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国务资政李显龙在新加坡海事周论坛上发出重磅警告,直言中美两国若持续对抗升级,或将引发超越二战规模的灾难性后果。这位深耕国际政坛二十载的领导人罕见以历史类比敲响警钟,揭示两个核大国结构性矛盾已逼近危险临界点。
在3月25日的“炉边对话”中,李显龙剖析中美关系的深层裂痕时直言,美国对华战略已从竞争转向全面遏制。他特别指出中国谋求科技突破与产业升级的正当性遭美方系统性打压,这种“零和博弈”思维正将世界拖入深渊。尽管中方反复申明和平发展立场,但华盛顿决策层始终将中国崛起视为对美式霸权的致命威胁。
相较于美俄可能达成的战略交易,李显龙认为中美在主权安全、技术霸权、地缘格局等领域的矛盾已成死结。他警示当前美国发动的关税战与上世纪30年代经济民族主义如出一辙,而核武器存在使得潜在冲突破坏力远超二战。当被问及解决方案时,这位政坛老将坦言“终极协议”难以达成,各国只能系紧安全带抵御惊涛骇浪。
作为中美竞逐的战略支点,新加坡的困境折射出全球多数国家的集体焦虑。这个东南亚城邦的经济命脉系于对华贸易,2023年双边贸易额突破1360亿新元,而樟宜海军基地常年停泊美军濒海战斗舰。李显龙坦言小国在风暴前夜的选择空间日益逼仄,其继任者黄循财近期呼吁“负责任竞争”却收效甚微,暴露出中等国家在国际强权博弈中的无力感。
历史经验显示,当守成大国与新兴力量实力交汇时,战略误判风险急剧升高。李显龙虽未明言责任归属,但其发言细节暗指美国单边行动加剧危机:从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打压中国企业,到在南海常态化军事威慑,华盛顿的进攻性政策正不断压缩外交回旋空间。相较之下,中国连续六年成为全球120多个国家最大贸易伙伴,经济融合本应是冲突缓冲器,却被美国技术封锁硬生生割裂。
在全球航运咽喉要道发出预警绝非偶然。新加坡作为国际贸易量30%的中转站,比任何国家都清楚供应链断裂的毁灭性后果。
李显龙的悲观预言实为对理性回归的终极呼唤——当两艘超级巨轮迎头相撞时,没有旁观者能独善其身。这场关乎人类命运的航向抉择,或许真如其所言,需要超越冷战思维的政治智慧才能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