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央气象台最新消息,1 月 23 日至 27 日,今年首场寒潮将自西向东席卷我国,其影响范围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带来剧烈降温和大风雨雪天气。这股寒潮来势汹汹,冷空气强度极强,将打破近期晴暖的天气格局,让全国迅速进入 “速冻” 状态。本次寒潮将是今冬以来影响范围最广、强度最强的降温和雨雪过程,预计各地气温普遍下降 8 至 12℃,部分地区降温幅度可达 14℃以上,局地累计降温幅度甚至能达到 20℃ ,寒冷程度超乎想象。
二、寒潮进程大揭秘这场寒潮从 1 月 23 日起正式拉开帷幕,首先 “瞄准” 的是新疆地区,使得当地气温大幅下降,正式开启全国范围的 “速冻之旅”。24 日,寒潮的势力范围进一步扩大,西北地区成为其 “下一个目标”,降温、大风等天气纷至沓来,当地居民能明显感受到气温的骤降和风力的增强。25 日至 26 日,寒潮 “火力全开”,中东部大部地区都笼罩在其影响之下,各地气温 “跳水式” 下降,伴随着降雨、降雪,天气状况变得复杂。到了 27 日,寒潮继续向东推进,东北地区、江淮东部、江南、华南等地都未能幸免,寒冷的空气让这些地区的人们真切地体会到了 “冰窖” 般的寒冷。
(二)波及范围详述本次寒潮的影响范围广泛,几乎覆盖全国。新疆作为首当其冲的地区,23 日起便经历明显降温,部分地区降幅可达 10℃以上,北疆部分地区甚至出现强降雪,给当地交通和居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紧接着,寒潮席卷西北地区,甘肃、宁夏、青海等地气温骤降,民众纷纷穿上厚棉衣、戴上围巾帽子来抵御严寒。
华北地区同样深受其害,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在 25 日至 27 日期间,不仅气温大幅下降,还伴随着大风和降雪天气。北京在寒潮影响下,最低气温降至 - 12℃ ,道路结冰,出行需格外小心。天津也迎来了明显的降雪和大风,给市民的日常出行带来诸多困扰。
东北地区在 27 日受寒潮影响显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迎来强降雪,部分地区积雪深度可达 10 厘米以上,局地甚至出现暴雪。辽宁部分地区降温幅度达到 16℃,寒冷的天气让室外的一切仿佛都被冻住了。
华东地区的山东、江苏、浙江等地,降温幅度在 8℃至 12℃之间,雨雪天气也较为常见,给春运期间的交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上海的气温明显下降,人们在街头感受到了刺骨的寒风。
华南地区虽然相对温暖,但此次寒潮也让广东、广西等地的气温降至 10℃以下,当地民众纷纷拿出压箱底的厚衣服,以应对这突如其来的寒冷。海南也未能躲过这次寒潮的影响,气温有所下降,让习惯了温暖天气的人们有些措手不及。
三、寒潮天气大剖析(一)降温幅度惊人此次寒潮所到之处,降温幅度极为显著。像是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中西部等地,降温幅度可达 14℃以上。以呼和浩特为例,24 日最高气温还能达到 7℃ ,可到了 27 日,气温竟降至 - 13℃ ,短短几天内,降温幅度高达 20℃ 。在银川,20 日最高气温为 7℃ ,随后气温一路走低,26 日最高气温仅有 - 8℃ ,累计降温幅度达到 15℃。这种大幅度的降温,会让人们仿佛从温暖的春天瞬间穿越到了严寒的冬天。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需要及时增添厚棉衣、羽绒服、围巾、手套等保暖衣物,避免受寒感冒。对于家中有老人、儿童或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更要格外关注气温变化,做好保暖措施,以防因寒冷天气引发身体不适。
(二)大风呼啸来袭寒潮通常伴随着大风天气,此次也不例外。在我国北方部分地区,风力可达 6 至 7 级,阵风甚至能达到 8 至 9 级。狂风呼啸,不仅吹得树枝摇曳、尘土飞扬,还可能对建筑物、广告牌、电线杆等造成破坏,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在户外时,要远离广告牌、临时搭建物等可能被风吹倒的物体,避免在大树下停留,以防树枝被吹断砸伤。驾车出行时,要注意降低车速,紧握方向盘,防止车辆因横风而失控。对于农民朋友来说,需提前加固蔬菜大棚、畜禽养殖棚舍等农业设施,减少大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三)雨雪纷至沓来受寒潮影响,不同地区的降水形式也有所不同。在北方,大雪纷纷扬扬飘落,给大地披上了一层厚厚的银装。像是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中南部、东北地区、黄淮中北部及湖北西部、川西高原等地,将会出现中到大雪或雨夹雪天气,陕西南部、山西南部、河南西部、湖北西北部、辽宁东北部、吉林东部等局地甚至有暴雪降临。
