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新华社向全世界公布志愿军英雄模范和特等功臣名单,排在前四位的分别是黄继光、杨根思、邱少云和曹玉海。其中,黄继光、杨根思、邱少云三位早已经被写入中小学课本,搬上了银幕,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而第四位曹玉海却一直鲜有人知,甚至他的亲人在他牺牲后,还曾受到了家乡人的歧视:“什么烈士?有什么证据?”
曹玉海出身贫寒,6岁父亲因交不起租被地主打死,9岁祖父死在日本人的刺刀下,祖母和母亲在贫病交加中相继去世后,曹玉海彻底成了一个孤儿,和几个哥哥相依为命。
在曹玉海16岁那一年,一位名叫王月花的女子走进了曹家,给这个贫苦的家庭带来了一线生机。王月花是曹玉海的嫂子,在她的操持下,曹玉海几个哥哥慢慢长大,生活虽然依旧艰苦,但勉强能填饱肚子。
1943年,八路军打到了曹玉海的家乡。曹玉海很早就听说八路军是为人民战斗的军队,便和嫂子商量参加八路军,王月花担心曹玉海出去后有个三长两短,可留在家里也只能忍饥挨饿,因此便同意曹玉海参军。
临走的前一天,王月花给曹玉海带了一双自己连夜赶制的布鞋,叮嘱他到部队一定要干出个名堂,打完仗就赶快回来,全家人都等着他。就这样,曹玉海走上了抗日前线,成了村里第一个报名参加的八路军。
不久,曹玉海在战斗中负伤,被安排回家休养。等曹玉海痊愈后,发现早已经和部队失去了联系,恰好当时万毅将军率兵进驻曹玉海的家乡,曹玉海主动要求加入他们,第二次参加了八路军。
在战场上,曹玉海牢记着嫂子的嘱托,打起仗来敢打敢拼,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扬和嘉奖,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胜利后,曹玉海随部开赴东北,为建立民主政权立下了赫赫战功。
在著名的四平血战中,曹玉海在敌人飞机大炮的猛烈轰击下几次负伤,每次都是简单处理一下就立刻重返战场。由于表现异常英勇,战后曹玉海被评为保卫四平十勇士之一,军长梁兴初和政委刘西元亲自签发了嘉奖令和立功喜报。
从1945年进入东北一直到东北解放,曹玉海先后立功七次,数次被评为战斗英雄或战斗模范。1949年,曹玉海随军南下,在渡江战斗中身负重伤,军首长立刻安排将他送到武汉抢救治疗。
在养伤期间,曹玉海结识了一位女护士,两人很快建立了浓厚的情谊,并确定了恋爱关系。正当曹玉海日夜盼望着重返部队时,部队首长却考虑到他多次负伤,身体不好,决定让他就近转业,到刚刚接收的武昌监狱当副监狱长。
当时武昌监狱没有监狱长,曹玉海就成了实际上的“一把手”。武昌监狱是当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建的“省城模范监狱”,无论监舍建设还是管理方式都起到样板作用,曹玉海上任之后,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
1950年初,曹玉海到武昌监狱工作仅仅四个月,就转正为监狱长。就在曹玉海准备在新的战场上大干一场时,朝鲜战争爆发了。眼看着大部队频繁调动,曹玉海知道要打大仗了,趁着老部队经过武汉,曹玉海提出要重新入伍的想法。
当师长和政委听说曹玉海想要归队,坚决不同意,一来他的身体不好,地方工作更加适合他;二来他在监狱长的岗位上已经干出了成绩,半途而废实在可惜;最重要的一点是,他和未婚妻已经开始筹备婚事。
“我是一个革命军人,岂能看着帝国主义把战火烧到自己家门口。”曹玉海恳切地说道:“再说我是一个孤儿,如果牺牲了,牵挂少。”最终师首长经不住曹玉海的软磨硬泡,向军里作了报告,在军区的特许下,曹玉海第三次穿上了军装。
未婚妻得知曹玉海要奔赴战场,纵然万般不舍,但在他的耐心劝说下最终同意,只是提出一个要求:希望两人能在分别前完婚。曹玉海知道上了战场便是九死一生,没有答应未婚妻的要求,还劝她不要等他。
未婚妻被曹玉海所感动,连夜绣了一对“永不变心”的枕套,让曹玉海带在身边,就像自己在他身边一样。
入朝之初,曹玉海被任命为团机关参谋,但曹玉海是抱着必死的决心来到朝鲜,因此他多次要求到前线作战,最终被任命为营长。
第一次战役中,曹玉海率部配合友军俘敌400余人,并消灭了敌人一个机枪连;第二次战役中,他率部消灭了土耳其一个加强营600余人,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和物资;到了第三次战役,曹玉海率部突破“三八线”,深入敌人腹地40公里,歼敌330余人。
正因为曹玉海在前三次战役中的突出表现,因此在第四次战役最艰难的时刻,军首长将重任交给了曹玉海。
1951年,曹玉海奉命驻守350.3高地,面对美军最精锐的骑兵1师。在曹玉海的指挥下,全营指战员阻击敌人7个昼夜,打退了数十次疯狂进攻,但连日的交战,曹玉海部也伤亡惨重。
眼看着阵地被美军的飞机大炮炸成了焦土,团长意识到情况危急,打电话问曹玉海情况。就在曹玉海向团长保证不会让敌人上来时,敌人兵分六路再次发起进攻,曹玉海在电话中高声说道:“团长,我跟你告别了,再见!”
“你个人还有什么事要交代?”团长在挂电话前问曹玉海。曹玉海提出保密自己和未婚妻的关系,让她另找爱人结婚没有顾虑。说完,曹玉海挂掉电话,带着战士们从壕沟中一跃而出,击倒了几个敌人后,曹玉海头部、胸部中弹,壮烈牺牲。
临终前,曹玉海拉着身旁班长的手叮嘱道:“一定要守住阵地,有机会告诉俺嫂子,俺没有给她丢脸。”
按照曹玉海的遗愿,部队很快给他的未婚妻写信,通报了曹玉海牺牲的噩耗,并且数十年没有对外透露过她的情况,一直保密至今。然而,曹玉海的第二个遗愿,却整整过了半个多世纪才得以实现。
抗美援朝结束后,王月花迟迟不见曹玉海回来。时间一长,村里流言四起,关于曹玉海的下落众说纷纭。有一次,村里有人听说王月花是烈士的嫂子,当场露出鄙夷的神情,让她拿出证据。
王月花听完心里十分难受,没有和对方发生争辩,跑回家大哭了一场。后来,县里派人将曹玉海牺牲的消息告知王月花,但具体曹玉海的详细情况,却没有人能说清楚。
直到1997年,曹玉海生前所在部队专门派人来查找他的情况,但跑遍了相关部门,没找到任何有关曹玉海的资料。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经过三年的逐村调查,终于和曹玉海的家人取得了联系。
原来,当年部队按照曹玉海留的地址,给他家里寄过烈士牺牲证明书,但当时曹玉海的家乡在行政划分上出现变更,因此部队始终没能找到他的家乡。
当部队的同志告诉王月花,曹玉海是和黄继光、杨根思、邱少云并列的英雄人物时,这位84岁的老人顿时老泪纵横,颤抖的手轻轻抚摸着曹玉海的照片,哽咽道:“玉海兄弟啊,可找到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