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坛近日上演戏剧性外交风波,在中日韩外长会议落幕,东京当局突然否认与中国达成的关键共识。这场始于合作承诺、终于公开翻脸的政治闹剧,不仅撕碎了日本政府的外交诚信,更暴露其在中美战略博弈中危险的机会主义立场。
3月21日,日本首相石破茂在东京高规格接待中国外长王毅,双方重启停滞六年的中日经济高层对话。会谈期间,日方明确承诺尊重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原则,并同意加强战略沟通。然而次日凌晨,日本外务省突然发函抗议,声称中方公布的会谈纪要存在“不实表述”,要求删除涉及历史认知的关键条款。
日方在会谈中提出的合作清单暴露深层战略意图:要求解除水产品禁令实为突破中国食品安全防线,索要日企安全保障实为施压放宽高科技审查。值得关注的是,日本防卫省在会谈期间同步宣布,防卫预算再增15%,其中12%专项用于西南诸岛军事部署,直指台海敏感区域。
事件背后折射出日本外交的深层困境:既想维持对华每年4000亿美元贸易红利,又企图通过配合美国印太战略获取地缘筹码。美国国务院在日方翻脸后立即表态支持,证实华盛顿在幕后施加影响。而日本经济产业省数据显示,半导体出口管制已导致日企损失超200亿美元订单,暴露出其政策矛盾。
《朝日新闻》最新民调显示,58%民众认为政府外交反复损害国家信誉,73%企业主担忧中日关系恶化影响经营。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日本水产品对华出口同比骤降92%,折射出经济反制威力。王毅外长在离日前的严正表态——“核心利益没有妥协余地”,已成为中方对日政策的鲜明注脚。
在横滨港堆积如山的冷冻海鲜与东京股市震荡下跌的曲线之间,日本正为其战略短视付出沉重代价。当外交承诺沦为政治工具,受损的不仅是国家信誉,更是地区稳定的根基。历史的镜鉴早已昭示:任何在原则问题上玩弄权术的企图,终将遭到现实的无情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