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在国民党陆军的整编过程中,有五支王牌劲旅脱颖而出,被誉为国民党军的“五大主力”。他们分别是新1军、新6军、第5军、第18军、以及第74军。
新1军1942年3月,国民政府受英国方面所托,编组远征军赴缅甸参加对日作战,作战部队包括第5、第6,以及第66军,计9个师10万余人。
缅甸保卫战失利后,一部分远征军被迫退往印度,主要包括第66军新38师残部,第5军新22师残部。
1942年10月,国民党以新38师和新22师残部为基干,在印度兰姆枷组建了新1军。而由于新22师在1944年被拉去组建了新6军,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讲,新38师才算是新1军的老底子。
这个新38师可不得了,其前身乃是大名鼎鼎的财政部税警总团,武器装备精良不说,兵员素质也是非常过硬,甚至许多军官都有着英美留学的背景。所以税警总团的战斗力很强,当初在淞沪抗战中,他们算是为数不多能与日军正面相抗而不落下风的部队。
有着38师这样出色的底子,新1军的战斗力原本就不会差。而在驻扎印度期间,新1军又接受了全套的美式包装,从人员素质到武器装备,都堪称当时中国部队的最顶尖水平,甚至连许多日军精锐都要甘拜下风才行。
故此新1军尽管出道比较晚,但却是当时中国最具战斗力的一支部队。在后续反攻缅北的过程中,国内部队面对日军想都不敢想的以少胜多,在新1军这里纯属是家常便饭。
比如在1943年10月进行的缅甸新平洋和于邦大战中,有着“丛林作战之王”之称的日军第18师团,曾以5倍优势兵力进攻新1军先遣团,结果却是无功而返,最终惨败收场。
如此豪横的战斗力,新1军无疑算是国民党军队的“王牌”,后续跻身“五大主力”也在情理之中了。
不过在解放战争期间,新1军的表现却是比较尴尬。1946年他们刚到东北就惨遭当头一棒,于四平保卫战中损失6000余人。后来在1947年因高层矛盾,新1军灵魂人物孙立人被调离,这直接导致了新1军的“分裂”。
其中税警总团的老底子新38师被调离下放组建第7军,并在辽沈战役中起义。而剩下的新1军残部同样也在辽沈战役被歼灭。
新6军新6军和新1军一样,也是远征军驻印部队出身,骨干班底为第一次入缅作战后撤退到印度休整重建的新22师。
作为昔日驻印军的两大王牌,新22师虽然不像新38师那样底蕴深厚,但也是来头不小。之前在第5军的时候,他们也打了不少硬仗。其中在大名鼎鼎的昆仑关战役中,新22师也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后来新22师被编入远征军入缅作战,在撤退过程中因翻越野人山而损失惨重,全师到达印度时不足3000人。
在驻印期间,新22师先是在1942年与新38师合编组建新1军,并参加了1943年的第二次缅甸战役,一度打得日军第18师团找不着北。后又在1944年作为基干,于缅北组建新6军。
作为和新1军同时期出道的远征军王牌,新6军不管是武器配置,还是士兵素质,那都是当时国民党的顶尖水平,所以也是成功入选“五大主力”。当时的军长廖耀湘更是自诩为“主力中的主力”,号称“天下无敌”。
当然新6军的结局和新1军也差不多,都是在辽沈战役中被我军歼灭。其中一手组建起新6军的老师长廖耀湘,更是在辽沈战役中当了俘虏。
第5军第5军是国民党军队里面的老资格,其底子乃是当初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的直属战车营,属于是嫡系中的嫡系。后来国民党以该营为班底,于1938年组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机械化师——200师。而由于后面第5军是由200师为基干组建的,所以第5军也得以成为了当时国民党的首个机械化军。
既然是机械化部队,第5军的装备水平自然是不低。像坦克装甲车、大口径榴弹炮这些稀罕物件儿,第5军当时装备得最多。而得益于这些精良的装备,第5军也成为了抗日战争前期,国民党最能打的部队。
像1939年的昆仑关大捷,那就是第5军的抗战代表作。期间面对日军王牌第5师团,第5军丝毫不落下风,不仅成功收复昆仑关,还击毙了日军21旅团长官中村正雄。
