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地没有内耗,土地不会骗人",年轻人已经清醒!

思如哲思 2025-03-14 13:57:07

前言:年轻人已经开始逃离内卷与996,选择与土地对话,在地里种出尊严与希望!

“番茄不会要求我早上8点就到,24小时回复‘好的收到’;麦子不会半夜打电话来和我对颗粒度。”

这是某农场创始人的感慨。这个由5个平均年龄28岁的年轻人创办的有机农场,一年卖出4000万元,种的不是普通的番茄,而是300多个稀奇古怪的品种——红的、黄的、黑的,甚至带条纹的。

这群年轻人,曾是医生、金融从业者、工程师,甚至还有全国羽毛球冠军。

如今,他们脱下西装、白大褂,穿上沾满泥土的胶鞋,每天和蔬菜打交道。

有人问:这群年轻人是不是在逃避现实?

可现实是,他们比谁都清醒:与其在城市里当“螺丝钉”,不如回乡当“造物主”。

土地不会骗人,付出看得见

在城市的写字楼里,年轻人被“KPI”“OKR”压得喘不过气,加班到凌晨却觉得“工作毫无意义”。而土地,给了他们最直白的反馈。

西藏某大学生,原本备考公务员,却误打误撞成了“菜篮子”基地的技术员。他每天在大棚里穿梭,控制温度、调整湿度,看着蔬菜从发芽到结果——“每天看到大棚里满满的蔬菜,特别开心。”

这种“看得见的成就感”,是城市职场给不了的。

土地不会骗人,生活也是。

年轻人厌倦了PPT上的“画饼”,转而相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朴素真理。

有人说,现在的年轻人种地是“躺平”,可真相恰恰相反。

年轻人返乡,不是“退路”,而是“出路”。他们带来的不仅是劳动力,更是新思维、新活力和新希望。

1、带活乡村经济:他们的蔬菜基地为村民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带动农民增收。

2、打破“鄙视链”:过去,农村是“没出息”的代名词;如今,年轻人用行动证明:“会读书”和“会种地”同样值得骄傲。

3、重建城乡纽带:年轻人把有机蔬菜卖给城市的餐厅,又把城市人吸引到乡村体验农耕。

土地容得下尊严,乡村装得下梦想

城市容不下年轻人的肉身,乡村却装得下他们的灵魂。

当砖家叫兽们讨论“如何振兴乡村”时,这群年轻人用行动证明:乡村不需要拯救,只需要尊重。

进一步说,国人不需要同情,只需要一个公平的舞台。

土地不会因为你是“985”还是“大专生”而区别对待,它只认汗水与诚意。

或许,这才是最朴素的公平。

0 阅读:1
思如哲思

思如哲思

关注普通人的「生存处境」,思考更好的「人生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