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张兴海,真能像撒贝宁调侃的那样,“乐得睡不着觉”吗?
看似靠着华为这棵大树,赛力斯一路高歌猛进,但你品,你细品,真就能高枕无忧,一路躺赢到终点了吗?
恐怕,还得有个Plan B才行!
说起张兴海,那也是个有故事的人。
80年代,揣着8000块钱就敢下海,搞了个弹簧厂,这魄力,杠杠的!
到了2007年,又成立了重庆小康工业集团,从零件供应商摇身一变成了主机厂。
可是在燃油车这片红海里,小康汽车愣是没扑腾出啥大浪花,转型迫在眉睫。
张兴海心里门儿清,要玩就玩高起点的电动车,不然永远追不上那些国际大牌。
这不,机会来了!
华为带着一身智能化技术,想在汽车圈搞点事情。
说白了,就是想找个靠谱的伙伴一起造车。
余承东,那可是个有眼光的主儿,力排众议,看中了赛力斯。
要说这余承东也是个狠人,硬是在华为内部顶住了压力。
双方一拍即合,从最初的技术支持,到后来的深度绑定,这合作模式也是不断升级。
2024年8月,赛力斯直接砸了115个亿入股华为引望,成了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重要玩家。
这下好了,利益捆绑得更紧了,赛力斯也更有底气了。
这中间也并非一帆风顺。
问界M7刚出来那会儿,市场反应平平,没啥水花。
但赛力斯没放弃,在2023年9月来了个大升级,结果直接爆了!
有了华为的技术加持,加上精准的市场定位,问界M7一下子成了香饽饽。
这不仅让赛力斯赚了个盆满钵满,更重要的是,它让赛力斯成功转型,树立了高端智能汽车的形象。
有了M7打头阵,问界M9更是所向披靡。
上市之后,累计交付量直接突破15万台,这成绩,相当能打!
更牛的是,M9还颠覆了传统的豪华车市场。
以前,50万以上的豪华车,基本都是燃油车的天下。
现在呢?
问界M9硬生生抢走了一大块蛋糕,让那些原本想买BBA的消费者,转投了自主品牌的怀抱。
根据崔东树的数据,2023年中国40万以上乘用车零售市场,新能源汽车的占比已经大幅提升,这背后,问界M9功不可没。
有了销量,腰杆子也硬了。
赛力斯2024年的财报,那叫一个漂亮:营收1451.76亿元,净利润59.46亿元,新能源汽车毛利率26.21%。
这些数字,证明了赛力斯已经成功转型为一家盈利的智能汽车企业。
危机往往就藏在鲜花和掌声里。
赛力斯定了百万年销量的目标,可2025年一季度,销量却下滑了,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对手们都在铆足了劲儿往前冲。
再看看赛力斯的现金储备,跟那些造车新势力比起来,还是有点捉襟见肘。
而且,技术投入也是个大头,要给华为引望交钱,自己也要搞研发,这压力,可想而知。
所以啊,赛力斯必须得有个Plan B才行。
不能把所有鸡蛋都放在华为这一个篮子里。
这不,赛力斯推出了蓝电品牌,想覆盖更广阔的市场。
还积极跟豪华汽车品牌经销商合作,拓宽销售渠道。
甚至还想去港股上市,搞点钱来支持技术研发和海外扩张。
这供应链管理,也是个老大难的问题。
既要保证零部件供应稳定,又要控制成本,赛力斯也是费尽了心思。
跟核心供应商搞好关系,加强数字化管理,甚至还想自己研发一些核心零部件。
回过头来看,张兴海一直坚持高端化和国际化,这眼光,确实没的说。
余承东也说了,张兴海这人,非常有洞察力和决断力。
赛力斯能有今天,离不开张兴海的坚持和努力。
赛力斯的未来之路,肯定不会一帆风顺。
但有了Plan B,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站稳脚跟,走得更远。
赛力斯啊,可千万别光顾着“乐得睡不着觉”,还得好好想想,下一步该怎么走!
在智能化的道路上,不进则退。
未来,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