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海城接文镇。
山峦叠嶂的深处,一座古朴的寺院静静矗立。
青灰色的墙壁上,爬满了岁月的痕迹,红褐色的屋顶在阳光下闪烁着温润的光泽。
这,就是著名的道源寺。
山门前,游客们三三两两地聚集,脸上写满了好奇和疑惑。
他们习惯了其他寺院的模式:买门票、上香、投功德箱。
可在这里,一切都不同寻常。
寺院的大门敞开着,却没有收费处。
走进寺院,清凉的空气扑面而来。
庭院里,几株古树遮天蔽日,树下是打坐的僧人。
他们身着简朴的灰色僧袍,面容祥和,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
游客们小心翼翼地四处张望,寻找着往常见到的功德箱或捐款处。
然而,他们很快发现,这里没有任何收钱的地方。
墙上贴着一张醒目的告示:
本寺不设功德箱,谢绝一切形式的捐赠。
不收门票、不设功德箱、不接受捐赠。
道源寺,成为喧嚣世界中的一股清流。
二十多年了不同于其他寺庙,这里全是女性。
道源寺是在2001年建立的,到现在已经有二十多年了。
刚开始,只有两个尼姑。
2002年夏天,有了一个大变化。
17个原本在寺里帮忙的女居士,经过寺里严格考验后,决定剃度当尼姑。
她们剪断尘世牵绊,褪去华丽外衣,换上了朴素的僧袍。
随着时光流逝,道源寺逐渐壮大。
如今,寺内已有百余人常住。
时光飞逝,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
现在的道源寺,常住的人已经有一百多个。
其中真正出家的尼姑有五十多人,正在考验期的准尼姑有三十多人,还有二十多个经常来帮忙的女居士。
每天清晨,寺院里的钟声响起。
尼姑们,就开始了一天的生活。
有的在佛堂念经,有的在菜园里种菜。
虽然生活简单,但她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平静和快乐。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寺院的屋顶上,显得格外美丽。
院子里,几个年轻的准尼姑正在打扫。
看着她们认真的样子,很难想象她们中有的曾经是名牌大学的高材生,有的曾经是大公司的经理。
现在,她们放下了过去,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
苦日子道源寺的生活,可不是一般人能适应的。
要放弃所有的感情纽带,不再联系亲朋好友,甚至父母。
这对很多人来说,简直不可能。
但在这里,只是第一步。
通过考验后,正式出家的生活更是严格。
每天作息安排得满满当当,一点也不能马虎。
凌晨2点,天还黑着。
尼姑们就得起床了。
起床后马上开始诵经,接着是坐禅、念佛、听法师讲经。
这些活动,一直持续到中午。
中午时分,她们只吃一顿饭。
这是一天中唯一的正餐。
吃完饭后,下午1点50分,所有人又开始新一轮的修行。
寺里会敲木鱼,提醒大家开始“跑香”。
“跑香”,就是缓慢地绕着佛像走路,是一种特殊的修行方式。
接着是打坐,每天打坐时间很长。
“五支香”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要坐到,五支香烧完的时间。
一动不动地坐那么久,很多人可能腿都麻了。
晚上10点,终于可以休息了。
你算算,从晚上10点到凌晨2点,睡眠时间只有4个小时。
每天就睡这么一会儿,很多人肯定吃不消。
刚开始时,你可能会觉得浑身不舒服,腿脚发麻。
但随着时间推移,你可能会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宁静。
在这里,没有手机的叮咚声,没有电视的喧嚣,甚至连出门散心都是不被允许的。
对于我们这些习,惯了现代生活的人来说。
这种生活方式,简直难以想象。
但,正是没有外界的干扰,你可能会发现内心深处一直被忽视的声音。
最原始的状态平常见到的寺庙里,香火旺通常是件好事。
你可能见过香客们,排着长队上香,或者往功德箱里投钱的场景。
这些不仅让寺庙显得热闹,也能帮助寺庙维持日常运转。
但是,道源寺第一条规矩就是“不碰钱”。
这对我们来说简直不可思议,但对这些尼姑来说,这就是日常生活。
那她们怎么生活呢?
