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曾经这样评价他的高徒孙家栋:“孙家栋,敢办事,会办事!”
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这是新中国科技界的一个伟大成就,事后,钱学森曾经满意地对同事们说:“把孙家栋找来还是对的,他确实敢干事,他也的确会干事。”
让我们从孙家栋的“会干事”开始谈起。在他的苏联留学时期,由于孙家栋的勤奋学习和卓越的记忆力,很多苏联的教师都对他产生了偏爱。
他在学习航空发动机理论的三年级期间发生了一段令人难忘的故事。一次考试,考官恰好是苏联科学院的名誉院士涅卡耶夫。这次的考试是面试形式,当轮到孙家栋时,涅卡耶夫误拿了试卷,问了孙家栋并未学习过的航空发动机静态主要性能的推导问题。
看到这个问题后,孙家栋本可以向涅卡耶夫说明他尚未学习过相关内容。但他没有这么做,反而由于他的好奇心和思考习惯,他平静地思考并回答了问题,而且回答得很正确。
当然,监考官们都知道这是孙家栋未学过的问题,他们本可以提醒涅卡耶夫,但孙家栋并没有给他们这个机会,因为他已经开始回答问题了,而且答得很好。
监考官们对此感到惊讶。当孙家栋完成回答后,涅卡耶夫也发现他拿错了考卷,他对孙家栋能够正确回答未学过的问题感到惊讶。
院士和监考官都对孙家栋的回答表示了高度满意。1958年3月10日,孙家栋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留学的最后一次考试,荣获“斯大林金质奖章”。
1958年4月,孙家栋回国,被分配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该院的院长是著名的钱学森。从此,孙家栋在钱学森的指导下开始了导弹研究工作。
接下来,我们再来谈谈孙家栋的“敢干事”。
孙家栋的这个评价并不是轻易得来的!
在研制“东方红一号”的过程中,他遇到了严重的技术难题和某种“地雷”。在这期间,发生了一件政治上极其严重的事件,如果不是孙家栋大胆向总理陈述,后果不堪设想!
在研制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时期,正值全国领袖崇拜的高潮,可以在街上随处看到人们满身挂着毛泽东像章,甚至有人将像章别到皮肤上,以此表达对毛主席的忠诚。然而,当人们对领袖的崇拜与科学发生冲突时,冲突便无法调和。
研制完成的卫星各系统仪器,有许多上面都装有像章,其中有些像章甚至很大。人们想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对毛主席的热爱。然而,这些像章的添加,会给仪器带来许多问题。
首先,卫星的总重量大大超过了原先的设计,比如,某件仪器的设计重量是三公斤,但安装时却变成了三公斤半,人们会自豪地说:这多出的半公斤是毛主席像章!在那个历史背景下,谁敢站出来说这半公斤是错误的?
此外,每个仪器都有特定的散热条件,仪器涂层的颜色和结构材料的厚度不同,散热情况也会有所不同,添加像章可能带来许多不易察觉的技术问题。
然而,如果肯定地说在仪器上添加像章会导致仪器出现问题,这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技术证明,也没有完整的计算和实验数据来说明,所以谁也不敢轻易说这样的话。
孙家栋给王震副总理讲解卫星技术
一方面是政治崇拜,另一方面是卫星的质量保障,大家都明白这个问题,但就是无人敢提出这个极其敏感的问题。
在卫星即将出厂前,需要向总理汇报卫星质量情况的汇报会上,钱学森带领孙家栋等人参加。
孙家栋在前一天想了整整一晚上,这件事到底应该怎么办?是否要在会上大胆提出?这关乎卫星发射成功与否的重大问题,如果在这个会议上再不说,将会错过最好的机会。再者,总理也非常关心质量问题!
在那个时期,尽管孙家栋承担着技术领导职务,但一些人因为他的爷爷出身富农而利用这点进行攻击,从而使孙家栋备受冲击,不得不在许多情况下保持低调。
在这种情况下,他提出这个涉及政治敏感性的重大问题,无疑是极其冒险的。
然而,孙家栋意识到如果他再不提出这个问题,可能就没有机会了。他想到:“我是一名科学家,我只需要为国家、为党、为人民负责。卫星的发射成功与否关乎国家利益和国际影响。相较于卫星,我的个人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我只需要问心无愧。”
因此,孙家栋在汇报会议上严肃地表示:“从政治情感的角度来看,每个人都是因为深爱毛主席,才在卫星仪器上安装了像章,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从技术的角度来看,一方面,重量超标,另一方面,卫星一旦进入太空,可能会对其质量产生影响。”孙家栋关于毛主席像章的问题,立即引起了周总理的关注。
总理当时并未直接表明这件事的对错,他只是指出,大家对毛主席的爱是正确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需要挂满毛主席的像。例如,我们的这个会议室就没有挂毛主席的像。他建议大家回去好好思考,只要把真理向大众清晰地表达出来,我相信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周恩来的话不仅让孙家栋豁然开朗,也让所有参加会议的人松了一口气。会后传达了周恩来总理的原话,这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也因此得以顺利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