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汉不给加工钱,木匠在墙角下埋剪刀
在清朝末年,江南水乡有个名叫柳河镇的地方,镇上有个姓李的老汉,是个远近闻名的富户。
这老李头年轻时是个走南闯北的商人,攒下了不少家底,后来年岁大了,便回到老家置办田地,盖起了一座青砖大瓦房,成了镇上有头有脸的人物。
老李头这人吧,别的都好,就是抠门。
特别是对雇来的长工短工,那更是能省则省,恨不得人家白给他干活。
村里人都说,老李头家那青砖大瓦房啊,是用抠出来的铜板一块一块砌起来的。
这一年,老李头家的大瓦房年久失修,房梁歪了,屋顶漏了,他便打算请个木匠来修缮一番。
镇上有个手艺高超的木匠,名叫刘大壮,为人憨厚老实,手艺又好,是远近闻名的能工巧匠。
老李头便派人去请了刘大壮来。
刘大壮来了后,一看这房子,心里便有了数。
他拿出尺子量了量,又拿出笔在纸上画了个草图,对老李头说:“李老爷,这房子修起来不难,不过得费些时日和材料,您看这工钱……”
老李头一听要工钱,眉头就皱了起来。
他眯着眼睛,上下打量着刘大壮,心想:这木匠看着挺壮实,说不定能多干点活,我何不先答应他,等干完了活再想法子少给点?
于是,老李头笑眯眯地说:“大壮啊,你这手艺我是信得过的,工钱嘛,好说好说。
你先干着,等干完了活,我自然不会亏待你。”
刘大壮一听,心里虽然有些不痛快,但想着人家既然这么说了,自己也不能太小气,便点点头,开始动起手来。
这刘大壮干活真是一把好手,他手艺娴熟,动作麻利,不出一个月,就把老李头家的大瓦房修得焕然一新。
老李头一看,心里那个美啊,可一想到要掏工钱,他又开始肉疼了。
到了结账那天,老李头故意板着脸,对刘大壮说:“大壮啊,你这活干得不错,可我最近手头紧,这工钱嘛,能不能先欠着?”
刘大壮一听,愣住了。
他没想到这老李头竟然会赖账,自己辛辛苦苦干了一个月的活,到头来却拿不到工钱。
他气得浑身发抖,指着老李头说:“你、你怎能如此无信?
当初说得好好的,干完活就给钱,现在怎能反悔?”
老李头却一脸无辜地说:“,大壮啊,我也是没办法,家里最近确实没钱。
你看这样行不,你先回去,等我有钱了再给你送去。”
刘大壮知道跟这老李头讲道理是讲不通的,他咬了咬牙,说:“好,李老爷,你既然这么说,那我也没办法。
但我有个要求,你得让我在墙角下埋把剪刀。”
老李头一听,愣住了。
他心想:这木匠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埋剪刀干啥?
不过,他转念一想,这墙角下又没啥宝贝,埋把剪刀又能咋样?
便点了点头,说:“行,就依你。”
于是,刘大壮从工具箱里拿出一把锋利的剪刀,走到墙角下,挖了个小坑,把剪刀埋了进去。
然后,他拍了拍手上的土,对老李头说:“李老爷,咱们后会有期。”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
老李头看着刘大壮远去的背影,冷笑一声,心想:哼,还想跟我斗?
也不瞧瞧自己是啥身份。
他压根就没把刘大壮埋剪刀的事放在心上。
可没想到,从这以后,老李头家就开始怪事连连。
先是家里的鸡无缘无故地死了,接着是猪圈的猪也莫名其妙地瘦了。
老李头以为是家里进了贼,便让家丁加强了巡逻。
可巡逻了几天,也没发现啥贼影。
更奇怪的是,每到半夜,老李头总能听到院子里传来“吱吱呀呀”的声音,像是有人在推磨。
他披上衣服,拿着灯笼出去一看,却啥也没发现。
可等他回到屋里,那声音又响了起来。
老李头被这声音搅得睡不着觉,几天下来,整个人都瘦了一圈。
他心想:这不会是遇到啥不干净的东西了吧?