自给自足。
她们的生活,可以说是回到了最原始的状态。
需要水?自己去山上挑。
想吃菜?自己种。
就连主食,也是自己种的粮食。
这种生活方式,让我们想起了古时候的农耕生活。
衣服也是非常朴素的。
你可能在电视里看过五颜六色的袈裟,但在这里,尼姑们穿的都是简单的灰色僧袍。
而且,这件僧袍要穿很久很久。
如果衣服破了个小洞,不会像我们一样随手扔掉。
相反,会自己动手缝补。
补丁打了一个又一个,直到实在不能穿了才换新的。
不用为赚钱而烦恼,不用为买新衣服而焦虑。
这种生活方式让我们思考: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东西吗?
简单的生活,是否能让我们更加快乐?
在道源寺,吃饭这件事和我们平常的习惯大不相同。
她们每天只吃一顿饭,就在中午。
而且,过了中午就不能再吃东西了。
这里的饭菜很简单,主要是米饭、白菜、土豆和豆腐。
没有肉,没有鱼,全是素的。
每天吃来吃去就这几样,可能会让人觉得很单调。
但对这些尼姑来说,这些简单的食物就足够了。
有趣的是,她们在做饭前还有个特别的“仪式”。
她们会仔细检查大米和蔬菜,把里面的小虫子都挑出来。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因为她们不想伤害任何生命,哪怕是一只小虫子。
你可能会担心,这样吃会不会营养不够?
确实,长期这样吃,这些尼姑看起来都很瘦。
但奇怪的是,她们看起来一点也不虚弱,反而精神很好。
每年一次“行脚”每年到了农历八月十五,也就是中秋节以后。
寺里的尼姑们,会有一次特别的旅行,叫“行脚”。
她们会离开寺庙,在外面走上15天左右。
这段时间,她们不带钱,只带一个叫“钵“的特殊碗。
这个碗,就是用来装别人给的食物的。
这是一种修行方式,让尼姑们体验生活的艰辛,也让她们有机会和普通人接触。
在这15天里,只能接受别人给的食物,不能要钱。
有些好心人看到她们,会主动给食物,有时候还想给钱。
但是尼姑们只会接受食物,钱是绝对不能要的。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规定:
尼姑们,不能直接从男性手里接东西。
所以,如果有好心的男士想给她们食物或水,只能先把东西放地上,然后尼姑们再拿起来。
行脚不能住酒店,不能住别人家,甚至连其他寺庙也不能去。
那么,要在哪里过夜呢?
露天睡觉。
是的,你没听错。这些尼姑们只能以天空为被子,以大地为床铺。
这听起来很浪漫,但实际上可能会很辛苦。
要知道,八月的辽宁已经开始变凉了。
白天可能还好,但到了晚上,温度会骤然下降。
你可能会想,那她们肯定会带厚厚的被子吧?
但事实并非如此。
她们的行囊里只有一个薄薄的睡袋。
夜深人静,你躺在薄薄的睡袋里。
头顶是星空,耳边是虫鸣。
这画面看起来很美,但实际上可能会冷得直打哆嗦。
为了避免被冻着,这些尼姑们常常会找些特别的地方过夜。
有时候,她们会钻进草垛里。
几个人挤在一堆干草里,用草遮挡寒风。
有时候,她们会找到山洞。
虽然山洞里可能阴冷潮湿,但至少能挡风。
这种经历,对我们来说可能难以想象。
我们习惯了舒适的床铺和温暖的房间。
但对这些尼姑来说,这种艰苦的环境,正是她们修行的一部分。
通过这样的经历,她们学会了忍耐,学会了适应各种环境。
更重要的是,她们体会到了生活的本质。
当你失去了所有的舒适。
你会发现,自己真正需要的其实很少。
真正的幸福,并不在于拥有多少物质上的东西,而在于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也许我们可以偶尔放下手机,走出房间。
感受一下大自然,体会一下简单生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