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光伏板块可能大面积跌停,特朗普出手,出海逻辑惨了!

优雅聊体育 2024-12-01 18:42:53

最近有个话题突然变得格外热,那就是国内光伏产业出海东南亚的遭遇——M国给东南亚四国的光伏产品加了个“高关税”

这让很多本来打算把生产线搬到那儿的企业们犯了愁。你也许会问,为什么会这样?

M国到底想干什么?这对国内的光伏企业,甚至整个制造业,意味着什么?

2024年5月,M国对东南亚的光伏产品进行“双反调查”,也就是调查这些产品是否存在倾销和补贴问题。

结果可想而知,M国果断给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的光伏产品开了个大“罚单”,关税高达270%。

说实话,这可不是个小数字,按照这个标准,很多东南亚生产的光伏产品出口到M国后,基本上得缴81%的关税。

这就好像你买了一件衣服,标价100块钱,结果结账时得多交81块,谁都受不了。

更糟糕的是,这一关税政策在特朗普上台后已经成为常态化,光伏企业本来就压力山大,现在又多了个沉重的包袱。

而且,光伏产业并不是唯一被波及的行业。很多其他产能转移到东南亚的行业,也可能在这波关税风波中遭遇风险。

我们知道,光伏这个行业周期性强,曾经一度有望见底,但现在因为这些关税问题,再次陷入了困境。

企业们除了面临订单缩水,还得担心资金链断裂,投资者也越来越焦虑,市场上很可能会出现大规模的跌停现象。

关税这把剑一挥,光伏产业在东南亚的“出海”计划几乎被终结。这不仅让企业们资金压力大增,更让他们的未来计划变得扑朔迷离。

试想一下,一家本来打算在东南亚投资建厂、生产并出口到M国的光伏企业,现在面临着高达270%的关税,投资成本飙升,能不犯愁吗?

更何况,M国不仅仅是光伏产品的进口大国,它也是全球最大市场之一。现在光伏企业想要通过东南亚这个跳板进入M国市场的愿景,基本上已经不可能了。

要知道,东南亚的光伏产业起步虽然晚,但这几年一直在快速发展。

比如,柬埔寨、马来西亚、越南等地的光伏产品,一直是M国市场的重要供应来源。

现在M国的政策突然改变,原本已经转移到东南亚的光伏产能面临严峻考验,国内企业将不得不面对贸易壁垒带来的巨大挑战。

而这种情况,可能不仅限于光伏,其他产能转移到东南亚的企业,像是隆基绿能、天合光能、晶科能源等,也得小心点,这些高关税政策未必会只是针对光伏产业那么简单。

不过,眼下的局面并非全然黑暗。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1月份PMI数据显示,制造业的回升趋势显然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希望。

PMI为50.3%,超过了荣枯线,意味着经济有回升的势头。这也就意味着,虽然外部环境依然复杂,国内的经济基础可能正在逐步走稳。

生产指数、供应商配送时间和新订单指数的上升,都是复苏的信号。这一数据背后,可以看出生产端和需求端的双重回升,经济逐渐有了恢复的基础。

除了数据上的回升,政府在9月出台的各项政策也开始显现效果。尤其是制造业和房地产等行业的回暖,给了整个市场一个积极的信号。

以前大家对经济复苏的预期一直都在,这回可能是实实在在的基础性增长。而且,随着这些利好政策的推动,部分行业的恢复基础已经具备,未来的经济复苏可能逐渐落实。

如果2025年开局良好,经济的牛市有望从资金面转向基本面,带动经济的持续增长。

虽然现在很多人对于未来的经济增长还存有疑虑,但基本面的回升,可能会让市场上的信心逐步增强。

再加上外部不确定性逐步减少,像光伏产业这样的“外贸依赖型”行业,也有可能通过其他方式突破关税困局。

至于那些依赖外贸的企业,可能要更加灵活应对,调整生产和出口策略,以适应新的贸易环境。

总的来说,尽管光伏行业因关税问题面临不少困境,但整体经济的回升还是带来了不少希望。

制造业的回升、政策的支持、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经济增长,都给了我们一些信心。

现在的局面就像走迷宫,有时候觉得好像没路了,但只要再坚持一会儿,转个弯就能看到新的出路。

至于光伏产业能否真正走出困境,还是要看企业如何在这场贸易战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

那么作为普通人,我们该怎么理解这场贸易波动带来的影响呢?

是不是也该开始关注这些企业如何应对政策变化,或者看看未来的经济复苏能否真正在市场中兑现呢?

信息来源:国家统计局、公开数据

0 阅读:0
优雅聊体育

优雅聊体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