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怪象:自九一三事件后,毛主席再也没上过天安门,这是为何?

盛苍梧啊 2025-04-21 14:46:15

“头儿,这儿湖边的风,比天安门那边可刺骨多了。”1971年晚秋的中南海边,毛泽东穿着件灰色棉布袄子,朝着正走过来的朱德说道。那会儿,九一三事件发生才没多久,也就两个月光景。他俩作为老战友,这番对话里头,明显带着一股时代大变的冷意。

1971年10月1日一大早,天安门城楼前那条红地毯已经静静地躺了五年。当工作人员第三次上楼去确认麦克风情况时,周总理忽然做了个手势,让他们停下来,轻声说:“主席今天不会来观礼了。”这话就像一颗石子扔进了平静的湖面,在大家心里激起了层层涟漪——要知道,从新中国成立起,毛泽东可是从未错过任何一次国庆大典。城楼下的老百姓还在兴高采烈地唱着《东方红》,但他们不知道,那个他们满心期待能见到的身影,此刻正独自坐在菊香书屋的藤椅上,通过收音机听着外面的欢腾声。

林彪在温都尔汗出事儿后,这个消息就像一颗炸弹,把整个权力圈子都给炸开了。根据中央警卫局的记录,那之后的三天里,毛泽东不停地找人开会,周恩来、叶剑英等七位大佬都被他叫去聊了天,加起来聊了二十多个小时呢。汪东兴后来说起,有一天深夜里,会议都结束了,大家都走光了,毛泽东却一个人在会议室里自言自语:“你说说,这找接班人的事儿,咱们是不是得换个法子?”这时候,墙上的时钟已经悄悄爬到了凌晨两点。

身体原因无疑是导致后续一系列状况的重要因素。根据保健医生李志绥的诊疗记录,1971年9月15日,毛泽东的体温突然升至39.2℃,同时伴随着严重的失眠和食欲不振,这无疑对他的身体状况造成了极大影响。然而,除了身体原因外,政治层面的因素也起到了关键作用。林彪事件的发生,让毛泽东深刻认识到他亲手构建的接班制度存在严重问题。这一事件在政治肌体中留下了深深的裂痕,引发了广泛的担忧和反思。据吴德回忆,在1972年3月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曾半开玩笑地说:“天安门是给人民看的舞台,我这老病号就不去抢镜头了吧。”这句话虽然看似轻松自嘲,但实际上却透露出他对权力交接问题的深层忧虑。它暗示了毛泽东对于接班人问题的深思熟虑,以及他对如何确保党和国家稳定过渡的担忧。

中南海里头的日常生活变化,真的挺能说明问题的。以前,毛泽东总爱跑到丰泽园去会见外国朋友,但现在,他更多时间是待在书房里忙公务。记得1973年基辛格来访时,美国这位特使就留意到书房墙上新挂上的一幅《沁园春·雪》的字画,那墨迹好像还没完全干透,上面还有几滴特别的水印子。后来啊,有人跟我们透露了个小秘密。说是有一天,毛主席自个儿坐在书房里,突然间来了兴致,拿起笔就开始重写这首老诗。写到那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时候,他的手居然微微抖了起来,这在以前可是很少见的。这事儿啊,挺让人琢磨的。

跟老朋友的相处,慢慢变得有点不一样了。1972年冬天最冷那会儿,叶剑英拎着一袋广东产的柑橘来看望毛泽东。毛主席看着桌上的水果,突然问起来:“老叶啊,你说这橘子要是有一瓣坏了...”话没说完,两个人就苦笑着对视了一下。这种话说一半留一半的交流方式,在毛主席晚年经常出现。记得在陈毅的追悼会上,他穿着睡衣就突然出现了,握着张茜的手,本想说什么:“陈老总当年在井冈山的时候...”结果话头一转,又叫旁边的人:“帮我把大衣拿过来。”

1974年国庆节前夕,有个事儿挺有意思,就是天安门那边没搞大活动,而中南海里头却挺忙活。那天晚上,毛主席仔细看了份关于办游园活动的报告,然后他在报告上面写了几个字:“别在天安门搞集会了,多让基层老百姓乐呵乐呵。”这一来,天安门就不再是光搞政治仪式的地方了,变成了大伙儿开开心心庆祝的场地。到了第二天,毛主席在工作人员的帮忙下,远远地看了看天安门城楼。这时候,他突然问了句:“你们觉得,是在城楼上瞅着老百姓好呢,还是坐在这里听他们唱歌更贴近人心呢?”这个问题,让人琢磨不透,但也挺有深意,感觉就像是在对比两种不同的亲近群众的方式。

在晚年时光里,毛泽东的生活习惯变得有些不同寻常。李敏常去看望他,记得父亲老喜欢在半夜时分,让护士给他念《二十四史》。每当听到玄武门之变的故事,他就会突然打断:“你说,如果李世民那会儿没动手,会怎样呢?”这种对历史规律的琢磨,跟他对待现实政治的深思熟虑,奇妙地呼应上了。到了1976年5月27日那天,尽管身体不舒服,毛泽东还是硬撑着见了巴基斯坦的总理布托。会谈结束后,他非要工作人员推着轮椅在中南海里转悠,路过春耦斋时,他突然感慨:“想当年,咱们在这儿商量建国的事儿,哪想得到今天会坐上这轮椅啊。”

1976年9月9号半夜零点十分,中央警卫团突然接到命令,急匆匆地往中南海赶。到了那儿一看,毛主席房间的灯还亮着,桌上一份关于唐山地震后重建的文件,还没批完呢。在毛主席最后的那五年时光里,这位打造出天安门这一政治标志的伟大人物,已经不再常去城楼上眺望,而是用另一种方式去琢磨权力的真谛。他明白,真正的政治力量,不是站在城楼上对下面的人指指点点,而是要和这片土地、和老百姓心心相印,一起度过每一个白天和黑夜。

#百家说史品书季#

#百家说史品书季#

0 阅读:247
盛苍梧啊

盛苍梧啊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