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明朝那些事儿>:在自己的节奏里,过好这一生》

光辉遗爱 2024-11-08 16:50:35

2006年,《明朝那些事儿》一经出版,就火遍全国。

而本书的作者当年明月,更是一跃成为炙手可热的作家。

一本书为何能引起如此大的轰动?

当你读完此书,你就会发现,这些历史人物的经历,正在反反复复告诫我们世人:

要在自己的节奏里,过好这一生。

多读几遍《明朝那些事儿》,你就能以史为鉴,避开得失成败的纷扰,活得清醒而洒脱。

不在意别人的眼光

才能守住内心的节奏

《明朝那些事儿》中提到:

嘉靖帝整日痴迷修道,不理朝政,这便给了奸臣严嵩机会。

严嵩父子手握大权,为排除异己经常残害忠良,朝中无人敢与之抗衡。

这让徐阶意识到,守着文人风骨,根本斗不过严家。

于是,他俯首奉承,放下脸面在严家人面前个个点头哈腰,直到严家将其当做自己阵营的人。

这般举动自然引得同僚的不屑,常常出言辱骂。

但他并未在意外界的风言风语,而是默默等待时机。

终于,公元1561年,当嘉靖提出要重修行宫,却被严嵩拒绝时,徐阶知道,机会来了。

他趁嘉靖不满之际,提出多条必修行宫的理由,也让嘉靖意识到严嵩过高的权力开始对自己产生了影响。

于是,嘉靖大力扶持听话的徐阶,趁此时机,徐阶引出严嵩父子贪污受贿,滥杀忠良之证。

而失了圣心的严嵩,一夜之间树倒猢狲散,严家再无昔日风光。

徐阶则因除掉严嵩,登上内阁首辅之位,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行走在世,外界的声音总是不绝于耳。

当一个人,因为他人的眼光而怯懦时,结局便已经注定了失意。

而生命最好的活法,就是不受外界的左右,能守好内心的节奏。

学诚法师说得好:

“在很多情况下,面子只是套在人身上最沉重的一副枷锁。”

人之所以痛苦,就是因为太过在乎。

活在他人的眼里,也就会败在他人的嘴里。

有个年轻人曾问蔡澜:

“别人的非议,我该如何面对?”

蔡澜简单说了四个字:

“不理没事。”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无来由的恶意,但你越是在意,就越是一场折磨。

真正的智者,对一切都满不在乎。

无论外界如何喧嚣,日子都是你自己在过。

学会不受其干扰,你才能守住自己内心的平静与清晰,把每一步路都走的稳固而坚定。

当你放下面子,你就有了异于常人的勇气,能弯得下腰,更能挣得一个出人头地。

不追赶别人的步伐

才能活出自己的精彩

《明朝那些事儿》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王阳明被贬谪到贵州的龙场,此地气候恶劣,瘴气弥漫。

反观相识的同僚们,个个身居要位,正在大展拳脚。

而自己却只能头朝黄土背朝天,自己开荒种地,如此境地实在让人心有不甘。

可王阳明并没有将目光放在他人身上,而是选择专注自己。

白天没有时间,那便在晚上打坐冥想,偶尔还会教附近村民识字。

这片苦寒之地,在他的耕耘之下,村民得以开化,而自己也在三年后悟出大道,立下心学,名传千古。

人生世间,境遇无常。

有风光时,自然也有逆境时。

有人节奏快,自然也有人脚步慢。

为了他人的生活节奏,而打乱了自己的生活秩序,只会让自己迷失自我,陷入他人的轨道。

一位心理学家曾饱受痛苦折磨:

读书时,只要有同学比自己背诵快,她就开始焦虑;

一发现朋友比自己游泳好,就开始自卑;

好不容易成年了,还会因为朋友圈的健身照,而备受打击。

只要看到别人过得比自己光鲜,就会下定决心赶超对方。

就在这样的心理下,她开始窥探身边人的生活,而性格也越来越孤僻扭曲。

直到她意识到这一点,强迫自己不要在意别人的生活时,她的生活才慢慢回归平静。

当你不被他人的步伐而左右时,你才不会在你自己的路上摔跤。

把注意力分给自己,人才不会被痛苦桎梏。

人只有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才能在自己的节奏里,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活出真正的精彩。

当有一天,你不因他人的快慢而不安时,生活便会交给你一个最满意的答案。

不执着外界的名利

才能品出生活的滋味

当年明月在书中讲了一个不务正业的游子。

他就是出生于江阴,喜好自然的徐霞客。

万历年间,想要用功读书、青史留名的大有人在。

但徐霞客却不喜名利,叛逆一般拒绝科考,将时间都花费在山水之中。

亲人笑他不学无术,友人嗤他无权无势。

可他毫不在意,独自在名山大川中往来,直到50岁时,还在游览藏区美景。

即便他早早病倒离世,也并不妨碍他对生活的热爱与体会。

而他生前留下的游览笔记,也被后人编成《徐霞客游记》,流传至今。

可以说,徐霞客是《明朝那些事儿》中一个最为普通的人物,却在这众多帝王将相、名臣大儒中排到了最重要的史诗末尾。

借用当年明月的一句话来说:

“所谓百年功名、千秋霸业、万古流芳,与一件事情相比,其实算不了什么。那就是用你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世界纷繁复杂,可以将自己的日子经营好,就是最好的生存之道。

功名利禄虽然诱人,但过于执着,只会将自己锁进烦恼和痛苦的牢笼。

最幸福的生活滋味,往往就在于能超越名利的束缚,找到内心的满足和平静。

作家余秋雨年仅37岁,就因《戏剧理论史稿》,而荣获首届全国理论大奖,次年便被任职为文科正教授。

40岁时,出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获得的荣誉更是数不胜数。

但这种种头衔,让他越来越感到不安。

他发现,身居高位,整日觥筹交错,让自己丢失了很多看书写文章的时间。

于是,1991年,他果断裸辞,孤身走高原。

也正因他放下了名利,让他得以清醒地去感受生活,在西北的旅途中,写下了自己真正的体悟。

次年将其出版,并命名为《文化苦旅》。

而这部作品,也成为余秋雨最受欢迎的一部著作,为他奠定了一定的文学地位。

人不追名利,才不会被名利所累。

当你有足够丰富的精神世界时,你才能做回自己生活的主人公。

不贪求日进斗金,也不痴恋山珍海味,放下外在的欲望,心便不会受力,人才会感到自由。

庄子说:

“不与物交,淡之至也。”

智者从不会为功名利禄所动心。

真正的生活滋味在于懂得享受当下,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当你从未迷失自己的初心时,身边的最简单也会是你的最快乐。

人这辈子会有无数的成就,但最大的成就,却是能按照自己的节奏,过完这一生。

所有的强者,都曾是无人问津的平凡人。

在那些淡漠的岁月里,他们也会经历流言蜚语,焦虑他人风光,迷恋一时功名。

可不论如何,他们始终知道自己要走的路,将自己的生命,活得灿烂而热烈。

唯有如此,才算没有蹉跎了年华。

来源:帆书樊登讲书

0 阅读:3

光辉遗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