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发现:冬天经常洗澡的人,若不想早早进医院,6点要注意

若云谈健康 2025-02-14 18:04:43

在寒冷的冬季,结束一天的忙碌之后,回到家后,直接躺进热腾腾的浴缸,身心一下子就暖和起来,舒爽感满满。

睡前泡个澡,消除一身的疲惫感,让我们更容易入睡。

冬天泡澡无论是对生理和心理都是百益而无一害的。

然而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发现,冬天洗澡过于频繁,竟然可能让你进医院!到底是怎么回事?

是不是代表我们冬天要少洗澡,长时间不洗澡对我们又有什么影响呢?

一、长时间不洗澡会有什么后果?

不洗澡对于身体的影响其实比很多人想象的要严重。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皮肤开始变得油腻、不舒服,甚至出现异味。

而这些表面问题背后,还潜藏着一些你可能没注意到的健康风险。

人的皮肤是身体最大的器官之一,它不仅能抵御外界的侵害,还承担着调节体温、排泄毒素等重要功能。

通过洗澡,我们不仅能清洁皮肤上的油脂、灰尘和死皮细胞,还能保持皮肤的微生态平衡。

长时间不洗澡,皮肤上的油脂和脏物就容易堆积,导致毛孔堵塞,滋生细菌和真菌。这时候,如果免疫力下降,可能就会引发皮肤问题,比如痘痘、湿疹、甚至严重的皮肤感染。

洗澡不仅是清洁,更重要的是通过水温的调节,帮助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长时间不洗澡,不仅皮肤不透气,血液循环也会受到影响。

你会发现,身体总是觉得沉重疲倦,精神状态不好。因为洗澡时,温水能帮助扩张血管,加速血液流动,让身体的各项代谢更顺畅。

如果不洗澡,血液循环变慢,新陈代谢就难以正常进行,体内的废物和毒素就更容易堆积,导致肌肉酸痛、乏力、甚至便秘。

对于头发来说,长时间不洗澡也是一个大问题。头皮上有许多皮脂腺,正常情况下,分泌的皮脂能滋润头皮,保护头发不干枯。

但如果长时间不洗头,油脂和污垢就会堆积在头皮上,导致头皮发痒、脱发增加,甚至可能引发头皮炎等问题。

长时间不洗澡,身体自然会变得不清爽,但实际上,体内的免疫系统也在默默承受压力。皮肤作为身体的第一道防线,它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免疫力。

如果皮肤长时间暴露在脏污和细菌的环境中,免疫系统会不自觉地感到紧张,免疫力下降,容易让感冒、咳嗽等小病小痛找上门。

而且皮肤上的污垢如果长时间没有清理,可能会通过皮肤吸收到体内,导致体内的毒素无法顺利排出,进一步削弱身体的自我防御能力。

很多人以为长时间不洗澡只会让自己臭臭的,但其实不洗澡的后果更严重。特别是在皮肤和头发的护理上,不洗澡的习惯会让皮肤屏障受损,导致干燥、脱皮,甚至引发严重的过敏和炎症问题。

而这种损伤,如果长期不处理,可能会导致慢性皮肤病,甚至给身体带来长期的健康隐患。

二、冬天洗澡要注意6点,防止进医院

冬天洗澡,大家都知道是件既舒服又温暖的事,但其实洗澡这件事没那么简单。如果洗澡的方式不对,可能会给身体带来一系列健康问题,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住院。

别担心,今天教你6个关键点,让你冬天洗澡既舒服又安全,避免一些常见的健康隐患。

1.洗澡不要太频繁

冬天气候干燥,如果你天天洗澡,皮肤的天然保护层就会被频繁清除。皮肤表面的皮脂是保护皮肤的一层天然屏障,过度清洁会让皮肤容易干燥、瘙痒,甚至出现脱皮、湿疹等问题。

尤其是一些人本身皮肤就比较干,洗澡太多反而让皮肤更易受到伤害。所以,冬天洗澡最好控制在每周2到3次,这样既能保持清洁,又能让皮肤有时间恢复。

2.水温别过高

冬天洗澡的时候,我们会使用热水,但水温如果过高,容易破坏皮肤的天然保护层,导致皮肤变干、失去弹性。

而且,水温过高还会加重心脏和血管的负担,特别是对于有心脏病或者高血压的人来说,可能会引起血压波动,增加心脏负担。

为了避免这些风险,洗澡的水温最好控制在37℃到40℃之间,这样既能保持舒适,又不会给身体带来负担。

3.洗澡时间要适中

洗澡时间如果过长,皮肤长时间浸泡在水中,水分会过度流失,导致皮肤变干。而且,长时间洗澡容易引起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导致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