南方地区则多以降雨为主,西南地区东部、江汉东部、江淮、江南、华南等地将迎来小到中雨,部分地区还会出现大雨。在广西,高寒山区局地可能出现雨夹雪或雪冻雨,伴随冰冻和道路结冰现象。
无论是降雪还是降雨,都会导致道路湿滑,增加出行的安全风险。大家出行时务必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减速慢行,注意交通安全。对于城市管理部门来说,要提前做好除雪、除冰准备工作,保障城市道路的畅通和市民的正常出行。
四、寒潮带来的连锁反应寒潮天气导致的低温、降雪和大风,对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方式均产生了显著影响。在公路方面,路面因积雪和结冰变得湿滑,车辆行驶极易打滑,制动距离大幅增加,交通事故发生的风险显著上升。高速公路部分路段可能会因恶劣天气实施封闭或限行措施,严重影响长途运输和公众的出行计划。在铁路方面,暴雪可能会覆盖铁路轨道,导致列车运行速度减慢,甚至出现晚点或停运的情况。此外,强风还可能吹倒铁路沿线的广告牌、树木等物体,对铁路设施造成损坏,进一步影响铁路运输的正常秩序。
在航空领域,寒潮带来的大风、降雪和低能见度天气,会使飞机起降条件变得极为复杂和危险。航班可能会因天气原因延误或取消,旅客的行程被迫打乱,给出行带来极大不便。面对这种情况,建议大家密切关注交通部门和气象部门发布的信息,合理安排出行计划。如果必须出行,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并预留足够的时间前往车站或机场,避免因交通拥堵而耽误行程。
(二)电力供应受考低温天气下,居民和企业对电力的需求大幅增加,空调、电暖器等取暖设备的频繁使用,使得电力负荷急剧攀升。而寒潮可能会对电力设施造成损坏,如输电线路覆冰、电线杆被大风刮倒等,这些情况都可能导致电力供应中断。输电线路覆冰会增加线路的重量,导致线路下垂甚至断裂,影响电力的正常传输。电线杆被大风刮倒,则会直接切断电力输送通道,给居民生活和企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
为了确保电力稳定供应,我们要倡导节约用电,合理设置室内温度,避免过度使用大功率电器。对于电力部门来说,需提前做好应急预案,加强对电力设施的巡检和维护,及时处理设备故障,保障电力的稳定供应。
(三)健康面临挑战寒潮来袭,人体的健康也面临诸多挑战。寒冷的天气容易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从而增加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的感染风险。据统计,在寒潮期间,医院呼吸内科的就诊人数会明显增加,感冒、流感等疾病的发病率比平时高出 20% - 30%。
同时,寒冷还会使人体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这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极易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疾病。有研究表明,在气温骤降的情况下,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会增加 30% - 50%。
为了抵御寒潮对健康的影响,大家要及时增添衣物,注意保暖,尤其是头部、颈部、手部和脚部等部位的保暖。年老体弱者、儿童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应尽量减少外出时间,如需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在饮食上,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温热性食物的摄入,如羊肉、牛肉、红枣、桂圆等,以增强身体的抗寒能力。
五、寒潮背后的 “神秘推手”此次寒潮如此强劲,背后有着复杂的气象因素在 “操纵”。北极涡旋便是其中的关键角色。它就像一个巨大的 “冷空气储存库”,位于北极上空,是极地高空的冷性大型涡旋系统。在冬季,北极涡旋本应稳定地待在北极地区,将冷空气牢牢 “锁” 在高纬度区域 。但当它的强度减弱或发生分裂时,情况就截然不同了。此次寒潮来袭,极有可能是北极涡旋出现异常,导致大量冷空气得以 “逃脱”,并向中低纬度地区侵袭。