想到这里,他心里不禁有些发毛。
这天,老李头正坐在院子里发呆,突然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乞丐走了进来。
这老乞丐头发花白,脸上满是皱纹,看起来至少有七八十岁。
他手里拿着个破碗,走到老李头面前,说:“老爷行行好,给口吃的吧。”
老李头一看这老乞丐,心里更加烦躁了。
他没好气地说:“去去去,一边去,别在这烦我。”说着,便拿起扫帚要赶老乞丐走。
可那老乞丐却站在原地不动,看着老李头说:“老爷,您家最近可是有啥怪事发生?”
老李头一听,心里咯噔一下。
他心想:这老乞丐咋知道我家有怪事?
难道他真是个高人?
想到这里,他放下扫帚,对老乞丐说:“是啊,我家最近确实怪事连连,不知老先生有何高见?”
老乞丐叹了口气,说:“老爷啊,您这是得罪人了。
您在墙角下埋了剪刀,那可是犯了忌讳啊。
剪刀属阴,埋在墙角下,容易招来不干净的东西。
我看您家那院子里的声音,怕是就是那剪刀招来的鬼魅作祟。”
老李头一听,吓得脸色苍白。
他这才想起刘大壮埋剪刀的事,心里不禁后悔起来。
他连忙对老乞丐说:“老先生,那我该怎么办啊?”
老乞丐说:“要想解决这事,也不难。
您得把那剪刀挖出来,烧成灰,然后撒在院子里。
再请个道士来做法事,超度那些冤魂,这事就算解决了。”
老李头一听,连忙点头答应。
他立刻叫人挖出墙角下的剪刀,按照老乞丐说的方法处理了。
然后,他又花重金请了个道士来做法事。
那道士来了后,围着院子转了几圈,嘴里念念有词。
然后,他从怀里掏出一道符,贴在了院子的大门上。
接着,他点燃了三炷香,插在香炉里,对着香炉拜了三拜。
做完这些后,道士对老李头说:“老爷,法事已毕,那些冤魂已经超度。
不过,以后您可不能再做这等缺德事了,否则,还会有更大的灾祸降临。”
老李头连连点头,心里暗暗发誓:以后再也不干这等缺德事了。
从那以后,老李头家果然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那些怪事再也没有发生过,家里的鸡猪也都恢复了往日的活力。
老李头也履行了诺言,给刘大壮送去了工钱,还额外给了他一笔酬谢金。
刘大壮拿着工钱和酬谢金,心里那个美啊。
他心想:这老李头虽然抠门,但还算讲信用。
以后要是再有活,还得找他干。
不过,这埋剪刀的法子,可不能轻易告诉别人了。
而那个老乞丐呢,自从帮了老李头后,便再也没有出现过。
有人说他云游四海去了,有人说他被某个大户人家请去当了门客。
总之,关于他的传说,在柳河镇上流传了很久很久……
且说老李头经过这事后,性情大变。
他不再像以前那样抠门了,而是开始乐善好施,经常帮助村里的穷人。
村里人都说,老李头是被那老乞丐点化了,才变得如此大方。
而刘大壮呢,也因为这次的事情,在镇上名声大噪。
大家都知道他是个手艺高超、心地善良的木匠,都愿意找他干活。
刘大壮的生意也因此越来越好,成了镇上数一数二的富户。
至于那把剪刀,则被老李头当作宝贝一样收了起来。
他时常告诫家里人,做人一定要讲信用,不能干缺德事。
否则,就会像自己当初那样,受到应有的惩罚。
转眼间,又是一年寒冬腊月,大雪纷飞,整个柳河镇银装素裹,一片祥和。
这天,刘大壮正忙着给镇上新开的茶馆打造几张雕花木椅,突然,门外传来了急促的敲门声。
刘大壮放下手中的活儿,起身开门,只见门外站着一位冻得瑟瑟发抖的年轻人,怀里还抱着一个包裹。
“大壮叔,我是从北边逃难过来的,听说您手艺好,心也善,求您收留我几日,让我有个地方住,有口饭吃。”年轻人声音里带着几分哀求。
刘大壮一看这年轻人,衣衫褴褛,面黄肌瘦,但一双眼睛却透着股子坚韧。
他心一软,点了点头:“进来吧,孩子,先暖和暖和。”