如果你在洗澡过程中感到头晕,那就说明洗澡时间可能过长了。建议洗澡时间控制在10到15分钟之间,这样既能清洁身体,又能避免过度疲劳和血压问题。

4.洗澡后要及时保湿

洗完澡后,皮肤的水分已经流失大半,尤其是如果洗澡时水温较高,皮肤会更加干燥。

因此,洗澡后一定要赶紧涂上保湿霜或润肤乳,这样可以锁住皮肤的水分,防止干燥和脱皮。最好在洗完澡后,趁皮肤还微湿时涂抹保湿产品,这样效果会更好。

5.湿发不宜睡觉

冬天洗澡后,很多人习惯湿着头发就睡觉。但其实湿头发对健康的影响可不小。湿头发会导致头皮温度下降,影响血液循环,容易引起头痛、肩膀酸痛等问题。

更严重的,湿发长时间暴露在冷空气中,可能引发偏头痛或其他头部疾病。所以,洗澡后一定要把头发擦干,或者用吹风机把头发吹干,避免湿头发直接接触枕头。

6.浴室温度要适宜

冬天洗澡时,浴室的温差也需要注意。洗澡前如果浴室太冷,进入温暖的水流时,冷热交替可能导致血管迅速收缩或扩张,增加心脏的负担,尤其是对老年人和高血压患者来说,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洗澡前最好先把浴室温度调至舒适的程度,避免寒冷的空气刺激身体,保护心脏和血管的健康。

三、延伸:冬天泡澡加几样东西对身体好

冬天泡澡时,如果在泡澡的水里加上一些特别的成分,效果会更加明显,对身体的好处也会更加多。

今天就来说说,冬天泡澡时加点什么东西,能让你泡得更健康、更舒适。

1.加点盐

很多人喜欢在泡澡的时候加入浴盐,这不仅可以放松身体,还能起到排毒的作用。

浴盐一般含有矿物质,比如镁、钠和钙,这些矿物质能帮助肌肉放松,缓解疲劳,同时也能促进血液循环,让你整个身体都得到舒展。

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泡一泡盐浴,感觉整个人都暖和了,而且还能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有效去除死皮,保持皮肤光滑细腻。

值得注意的是,使用浴盐时水温不要过高,保持在40度左右,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2.精油

精油的种类很多,不同的精油对身体有不同的好处。比如,薰衣草精油可以帮助放松神经,缓解焦虑和失眠;而柑橘类精油则能提神醒脑,促进血液循环,提升免疫力。

在冬天,特别是寒冷的夜晚,泡澡时加入几滴精油,浑身散发着舒适的香气,不仅让身心得到放松,还能提升睡眠质量,帮助缓解冬季带来的精神压力。

而且,精油还具有杀菌消炎的作用,有助于保持皮肤健康,防止干燥和过敏。

3.姜片

姜本身就有很强的温阳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驱寒暖身。

将姜片放入泡澡的水中,不仅可以让水温变得更加温暖,还能通过姜的辛辣味道刺激皮肤,改善微循环,帮助排除体内的寒气。

在寒冷的冬天,特别是气温低的时候,泡一个姜根浴,可以帮助增强免疫力,提高抗寒能力。

同时,姜具有舒筋活络的作用,对于那些常感到关节酸痛或肌肉紧张的人来说,姜根浴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4.牛奶

如果你想让泡澡的效果更加滋润,还可以在水中加入牛奶。牛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泡澡时能够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锁住水分,缓解干燥。

尤其是冬季干燥的空气和寒冷的天气容易让皮肤出现脱皮和瘙痒,牛奶浴可以有效滋润皮肤,保持肌肤的柔软和平滑。

而且,牛奶中的乳酸成分还能帮助去除皮肤表面的老化角质,让皮肤看起来更加光滑有弹性。泡完牛奶浴后,皮肤摸起来会非常滋润,感觉如同婴儿般细腻。

5.苹果醋

苹果醋能有效平衡皮肤的pH值,同时具有清洁、去角质的作用。

在冬季,由于干燥的环境,皮肤容易堆积死皮,而苹果醋能帮助软化角质层,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防止皮肤干燥和起皮。

而且,苹果醋还具有收敛作用,能够有效收缩毛孔,帮助改善皮肤的弹性和光滑度。

四、结语

冬天洗澡的确是一个简单却非常讲究的事情,很多看似普通的习惯,若稍微调整,带来的效果可以大不相同。

从洗澡的频率、水温,到泡澡时加点小配方,每一个细节都在悄悄影响着我们的健康。

看似只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实际上却藏着大大的健康智慧。

洗澡不只是为了清洁身体,更是为了给自己一个放松、滋养的机会,让身体得到更好的修复和保养。

参考资料

[1]陈日益.老年人冬天洗澡有讲究[J].健康博览,2025,(01):42-43.

0 阅读:1
若云谈健康

若云谈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