而西伯利亚,这片广袤的寒冷之地,堪称冷空气的 “制造工厂”。冬季时,西伯利亚地区太阳辐射极少,气温极低,空气不断冷却收缩下沉,形成了势力强大的冷高压气团。当这个冷高压气团积累到一定程度,再加上合适的大气环流形势,就如同被按下了 “启动键”,冷空气便会如同汹涌的潮水般,浩浩荡荡地向我国进发。
此外,西风带的波动也对寒潮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西风带就像一条环绕地球的 “大气河流”,通常情况下,它能引导冷空气平稳地流动。然而,当西风带出现强烈的波动时,就会打破原有的平衡,为冷空气的南下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使得寒潮能够更为顺利地抵达我国,给我们带来大幅度的降温和恶劣天气。
六、应对寒潮,我们该怎么做面对寒潮,保暖是首要任务。大家要及时增添厚棉衣、羽绒服、保暖裤等保暖衣物,尤其要注意头部、颈部、手部和脚部的保暖。出门时,戴上帽子、围巾、手套,穿上雪地靴,能有效减少热量散失。在家中,可使用电暖器、暖手宝、电热毯等保暖设备,提升室内温度和舒适度。但使用这些设备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避免因长时间使用或使用不当引发火灾或触电事故。
同时,寒潮期间,家中的水管、水表等用水设施也需特别关照。对暴露在室外的水管、水表、水龙头等,可以使用棉麻织物、塑料泡沫进行包扎保温,防止水管冻裂。在夜晚,要关闭阳台、厨房、卫生间等有水管设施的房间窗户,确保室内温度在零度以上。若家中长时间不用水,应将总阀门关闭,并打开水龙头排空管道内自来水,防止水表及管道冻裂破碎。
(二)出行安全指南雪天出行,防滑是关键。尽量选择具有防滑功能的鞋子,步行时要放慢脚步,小心道路结冰,避免在屋檐下行走,以防冰凌掉落伤人。驾车出行时,要提前检查车辆状况,确保轮胎、刹车、灯光等部件正常。若路面有积雪或结冰,最好换上雪地胎或安装防滑链,增大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
行车过程中,要严格控制车速,保持安全车距,避免急刹车、急转向和超车。一般来说,在冰雪路面上行驶,车速应控制在每小时 30 公里以下。遇到 “雪盖冰” 这种极端危险的情况,千万不要惊慌,应轻轻松开脚,向侧滑面的反方向稍微转一点方向盘,让车继续滑行,待车速降低后,再轻踩刹车。如果路边有松软的雪堆,可轧过去帮助减速。
此外,还要注意观察路况,留意路面是否有结冰、积雪情况。如果方向盘突然变轻,轮胎噪声也突然消失,这可能是车子在提醒你雪下有冰,此时一定要打起十二分精神,谨慎驾驶。
(三)特殊人群关怀老人、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身体抵抗力相对较弱,对寒冷天气的适应能力较差,在寒潮期间更需悉心照料和特别防护。老人要注意保暖,及时增添衣物,减少外出活动时间。若必须外出,最好有家人陪同,并选择在一天中较温暖的时段出行,避开早晚气温较低的时间段。
儿童活泼好动,但对寒冷的感知和应对能力不足,家长要为孩子准备足够的保暖衣物,教育孩子不要在雪地里长时间玩耍,避免冻伤。孕妇要注意保持室内温暖,适当增加营养摄入,增强身体抵抗力。外出时,要选择安全的出行方式,避免滑倒或摔倒,确保自身和胎儿的安全。
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寒潮可能会加重病情,因此要严格遵医嘱按时服药,密切关注身体状况,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同时,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因寒冷而紧闭门窗,导致室内空气不新鲜,引发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七、寒潮过后别放松寒潮过后,气温逐渐回升,但大家仍不能掉以轻心。天气系统往往较为复杂,气温回升后,可能会出现短时阵性降水,部分地区还可能伴有局地强风。这些天气变化虽然持续时间不长,但仍可能对日常生活造成一定影响。
在出行时,要随时关注天气预报,携带雨具,以防突然降雨。遇到强风天气,要像寒潮期间一样,远离危险物体,保障自身安全。同时,由于气温波动,人体容易出现不适,要继续注意保暖,根据气温变化适时增减衣物,避免着凉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