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代国画宗师,却有着坎坷的一生。
19岁时就患上了心脏病,27岁又患肺病,咯血了30多年。
让人震惊的是,他身体如此孱弱,最后竟活到了105岁!
每当有人问起他的长寿秘诀时,朱屺瞻会说——是画画。
画画是如何让他变得长寿的?
病魔缠身:命运的不公与朱屺瞻的抗争朱屺瞻的人生算不上顺利,从他年幼时就颇为坎坷。
八岁那年,天真无邪的他正在家中实验土雷,一声惊天动地的爆炸险些夺去他的生命。
这个意外仿佛是命运给他的第一次警告:生命是多么脆弱。
十九岁正是意气风发的年纪,朱屺瞻的人生却被突如其来的心脏病打乱。
他不得不中断学业,带着满腔热血和对艺术的渴望,默默地回到家中疗养。
常人或许会在这样的打击下选择放弃,但他没有。他用坚韧的意志,将病痛转化为艺术创作的养分。
到了二十七岁,更为严峻的考验接踵而至——肺病。
咯血和疼痛,一直陪伴此后他人生的三十多年。
直到60岁,他吃了当时肺结核的特效药,才把病治好。
然而,这些病痛非但没有击垮他,反而磨砺了他的意志。即便病痛缠身,他依然笔耕不辍,用画笔与命运对抗。
艺术成就与人生启迪:从困境到传奇朱屺瞻的画画天赋自从他小时候就显露出来了。
九岁那年,一位善画兰竹的塾师走进了朱屺瞻的生命。在那个满是墨香的小书房里,少年第一次被艺术的魅力深深吸引。
他不知道,就在这个看似平常的时刻,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正在悄然萌芽。
当时的朱屺瞻,正母亲刚刚去世的悲伤中。塾师用诗经中的一句话抚慰他:“涉彼屺兮,瞻望母兮!”
这句诗不仅成为他的名字由来,更成为他未来人生的精神底色——执着、深情、坚韧。
17岁考入上海实业学校时,朱屺瞻已经不再是一个普通的学生。
著名国学家唐文治语重心长地告诉他:“习字作画,点划皆须着力,切忌浮滑。”
这句话如同艺术之路的金科玉律,深深刻进了朱屺瞻的心里。
二十一岁那年,他义无反顾地进入上海图画美术院。
尽管父亲开酱园,希望他继承家业,但朱屺瞻已将画笔视为生命。他东渡日本,师从藤岛武二,在短短三个月里,不仅学习技艺,更开阔了艺术视野。
他的油画作品以鲜明的色彩和强烈的对比而闻名。1918年,仅26岁的他的《风景》油画就入选首届苏州美术画赛会展览,一举成名。
1929年,他的国画《春寒》和油画《劳苦》、《静物》入选第一届全国美展,进一步确立了自己在艺术界的地位。
1935年后,他积极参与“白社画会”、组织“默社画会”,加入“南社纪念会”,致力于提倡民族气节,发扬爱国民主思想。
在抗战期间,他更是以实际行动守护民族文化。
当得知石涛的《万点恶墨卷》、《八大山人书画册》等珍贵文物可能落入日本人手中时,他毫不犹豫地倾囊购入,后又将这些珍品无偿捐赠给国家博物馆。
在艺术创作上,他与吴湖帆、钱瘦铁等画家合作创作《割烹图》、《蛇逐蛙图》等作品,以讽刺手法抨击汉奸与民族败类,将艺术创作与爱国情怀完美结合。
这种在乱世中守护文化、弘扬正气的精神,正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典范。
他说:“大道至简,我愿以画笔返璞归真。”战火无法销毁他内心的艺术之光,只会让他变得更加强大。
20世纪50年代初,朱屺瞻正式转向国画创作。他将西方绘画的色彩感和构图理念巧妙融入传统国画,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1956年,朱屺瞻去到上海中国画院当国师,创作水平又得到了提升。
1979年,已经88岁的他为人民大会堂创作巨幅国画《红梅图》,展现了老年画家依然充沛的艺术创造力。
也是在这一年,他被文化部聘为中国画研究组成员,更凸显了他“国画宗师”的称号。
朱屺瞻的创作一直到105岁。
1995年5月5日,朱屺瞻还举办了名为“百又五岁”的画展。
1996年4月份,这位国画大师因病在上海去世,享年105岁。
长寿的奥秘:艺术与生活的双重滋养那么,朱屺瞻老人能活到如此高龄,到底有什么长寿秘诀呢?
