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天然气巨头遭中方精准反制,台当局440亿接盘陷能源困局

阿尔泰聊 2025-03-27 14:22:34

特朗普政府挥舞的关税大棒遭遇中国精准反制,美国苦等15年的天然气超级订单彻底落空。就在白宫宣布对中国加征关税的第三天,中国海关总署突然暂停进口美国液化天然气(LNG),这项持续35天的禁令直接导致美国能源企业损失超200亿元。

数据显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天然气进口国,LNG进口量达415万吨,其中美国供应占比一度攀升至18%。但自6月15日起,美国出口商发现预定发往中国的26艘LNG运输船突然失去订单。这些载着页岩气的巨轮被迫改道欧洲,却遭遇库存爆仓危机——欧盟天然气储备量已达库容量的98%,创下历史新高。

中国市场的空缺迅速被填补。澳大利亚能源巨头伍德赛德7月1日宣布,与中国签署15年长约,每年供应60万吨LNG。这单价值380亿元的合约,直接抢占了美国在华市场份额。更令美方焦虑的是,中俄北极LNG二号项目同期启动试运行,预计对华输送量将突破300万吨。

当美国能源企业陷入困境时,台湾当局却意外"接盘"。台"中油公司"与阿拉斯加天然气开发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计划投资440亿美元建设跨越北极圈的输气管道。这个曾被埃克森美孚放弃的项目,需穿越1300公里永久冻土带和地震活跃区,建设成本超出同类项目40%。岛内舆论哗然,网友质疑:"台湾99%能源依赖进口,为何冒险当美国烂尾工程的接盘侠?"

能源安全专家指出,阿拉斯加LNG项目存在三重风险:技术上需攻克零下50度极寒施工难题;经济上面临亚洲买家转签澳洲长约的市场变数;政治上存在美国中期选举后政策转向的隐患。更值得警惕的是,该项目明确要求台湾承担80%建设费用,却未约定具体供气时间和价格机制。

这种困境与俄乌冲突中的欧洲如出一辙。美国对俄能源制裁后,欧洲被迫以4倍溢价购买美国LNG,导致德国巴斯夫等企业外迁生产基地。如今台湾签署的"空白支票"协议,恐将重蹈覆辙。台经济部门数据显示,若按当前国际气价计算,阿拉斯加项目将使台湾年均能源支出增加1200亿元新台币。

中国海关总署最新动作揭示了更深层战略布局。在暂停美LNG进口期间,中国与卡塔尔达成史上最大单笔天然气协议——27年供应4000万吨LNG。这种多元化采购策略,使中国在全球能源博弈中始终掌握主动权。反观台湾当局的决策,既无战略纵深考量,又缺乏风险对冲机制,正将2300万民众的能源命脉系于他人之手。

0 阅读:15
阿尔泰聊

阿尔泰聊

分享国际领域的见闻和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