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戚为什么越走越远
蒋钦评文化
2024-07-03 02:49:19
台湾作家、政治观察家黎建南先生在《今日头条》上发布了题为《有些台湾老兵为什么没有回大陆探亲或不再回大陆探亲》的视频,讲述了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内战因素导致人员死亡,二是贫困潦倒。军官有终身俸,有些兵每月只有1万多块新台币(约2325元人民币),还有一些是逃兵,有的混出来了,有的靠零工生存,没钱,觉得没脸回家乡。
有些老兵为何回乡一次后不再来呢?黎先生在宜兰当县党部书记时,刚好开放探亲,收到一封大陆的来信,上面写着交宜兰城防司令。一查才知道这位收信人在宜兰兰阳桥下修伞,他把所有的积蓄都带到大陆,且与某家医学院签订了协议,死后遗体让他们解剖,卖了10万块新台币。他跟大陆亲人报喜不报忧,觉得一生回去一次就够了。
一位计程车司机,1989年首次回大陆探亲。他每天一早帮杂货店送货,老板娘给他一瓶绍兴酒作为报酬,每月大概赚3万多块。中午,他买一盒排骨便当(约50、60块),把饭吃后留下排骨,晚餐靠排骨配酒。他没租房子,在车上过夜,车里放着棉被。每隔两年,他就带着大约两三万美金到大陆去。他没质疑大陆亲人的情感真假,十分珍惜家乡人的感情。2004年,寒流严重,他被冻死在车里。相关人员整理他的遗物,查看了与大陆亲人的信件,他说自己生意做得很成功,很顺利。
为什么青年人不再来大陆呢?黎先生说,台湾有些生活习惯与大陆是有点差距的。几乎没有一个台湾女子会喜欢看到抽烟的。有时大陆亲友盛情招待,给人夹菜、倒酒也让一些年轻人不习惯。
台湾经济衰退,黎先生到大陆一趟,至少要准备15万新台币(约34869元人民币)。台湾百分之六十的人拿不出这笔钱来。黎先生是中上阶层,发给他湖北省建始县的乡亲小孩红包每人200元,二十年前是这个数额,现在仍如此。原因是自己的收入没有增加。他给姑妈、舅舅每人一个1200元人民币的红包。事业有成的表弟、表妹每人给黎先生的母亲一个1万元人民币的红包。所以,很多人为了面子银子不敢来了。
对于黎先生介绍的这种情况,我很是震惊,也深表同情。中国人回乡有衣锦还乡之说,如果在外混得好,有个一官半职,或者发了财,回乡也显得体体面面。混得不好的人一般都不愿意回乡,即使回去也要装装样子。大陆这些年发展很快,许多人家日子都过得去,不像改革开放初期那么贫困。我们探亲访友,大多带一点家乡的土特产,除了过年,一般不给老人孩子送红包。台湾经济腾飞的时候,大陆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很苦,老兵回乡探亲送点红包可算是帮了亲人的大忙。如果像黎先生举例的这些情况,大可不必那样做。在外面混得好坏,作为亲人来说是不会计较的。混得好的,可以作一些介绍。混得差的,不妨委婉解释。如果条件不允许,过年过节通通电话,给亲人报个平安也是好的。
我们是从贫困时期过来的,能理解黎先生说的情况。在处理与生活困难的亲友交往时,送礼一般不要给人有施恩的感觉。其实,亲友之间越走越远,往往是收入和文化的差距造成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想想我在农村的发小,六十岁以上的养老金加失地农民补贴每月只有380元人民币,他们做客都不愿意和我们这些有国家退休金的人同席,内心的自卑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亲戚也是这样,他们只愿意与自己生活水平相当的人交往,且遵循礼尚往来。
我的一位表叔生活在离县城10多公里的农村,困难时期帮助过我家。其实,亲戚间的帮助是互助的,父亲会泥水活手艺,也义务帮他家建过房子。但我内心一直感激表叔,二十多年来,每逢中秋和春节,我都要送点吃的礼品给他。表叔也要回送一些自家种养的东西,他八十多岁了也不愿意白白接受礼物,让我深感不安。
我六十多岁了,朋友的圈子越来越小,亲戚也大多是婚丧事才来往一下。随着年纪增大,与人交往的意愿也越来越低。所以,亲戚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要多交往,才能保持感情的联系。2023.11.1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