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塞尔欧盟总部在最后一周陷入政策漩涡,据彭博社披露的内部文件显示,欧盟委员会正制定对美让步清单,计划通过降低汽车关税、放宽科技企业监管换取美国暂缓实施25%的全面关税。这种政策转向发生在中国外长王毅与法国总统马克龙会晤两周后,当时法方刚重申"欧洲战略自主"承诺。
面对特朗普政府4月2日生效的汽车关税威胁,欧盟的妥协方案包含多项关键让步:将美国进口汽车关税从10%降至5%、暂缓执行《数字市场法案》对硅谷巨头的拆分条款、允许美资企业参与欧洲云端认证计划。这些措施可使美国企业每年节省约120亿欧元合规成本新华网。
欧盟的退缩有其现实困境。德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若美国实施25%关税,欧洲车企每年将损失54亿欧元,大众集团在田纳西州工厂的3.2万岗位可能被裁撤FastBull。更严峻的是,特朗普暗示可能将关税适用范围扩大至制药和机械制造领域,这直接威胁到欧盟740亿欧元的年出口额。
欧盟的立场转变与其三周前的强硬姿态形成讽刺性对比。3月12日欧盟曾宣布对260亿欧元美国商品实施对等关税,重点打击波本威士忌和哈雷摩托等标志性产品新华网。这种政策摇摆引发北京方面的深切忧虑——中国外交部刚在《中欧联合声明》中明确支持"欧洲一体化与战略自主"。
地缘经济专家指出关键矛盾:欧盟在数字主权领域要求中国企业遵守GDPR严格规定,却对美国科技巨头网开一面。特斯拉柏林超级工厂获得35亿欧元补贴的同时,比亚迪在欧洲的新能源汽车认证耗时长达14个月RFI。
欧盟的退缩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加拿大国际贸易部长公开表示正在"重新评估对美策略",日本经济产业省已推迟原定4月实施的半导体材料出口限制。这种集体性妥协正中特朗普下怀,其竞选团队发言人宣称"关税武器比B-2轰炸机更有效"。
但妥协的代价正在显现:欧盟内部裂痕持续扩大。波兰总理图斯克指责德法"为保车企利益牺牲东欧农业",匈牙利则单方面宣布对美国转基因作物开放市场。这种分化削弱了欧盟集体谈判能力,正如布鲁塞尔智库报告所述:"当27个成员国各自盘算损失,战略自主便沦为空洞口号。"
随着4月2日关税大限临近,欧盟的抉择将深刻影响全球贸易格局。若妥协方案最终通过,不仅意味着欧洲战略自主理想的破灭,更将重塑后全球化时代的势力版图——正如日内瓦国际贸易中心专家警告:"我们正在见证基于规则的多边贸易体系加速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