年轻人名叫小栓子,原是北边一个小村庄的村民,因连年干旱,庄稼颗粒无收,只好背井离乡,一路乞讨来到柳河镇。
刘大壮听了小栓子的遭遇,叹了口气,决定收留他,还教他木匠手艺,希望他能有个谋生的手段。
小栓子聪明伶俐,学东西也快,不出半年,就能帮着刘大壮打下手了。
刘大壮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觉得自己这步棋走对了。
然而,好景不长,镇上突然发生了一件怪事,打破了这份宁静。
镇东头老张家的闺女翠花,一夜之间变得神神叨叨,总说晚上有黑衣人进屋,吓得她夜不能寐。
老张头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四处求神拜佛,却不见好转。
最后,老张头找到了刘大壮,希望他能帮忙瞧瞧,是不是有啥不干净的东西。
刘大壮一听,眉头紧锁。
他虽不是道士,但这些年走南闯北,也见过不少奇闻异事,知道有些事情用科学解释不清。
于是,他决定晚上去老张家探个究竟。
夜幕降临,刘大壮带着小栓子,悄悄来到老张家。
两人躲在柴房里,透过窗缝观察。
果然,到了半夜,一阵阴风吹过,一个穿着黑袍的身影缓缓飘进了翠花的房间。
刘大壮和小栓子对视一眼,心中都是一惊。
刘大壮悄悄摸到房门口,猛地推开门,大喊一声:“何方妖孽,在此作祟!”
那黑袍身影一愣,随即转身欲逃。
刘大壮眼疾手快,一把抓住了它的胳膊。
这一抓之下,却感觉软绵绵的,不像人的肌肤。
再一看,那黑袍之下,竟是一团黑雾,散发着幽幽蓝光。
“不好,是鬼魅!”刘大壮心中暗叫。
就在这时,小栓子从怀里掏出一把铜铃,猛地摇了起来。
铜铃声清脆响亮,穿透了夜色,直冲云霄。
那黑袍鬼魅似乎对这铜铃极为畏惧,发出尖锐的啸叫声,想要挣脱刘大壮的束缚。
刘大壮咬紧牙关,拼尽全力与它周旋。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原来是老张头和几个邻居听到了动静,赶来帮忙。
众人一见这黑袍鬼魅,吓得连连后退。
刘大壮大喊:“别怕,大家伙一起上,用火把照亮,它就怕光了!”
众人一听,纷纷点起火把,将房间照得如白昼一般。
那黑袍鬼魅在火光下显得愈发狰狞,但最终还是抵挡不住众人的围攻,化作一缕青烟,消失得无影无踪。
翠花醒来后,讲述了自己的遭遇。
原来,她前几日去河边洗衣服,不慎将一只玉镯掉进了河里。
那玉镯是她娘的遗物,翠花心急如焚,便沿着河边寻找,结果遇到了一个穿着黑袍的怪人。
那怪人自称能帮她找回玉镯,但条件是让她晚上出来,与他见一面。
翠花一时糊涂,便答应了。
没想到,这一见,却招来了鬼魅。
刘大壮听后,叹了口气:“翠花啊,你这是被那黑袍鬼魅给迷了心窍。
以后切记,莫要贪小便宜,更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
老张头感激涕零,拉着刘大壮的手说:“大壮啊,这次多亏了你,不然我这闺女可就毁了。”
刘大壮摆摆手:“老张哥,你这是说的啥话,咱们邻里邻居的,帮个忙是应该的。”
这件事过后,刘大壮的名声在镇上更加响亮了。
不仅因为他手艺好,更因为他有一颗乐于助人、见义勇为的心。
而小栓子呢,也在这次事件中成长了不少,成了刘大壮的得力助手。
岁月如梭,转眼间,刘大壮已经年过半百,小栓子也娶妻生子,继承了刘大壮的木匠手艺。
柳河镇依旧宁静祥和,但每当夜幕降临,人们总会想起刘大壮当年勇斗鬼魅的故事,心中充满了敬意。
刘大壮时常教导儿孙们:“人这一辈子,手艺是立身之本,但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善良的心。
遇到困难,要勇敢面对;遇到不公,要挺身而出。
