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低行一段时间之后,观众累积的观影需求一直没有得到释放。自国庆档三巨头的狂欢之后,电影市场一直低位运行。不管是迪士尼大IP《星球大战9》新番、还是《勇敢者的游戏2》与《唐顿庄园》,好莱坞大片频频遇冷。而备受瞩目的文艺片《南方车站的聚会》《被光抓走的人》甚至冯小刚导演的爱情电影《如果芸知道》,都只能引起小部分特定类型片观众的关注,无法引起全国普通观众更多的兴趣。
普通观众看腻了好莱坞的砰砰砰,也没有兴趣看小情小爱小矫情,普通观众最想走进电影院获得的观影体验还是一个字——爽。
得观众者,得票房。和明星拼盘比起来,观众更在意导演怎么用好演员讲好故事《误杀》这部影片上映之前,并没有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期待。演员阵容来说,《误杀》的牌面远不如同一天上映的《被光抓走的人》。肖央、陈冲、谭卓和不认识的新人女演员,比起黄渤、王珞丹、焦俊艳、谭卓、文琪、白客、王菊等一众来说,少了很多话题。
毕竟肖央参演的影视作品水平参差不齐,当然不乏《唐人街探案》这类脍炙人口的商业大片,但是也少不了《天气预爆》《情圣》这样的奇幻?爱情?喜剧。陈冲老师对年轻观众来说只是一个模糊的记忆,大多数人还是停留在《如懿传》当中的印象。谭卓则更是《延禧攻略》高贵妃角色深入人心,行走的表情包。
但《误杀》胜在导演把每个演员都用得很好,恰到好处的一个组合,比起一枝独秀的戏骨撑全场更容易讲好故事。《误杀》有一个先天的优势,一个经过印度电影观众检验的好故事,有了成功的根基,只需要稍加改动和包装,就很容易出彩。从故事到演员阵容、再到拍摄制作,《误杀》的方方面面都能做到完成度80分,已经具备了好口碑的基础。加上同档期的影片当中,没有一部“交口称赞”的作品,所以中国观众在一系列好莱坞影片和国产文艺片的包围中,把票房留给了《误杀》也是情理之中的选择。
好故事营造代入感,好导演创造参与感有了好故事,就看导演和演员怎么发挥了。其实《误杀》的导演对中国观众来说,认知度几乎为零,只有监制陈思诚的出现,让《误杀》蒙上了一层《唐人街探案》系列悬疑推理影片的色彩,观众把陈思诚+肖央+犯罪题材这三个要素组合起来,就隐约判断“这个片子应该值得一看”。观众进了影院发现,果然故事是一气呵成,有惊喜;出了影院还在琢磨,刚才男主角最后说的那句话是什么意思?难道还有隐藏的剧情吗?观众看电影不仅看出了沉浸感,还看出了参与感,还要跟身边朋友交流、上网和网友互动,一起讨论影片的剧情,这样的影片口碑和话题讨论度,一定会好。
原本,优秀的故事,就给观众营造出了足够的代入感,故事刚开始就把人物关系和难题摆在了观众面前:一边是骄奢淫逸的官二代迷奸女同学,一边是受害人家长想要保护自己的孩子,如果你是受害人家属,你会怎么办?影片开场十多分钟,观众就自动站到了肖央这一家子这队,想要知道如何与有权有势的官二代一家斗智斗勇。更聪明的电影导演/监制,在讲故事的过程中,留下了大量的留白,仅靠少量的信息线索,让观众自己推测真相。
《误杀》电影里几个细思极恐的情节!误杀结局什么意思?电影误杀片尾有彩蛋吗?豆瓣7.6,票房破9亿的《误杀》,与原版相比,有哪些改编情节?随手一翻,就能看到大量观众映后自发的讨论内容,这种国产影片罕有的参与感也增加了《误杀》的话题性和趣味性。
观众学精了,除了阵容,更关注影片的口碑《误杀》来自一个印度悬疑影片的翻拍,这一点大家早都心知肚明。但是别忘记,这样的电影原片全国14亿人口只有屈指可数的7万余人看过(在《误杀》大爆之前,恐怕这个观影人数更少)。所以对全国绝大多数观众来说,《误杀》的故事都是一个全新的观影体验,充满了意外和惊喜。
大多数观众在走出影院的时候,都会对身边的朋友说,
还不错哎,挺好看的。没想到肖央演的这么好。最后,《误杀》的成功,也必须要感谢12月其他影片的神助攻。如果不是其他影片让观众屡屡感到失望,也就不会有《误杀》的票房口碑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