼战场,而把张辽留在了相对比较轻松的合肥战场。因为西北方面军的总司令夏侯渊,那是典型的狠人,喜欢死操下属,把下属都当生产队的驴看待,不怕你耐操,只怕我没有足够的寿命来折磨你。而留在合肥的张辽虽然也受夏侯惇、夏侯尚、曹休、曹仁等曹操自家人的节制,但环境相对宽松多了,毕竟从淮南到荆襄,战线太长,没法太集中去搞这种内部折磨。

然后,张辽的个人运气也是没谁了,中完白狼山之战那次彩票之后,又能赌中逍遥津之战那次巨奖。别人中一次彩票都难,张辽一个人独中两次,这福缘,你不服不行。

张辽威震逍遥津,其实杀敌多少并无所谓,主要是太给曹魏长脸、提气了。讲得高大上一点,那是极其宣扬国威的,跟后来关羽威震华夏差不多。

这种堪称传奇的战例是很容易入选军事教科书的,跟你给公司增加一项含量极高的发明专利一样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有了两项代表作的张辽最后才能成为曹魏唯二配享武庙的人,另一个是有灭国之功的邓艾。

这么一套弄下来之后,张辽在曹魏的角色和形象变了。虽然我依然不会把你当自己人看待,但是你是我们公司的技术形象、专业担当,你代表着公司的某种权威,必须把你当成英雄和偶像供起来。

所以,张辽即便一辈子没当过方面军、集团军的最高统帅,但是他在曹魏集团享受的待遇却是崇高的。这一点和一直被死死压制的张郃等人所比不了的。

但是若真要说张辽在曹魏过得很顺心,那其实也是自欺欺人。实际上曹魏集团有很多人照样排挤他。

比如和他同守合肥的李典和乐进就跟他关系不好。李典是因为张辽当初跟随吕布跟曹操兖州大战时,与李典家族有过节;乐进是因为从荆州战区调过来给他当副手,心里憋着一股子气。

又比如,曾经的外姓将领之首于禁也一直跟他关系不好。

还比如,张辽曾在吕布集团当中与曹军旧将们惨烈厮杀,因此,他与于禁、乐进等人不和,也是合情合理。

然而,他的护军武周不太鸟他。他后来去见扬州刺史温恢,希望请胡质来担任他的护军。胡质也不给他面子,以生病为借口而推辞了。

所以,别看张辽一生风风光光的,但他其实在本质上和张郃是一样的,自始自终没有融入到曹魏的核心小圈子里去。他与张郃不同的是,他多了两个“重大贡献奖”和一个“学术带头人”的身份,而且他死得早,避免了和司马懿那样的老狐狸扯上瓜葛。

也不知道说了这么多,大家明白了多少,如果还不太理解。就想象张郃和张辽都是公司里存在感不强的技术人员,但张辽最后却阴差阳错成为了行业专家,虽然他们依然都进不了公司核心管理圈,但张辽明面上的待遇和背后的政治优待都是要强于张郃的,这样就大抵差不多的。

一点现实思考

是命运的安排也好,是你存心的捉弄也好,然而这一切已不再重要。身为一个职场人,在恍然大悟的那一刻,一定要学会释然。我想,张辽应该是先比张郃学会释然的。

当我们自身不够强大的时候,其实只要身入职场和社会,便是我们接受各种制约的开始,不要愤怒、不要焦虑,因为那都是没用的。因为各种无形的小圈子,不管你认可不认可、接受不接受,它们就摆在那里。

我通常是比较佩服那些能在别人的家族企业中坚持到最后的人的。因为我很能体会他已经、正在和将要承受多少委屈。而承受得住必要的委屈,是促使我们成长和成熟的催化剂。

现在很多年轻人,往往只看见贼吃肉,而容易忘记贼挨打,这种思维和思想其实是不科学合理的。谁的风光背后不是一部辛酸史呢?

我们真正需要做的是,如何把自己承受的委屈变得有价值。恰如张辽那样,你们可以把我当成自己人,但你们不得不尊重我。

在职场之中,大多数人都难逃被人利用的命运,真正聪明的人会想方设法使自己变得对对方有价值,让对方慢慢离不开你。而真正愚蠢的人,则只会以自我情绪为中心,罔顾实际情况去追求那原本虚无缥缈的公平和公道、痛快和顺畅。

圈子也好、排外也罢;阶层也好、固化也罢;任何毒药,七步之内必有解药,只要你能找到彼此的利益结合点,就能有的放矢地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张辽难道不知道曹操是把他当作炮灰在用?他难道不知道曹魏本家那些人一直在监视他、防范他、压制他?但那又如何呢?他有其他更好的选择吗?他换一个老板不还是如此吗?除非他选择跟随一穷二白的刘备。这就是选择的悖论,就是得与失之间的天然矛盾,你选择的优势背后必有制约,你想公司待遇好,必然就会规矩多,壁垒厚。

怎么办?要么不干,要么好好干,还能怎么办?

我经常对职场里的朋友说,在我们搞清楚“我能”这个问题之前,要尽量屏蔽“我想”这个问题。因为你想多了,就容易走极端、钻死胡同,就容易情绪化,犯错误,被人家进行针对性打击。

通常地,强大自己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当我们被排斥、被利用、不被接受的时候,我们得学会去自我建设,当自己具有不可代替得价值和不可磨灭的功绩时,有些约束是会自动松绑的。恰如西天成功取得经书的孙悟空,他的紧箍咒就自然脱落了。

1 阅读:115
评论列表
  • 2023-12-23 18:36

    张郃后期,无敌的存在。[得瑟]

采蓝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