只有这样,才能活出个人样来。”
儿孙们铭记在心,将刘大壮的教诲代代相传。
而刘大壮,则在晚年享受着天伦之乐,偶尔还会拿起刻刀,雕刻几个小玩意儿,送给镇上的孩子们。
那些小玩意儿虽然简单,却蕴含着浓浓的乡情和匠人的智慧。
就这样,刘大壮在柳河镇度过了他平凡而又传奇的一生。
他去世的那天,整个镇子的人都来为他送行,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不舍和敬意。
大家伙知道,这位老木匠不仅留下了精湛的手艺,更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从此,柳河镇的人们更加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共同抵御着生活中的风风雨雨。
而刘大壮的故事,也像一股暖流,流淌在每一个人的心间,激励着他们不断前行。
刘大壮呢,依旧是那么个实在人,来者不拒,但有一条,活儿得实在,不能糊弄。
他常说:“手艺人的活儿,那就是自个儿的脸面,你糊弄它,它就糊弄你。”这话儿说得实在,大伙儿都爱听,也愿意找他做活儿。
这天,刘大壮正忙着给镇上的王财主家打一套家具,突然听见外面传来一阵吵闹声。
他放下手里的活儿,走出去一看,只见一个外乡汉子正跟几个镇上的年轻人争执。
那汉子身材魁梧,满脸络腮胡子,一看就是个练家子。
“咋回事儿?”刘大壮问。
“这汉子说他叫赵铁柱,是从北边来的,说是要找啥宝贝,路过咱这儿,想在镇上住几天,可咱这儿的客栈都满了,他非赖着不走,还跟咱动手。”一个年轻人气呼呼地说。
刘大壮一听,心里犯了嘀咕:北边来的?
找宝贝?
这事儿听起来不简单啊。
他走上前,打量了一下赵铁柱,问道:“你找啥宝贝?”
赵铁柱一看刘大壮,眼神里闪过一丝敬畏,但还是硬着头皮说:“听说柳河镇有个宝贝,叫‘龙吟玉’,能驱邪避凶,我想找到它,救我娘子一命。”
刘大壮一听,心里咯噔一下:龙吟玉?
这玩意儿他听说过,但那可是个传说啊,真的假的都不知道,这汉子咋就信了呢?
“你听谁说的?”刘大壮问。
“一个算命的老瞎子,他说只有龙吟玉能救我娘子。”赵铁柱说。
刘大壮叹了口气,心想:这汉子八成是被那老瞎子给忽悠了。
但看他满脸焦急,不像是说谎,刘大壮心一软,说:“这样吧,你先在我这儿住下,我帮你打听打听。”
赵铁柱一听,连忙道谢,跟着刘大壮回了家。
接下来的几天,刘大壮一边忙着做活儿,一边四处打听龙吟玉的事儿。
可问遍了镇上的老人,都说没听说过这玩意儿。
刘大壮心里犯了难:这龙吟玉到底是个啥玩意儿?
难道真是个传说?
这天晚上,刘大壮躺在炕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心里想着龙吟玉的事儿。
突然,他想起了一个人——老李头。
老李头是镇上的老户,啥事儿都知道点儿,说不定他能知道龙吟玉的事儿。
第二天一早,刘大壮就去找老李头。
老李头一看是他,连忙把他请进屋,泡了壶热茶。
“大壮啊,你这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啊,有啥事儿?”老李头问。
刘大壮就把赵铁柱的事儿说了一遍,然后问老李头知不知道龙吟玉的事儿。
老李头一听,脸色就变了:“龙吟玉?
那可是个不祥之物啊!”
刘大壮一听,愣住了:“不祥之物?
咋回事儿?”
老李头叹了口气,说:“这事儿说来话长啊。
据说,那龙吟玉原是天上的宝物,因为犯了天条,被贬到了人间。
它虽然能驱邪避凶,但也会引来灾祸。
所以啊,咱们柳河镇的人从来都不提这事儿,怕招灾惹祸。”
刘大壮一听,心里犯了嘀咕:这龙吟玉咋还成了不祥之物了?