另外在1942年,第5军被编入远征军赴缅作战,同样是战功赫赫。尤其是作为主力的200师,一度孤军力战数倍于己的日军。不过比较可惜的是,由于整体的战役的失利,第5军在缅甸也是损失惨重。尤其是在撤退翻越野人山的过程中,第5军几乎是死伤过半,其中200师师长戴安澜更是壮烈殉国。
抗战结束之后,休整完毕的第5军卷土重来,在华东战场上给我军造成了不小的麻烦。不过第5军最终还是没能逃脱覆灭的命运,其在1948年淮海战役中被我军围歼于陈官庄附近,成为了“五大主力”中最后一个退场的选手。
第18军第18军是“五大主力”中资格最老的一位,比之第5军都还要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前身乃是国民党军队大佬陈诚发家的老部队第11师,在上世纪30年代的中原大战便已经声名鹊起。
后来以11师为骨干班底组建的18军,更是成为了陈诚土木系军事集团的支柱,许多土木系名将都是从这里面走出来的,比如罗卓英、黄维、胡琏等等。如果说第5军当年是国民党军队中的最能打的一个,那么18军就是国民党军队里面最受宠的那一个。
当然能成为国民党的“五大主力”之一,18军也绝对不是只靠资历混饭吃的花架子。抗日战争期间,他们也是打过不少的硬仗。比如在淞沪会战中,18军在罗店和日军第3师团正面鏖战近一个月,打得有来有回。
再比如长江石牌要塞保卫战,奉命固守要塞的18军11师更是死守要塞不退半步,使日军占领重庆进入四川计划破产。
嫡系出身,再加上王牌战力,18军理所当然成为了国民党重点栽培的对象。他们1944年的第一批换装美械中,18军就是优先换装,牌面丝毫不输新1军、新6军等“海归”。
1948年,18军作为黄维兵团主力参加了淮海战役,并被我中原野战军于双堆集将主力围歼。不过剩余的18军残部还是在1949年完成了重建,并参加了后面的金门战役,给我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这在“五大主力”里面,也算是独一份儿了。
第74军第74军就是咱们熟悉的整编第74师,其于1937年正式出道,是“五大主力”中资历比较浅的一位。同时当时74军还是一支杂牌,里面充斥着浙江的保安团,东北的地方军,以及中央军的旁支,远称不上精锐。
然而就是这样一支来头一般的部队,却在抗战中打出了“五大主力”最为辉煌战绩,没有之一。
像1938年的万家岭大捷,1941年的上高会战,1943年的常德会战等等,那都是74军的手笔。曾有美国顾问感叹,“中国只有74军能打”,所谓“抗日铁军”名副其实。
1946年,国民党实行军队整编,将军缩编为整编师,74军由此被改编为整编74师。当然74军这个整编仅仅只是名义上的建制改组而已,其兵力规模并没有缩小。当时74师满编人数超过3万,而且还是全套的美械装备,阵容之豪华,不输其他任何国民党王牌。不然的话,74师凭什么能够戍卫去南京?
从临时搭建的杂牌部队,到拱卫首都的“御林军”,74师的经历无疑是相当的传奇。不过传奇终有落幕时,1947年孟良崮一役,74师主力被我华野以数倍优势兵力围歼,成为了“五大主力”中第一个退场的选手。
你是真不看战史,就胡说八道,新一军差点以一军之力追击东野躲到苏联境内。
五大主力应该集中使用,佛挡杀佛,
感觉杜聿明还是差王耀武一丢丢。
王耀武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官场混得开,又能打,这样的人才非常少见
五大主力还是很能打的
果粉们不是说国军精锐抗战都打光了吗?哪来的五大主力?
一五七军吧!
第五军是国民政府花巨资购买战车装备起来的,一般打仗都舍不得用,18军是蒋介石最信任的陈诚起家部队,抗战开始后很多杂牌部队都通过编入18军被改造成嫡系,新一军抗战前期没参加过打仗,入缅溃败后就一直训练,抗战末期才大展拳脚,新六军是以原来隶属第五军和新一军的新22师为基础,和从18军待过的陈诚系二号王牌14师组建,和三个王牌都有渊源,抗战末期成军,74军就是一场场硬仗打出来的
王耀武的带兵能力真的是不一般,硬生生把一只杂牌军带成了精锐中的精锐,一只抗战中的铁军[点赞]
只看抗日战功,第52军关麟征部,第10军李玉堂部也不在五大主力之下
新6军由蒋光头直接指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