首先就是心态好。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心态。”朱屺瞻常说,“我从未研究老庄哲学,但我相信清心寡欲,顺其自然。”
这不是他刻意追求的人生哲学,而是在漫长岁月中自然领悟的生活智慧。
在最困难的抗战时期,浏河老宅被烈火吞噬,辛苦收藏的名家字画化为灰烬,他心爱的梅花草堂成为废墟。
一家六口挤在虹口一条弄堂的“过街楼”里,穷得连煤球也要向邻居借。
但他依然每天清晨背着画具出门写生,不曾有半分愁容。
后来,在有所成就后,面对艺术界的名利场,朱屺瞻也始终保持着一颗平常心。
有些画坛后辈虽然出道比他晚,但名声已超过了他,面对这种情况,他也从不介怀。
“做事要顺其自然,不要硬来,宽怀可长命。”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他的处世之道。
在子女面前,他更是以身作则,从不发脾气,常常教导他们:“要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每个人都值得学习。”
也许多人好奇朱屺瞻其他的长寿秘诀,对于此他总是笑眯眯地回答:“秘诀就一个字——画。”
在他看来,画画不仅是艺术创作,更是一种独特的运动方式。
每次作画前,他都有一套特别的“仪式”:扶着椅子,双脚踏步一百次,让气力从脚底慢慢升至丹田,再传导至手臂。
只见他站在画布前,手执画笔,一笔一划间,整个人仿佛置身于太极拳的意境中。“回忆运笔之顷,气从脚发,如歌似舞。”朱老这样形容道。
每次作画,他都会完全沉浸其中,常常画得汗流浃背,却浑然不觉,这种忘我的境界不正是养生的最高境界吗?
除此之外,朱屺瞻大师的一些其他的生活习惯也值得我们借鉴。
年过90岁高龄,朱屺瞻仍坚持每天步行约3000米。他的散步别具匠心:每天下午,带着一本速写本,悠然踱步两小时。
路上遇到有趣的景致,就停下来写生。这种将艺术与运动完美结合的方式,让单调的锻炼变得趣味盎然。“一迈开脚步,浑身就轻松。”他说。
朱老的生活作息也很规律:冬天7点起床,夏天提前到6点,雷打不动的午休半小时,晚上8点准时就寝。
饮食也别具特色:早餐是涂着果酱的面包配牛奶,午餐四菜一汤,晚上则以清粥收尾。
有趣的是,他特别钟爱猪蹄膀上的皮,这看似普通的偏好竟暗合养生之道:蹄膀皮富含胶原蛋白,难怪他鹤发童颜,皮肤光滑有弹性。
在“梅花草堂”,时常能听到悠扬的昆曲和苏州评弹,这是朱老陶冶性情的方式。
他深信:唯有保持良好的心境,方能享受艺术带来的滋养。
正是这种清淡自然的生活态度,加上对艺术的痴迷,让他在90岁高龄仍然笔力遒劲、创作不辍,实现了艺术与生命的完美共融。
结语细细品味朱屺瞻大师的人生智慧,我们发现长寿的奥秘或许并不在于刻意追求,而在于找到一种让自己心安的生活方式。
对他而言,绘画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当画笔在纸上游走时,艺术、运动与修心三者浑然一体;当他漫步街头写生时,生活与艺术水乳交融。
这种近乎本能的生活状态,既是对“道法自然”的最好诠释,也是对现代人追求长寿的启示:
与其执着于延年益寿的各种方法,不如找到一份真正热爱的事业,在持续精进中获得身心的滋养,在随性自然中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朱屺瞻的长寿之道,终究指向一个古老而永恒的真理:人生最大的智慧,在于以从容的心态拥抱生活,以纯粹的热情追求所爱。
参考资料陈卫卫.百岁国画大师朱屺瞻养生有方[J].家庭医学,2018,(0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