但看老李头那严肃的样子,不像是说谎。
“那赵铁柱咋办?”刘大壮问。
老李头想了想,说:“我看啊,你还是劝劝他,别找了,免得招来灾祸。”
刘大壮点了点头,心里却在犯难:咋劝呢?
那赵铁柱看起来是个倔脾气,能听他的吗?
这天晚上,刘大壮把赵铁柱叫到自己屋里,跟他说了老李头的话。
赵铁柱一听,脸色就变了:“不可能!
那老瞎子说了,只有龙吟玉能救我娘子,我不能放弃!”
刘大壮一看他这态度,就知道劝不动了。
他叹了口气,说:“那你自己看着办吧,我是没法帮你了。”
赵铁柱一听,跪在地上,给刘大壮磕了个头:“大壮哥,我求求你了,你一定要帮我找到龙吟玉,我娘子还等着我呢!”
刘大壮一看他这样,心就软了。
他想了想,说:“这样吧,我帮你找找看,但你得答应我,找到之后,不管结果咋样,你都得离开柳河镇,别给咱这儿招灾惹祸。”
赵铁柱一听,连忙点头:“我答应,我答应!”
接下来的几天,刘大壮带着赵铁柱,在柳河镇四处寻找龙吟玉的线索。
他们问了好多人,都说没听说过。
刘大壮心里犯嘀咕:这龙吟玉到底藏在哪儿呢?
这天晚上,刘大壮和赵铁柱坐在院子里,抽着旱烟,琢磨着龙吟玉的事儿。
突然,刘大壮想起了一个地方——镇西头的老槐树。
那棵老槐树有几百年了,镇上的老人都说它通灵性,说不定龙吟玉就藏在那儿。
第二天一早,刘大壮和赵铁柱就去了镇西头的老槐树。
他们围着老槐树转了好几圈,也没发现啥异常。
刘大壮心里犯嘀咕:难道龙吟玉不在这儿?
就在这时,赵铁柱突然指着老槐树下的一个洞说:“大壮哥,你看那儿!”
刘大壮一看,只见那个洞里隐隐约约有道光。
他连忙拿出手电筒,照了进去。
这一照,可把他吓了一跳:洞里竟然有一块玉,散发着幽幽的蓝光,看起来就像活的一样!
“这就是龙吟玉!”赵铁柱激动地说。
刘大壮却皱起了眉头:这龙吟玉看起来确实不凡,但它真的能驱邪避凶吗?
会不会真的引来灾祸?
就在这时,突然刮起了一阵狂风,天空变得乌云密布,电闪雷鸣。
刘大壮一看这架势,知道大事不妙,连忙拉着赵铁柱往回跑。
他们刚跑到家,就听到外面传来了一声巨响,好像有什么东西爆炸了。
刘大壮跑到门口一看,只见镇西头的老槐树已经被雷劈成了两半,那块龙吟玉也不见了踪影。
“看来,那老瞎子说的没错,龙吟玉确实是个不祥之物啊!”刘大壮感叹道。
赵铁柱却愣住了:“那……我娘子咋办?”
刘大壮叹了口气,说:“这事儿我也没办法。
但你要记住,人这一辈子,啥都能信,就是不能信邪。
你娘子要是真有病,还是得找大夫看。”
赵铁柱点了点头,眼里闪着泪光:“大壮哥,谢谢你。
我知道了,我这就回去找我娘子,带她去看大夫。”
刘大壮拍了拍他的肩膀,说:“行了,赶紧走吧。
以后有啥事儿,还来找我。”
赵铁柱点了点头,转身离开了。
刘大壮站在门口,看着他远去的背影,心里默默祈祷:希望他能找到个好大夫,治好他娘子的病。
这事儿过后,刘大壮更加坚信了自己的信念:手艺是立身之本,但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善良的心。
他继续忙着做活儿,教徒弟,日子过得平平淡淡,却也充实快乐。
而那块龙吟玉呢,就像个传说一样,消失在了人们的视线中。
但刘大壮知道,它留给他的,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份人生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