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惧超长行程,不用操心充电。
这是日产e-POWER主打的概念,不用像插电混动或增程车一样的为充电烦恼,只需要加油即可实现超长续航,听起来似乎真的不错;可是为什么使用这套增程系统的轩逸和奇骏全部成为了冷门车,日产汽车的技术为什么总是事与愿违?如果说轩逸e-POWER是因为动力平平且为前驱,可是奇骏e-POWER是电动四驱车,理论上没有理由冷门才对。
充电真的是一件令人焦虑的事情吗?
日产汽车其实是在偷换概念,充电并不是一件令人焦虑的事情;因为基础充电设施已经接近完善的标准,即便是车主没有私家车位去安装充电桩,定期去公共充电站或带有充电站的停车场也可以进行充电。在城市区域内搜索充电桩,往往在标记点两到三公里以内就会有充电桩了;所以充电并不是麻烦的事情,但是充电可以有效降低车辆的使用成本。
可降低使用成本的原因当然是电的单价低,充电通勤的行驶成本可以低至1~2L/100km油耗成本的标准;然而车辆用增程混动模式驾驶的耗油量至少要五六升,所以只要车辆具备纯电驾驶模式,车主往往就能节省出大一笔用车开支。
反之,所有插电混动汽车(含增程混动汽车)都可以不充电、只加油。
因为这些车都具备混动行驶模式,其中插电增程混动汽车全部都有高功率的充电机;一旦启动发动机进行发电,其驾驶模式就与日产e-POWER毫无区别了。
也就是说日产e-POWER的轩逸和奇骏其实只是“阉割版增程车”,是缺少真正纯电驾驶模式的增程车,是无法通过充电来降低用车成本的减配车。日产汽车之所以讲“充电焦虑”无非是要掩盖其车辆不能外接充电的缺点,一台既能加油又能充电的增程车,一台只能加油不能充电的增程车,哪个更便利?当然是具备双补能方式的增程车更便利。
为什么日产汽车不把e-POWER打造成支持外接充电的增程汽车呢?
这是不少日产粉丝的疑惑,然而不用疑惑,唯一的原因就是控制成本。
以四驱奇骏e-POWER为例,其使用的欣旺达三元锂电池的容量仅仅为2.1kWh,而同价位的同级插电增程混动车普遍有20kWh左右的动力电池,最高标准已经超过43kWh!仅动力电池一项,e-POWER架构就能省下数万元,这就是日产汽车不选择插电增程系统的原因。只是汽车用户也不傻,以相同预算面对日产非插电增程车,为什么不去选择插电增程车呢?难道是为了Nissan的车标?显然不值。
小小容量的动力电池组会造成用车隐患,因为要频繁承受高倍率充放电。
容量仅2.1kWh,充满和放空的速度都会很快,其动力电池要频繁的承受高倍率充电,这会一定程度的影响动力电池使用寿命;所以e-POWER只是帮助日产汽车节省了制造成本,对于用户而言,后期更换动力电池的频率也许会比较高,用车的代价自然也会高一些。
这就是轩逸和奇骏e-POWER销量低迷的原因,现在还没有到动力电池故障普遍出现的阶段,一旦到达这个节点,也许日产汽车的如意算盘就打到头了。对于日产汽车而言,其只有将e-POWER系统进行插电化升级,否则留给日产的时间不会比留给三菱或马自达的更多。
: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天和MCN发布,欢迎转赞评
新收益
实话实说
这个是收钱黑日产小编,日产这套混动是目前最高效的油发电电驱系动,可变压缩比发动机43%热效率其它车企无法做到,好车是做减法,而不是做大电池充电麻烦,亏电油耗高,电池是功率电池10年无用换,厂家10年20万公里质保[点赞]
( ・◇・) 回复 09-19 08:37
那你还不去拯救日产销量,好让他们别天天拿个轩逸经典款来凑数
许多年以后 回复 09-19 16:32
等他做到天籁上我会考虑买一部
天涯老街
[得瑟]最大的弱点就是不能上绿牌,如果能上绿牌销量应该会不差。
chensheng0467
epower彻底解决了大电池“自燃”风险和冬季续航“缩水”两大弊端,且无需充电、纯电驱动。
周末风
试驾过 油耗六七个油 所谓的混动没优势
踏雪无痕
这个很好
乡下的帅哥
月销5000多,很不错了
用户19xxx11
脱裤子放屁
用户17xxx27
既然是加油的蓝牌车就应该和燃油车比较
牛精牛星牛牛丁
三光鸡?为什么哦。
用户10xxx99
最大的弱点是太贵了
我有个朋友
immd也是一样的道理,不过immd油耗suv在5左右,轿车4左右。
叫个啥名字好呢
两度电的袖珍小电池跟闹着玩似的,你怎么也得整个十度八度的也算能将就啊
zergling1982
'坐过两次轩逸快车,司机都说很好非常省油,声音方面和电车基本一样。只要电池撑得住,是套挺好的系统。插电背负的电池和充电系统成本高,不适宜放在a级车上
梦回唐朝
营销有问题,来几个套餐,要多大电池自己选!混动的增程的都给上齐!
霸气的文盲
主要是不能上绿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