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政坛瘫痪,权力真空撕裂欧洲心脏

亦绿姑娘 2025-03-27 11:13:31

德国《基本法》规定的"延续履职"机制,此刻成为政治无能的遮羞布。朔尔茨内阁虽在法律层面解散,却仍以"看守政府"身份处理国政,这种名存实亡的状态已持续47天,打破2017年默克尔组阁时创下的171天纪录。柏林自由大学政治系监测数据显示,当前内阁会议效率较正常时期下降63%,涉及能源转型、对乌军援等214项关键议案被迫搁置。

政治僵局的根源在于制度性缺陷。联盟党领袖梅尔茨虽手握议会最大党团,但其主张的"黑绿联盟"(基民盟+绿党)因气候政策分歧破裂,而社民党拒绝加入"大联盟";选择党虽席位激增,却遭宪法保卫局列为"极端嫌疑"而遭主流政党集体排斥。这种"否决政治"常态下,德国政治学家施耐德指出:"联邦议院750个席位中,实际有效执政联盟需至少400席,当前所有组合均低于此阈值。"

权力真空正以每小时2700万欧元的速度吞噬德国经济。德国工业联合会最新报告显示,3月制造业PMI跌至38.4的历史低位,巴斯夫、大众等巨头已将23%产能转移至北美。更致命的是,原本计划2030年前投入的4500亿欧元绿色转型基金,因政策停滞面临断流风险。

社会矛盾在政治僵局中持续发酵。极右翼选择党在萨克森、图林根等东部五州支持率突破30%,其反移民、反制裁主张赢得大量产业工人支持。与此形成对照的是,绿党推动的《供热法》因强推热泵替代燃气锅炉,触发全国范围抗议。柏林街头同时出现"反对战争通胀"和"捍卫气候正义"的敌对示威群体,社会裂痕已深及肌理。

作为欧盟GDP贡献者(占比25%)、对俄制裁核心推手,德国的瘫痪直接冲击全球地缘格局。俄乌前线,德国承诺的18辆豹2坦克迟滞交付,导致乌军哈尔科夫防线出现缺口;布鲁塞尔总部,欧盟750亿欧元援乌计划因德国弃权票陷入僵持;大西洋彼岸,白宫推迟宣布对北溪2号制裁升级,静观柏林政局演变。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全球治理体系。德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4月轮值主席国,原定主导的气候融资峰会、红海护航行动均被迫取消。中国社科院欧洲所副所长指出:"德国空转导致欧盟失去对中美博弈的平衡能力,G7机制出现结构性裂缝。"

当前危机本质上是"后默克尔时代"治理模式的总崩溃。朔尔茨试图延续的"务实中间路线",在多重危机叠加下暴露战略性短板:能源转型依赖俄气遭反噬、对华"去风险"政策重创汽车产业链、数字化滞后使德国在AI竞赛中跌出全球前五。科伯基金会民调显示,62%民众认为"德国已失去全球领导力",这一数据较默克尔卸任时飙升41个百分点。

历史正在见证欧洲稳定之锚的锈蚀。当柏林政治精英仍在为内阁席位锱铢必较时,巴黎已趁机推动欧盟防务自主化进程,华沙则宣布启动"中东欧经济走廊"计划。德国《明镜》周刊以"沉没的旗舰"为封面,预言这场政治海啸或将重塑欧洲权力地图——只是这一次,掌舵者不再来自柏林。

0 阅读:75
亦绿姑娘

亦绿姑娘

目光所致皆为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