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正国级领导,被判刑18年,出狱后提出要求:我要吃水果

回首千秋月 2025-04-15 13:45:05

1970年夏天,8月份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在庐山举办了一个很重要的会议,就是九届二中全会。在这个会上,陈伯达跟着林彪的思路,一个劲儿地谈论谁是“天才”这个话题,甚至还提出来要重新设立国家主席的位置。可谁能想到,毛主席其实早就看穿了林彪和陈伯达他们的小算盘。会议一结束,陈伯达就被悄悄地控制起来了,没多久就被送进了秦城监狱。要知道,他之前可是党里的大人物,排第四呢,结果却落得了这么个下场。

说起来,要是瞧瞧陈伯达这辈子,他更像是个文化人。家里头的熏陶,让他国学根基打得牢牢的,特别是在哲学这块儿,那真是钻得挺深。早些年的陈伯达,还挺低调的,没啥大动静。一直到1936年,他才崭露头角,当上了北方局的宣传部长,在党内算是站稳了脚跟,有了点名望。

说起陈伯达开始崭露头角,那还得追溯到延安那会儿。刚到这革命大本营,陈伯达不过是个教书匠,在马列学院里给学员们讲解马列主义的基础知识。不过,有个问题挺逗,陈伯达是福建人,一张口就是地道的闽南方言,学员们听着那是一头雾水。慢慢地,这事儿还闹大了,学院居然专门找了个翻译官,专门负责把陈伯达的闽南话转成普通话,好让大伙儿能跟上节奏。

1939年,对陈伯达来说是个命运转变的大年份。就在那一年,他参加了一个理论座谈会,会上他对孙中山的思想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结果一下子就吸引了毛主席的目光。没多久,陈伯达就被提拔成了毛主席的政治秘书,从此,他就成了主席身边的得力助手。自从做了秘书,陈伯达和毛主席经常一起探讨哲学方面的话题,两人你来我往,交流得非常频繁。随着时间的推移,毛主席对陈伯达的器重也越来越明显,他在主席心目中的地位也就越来越重要了。

陈伯达嘛,他最拿手的就是写文章了。他那篇叫做《谈谈〈中国之命运〉》的文章,在国民党统治的地方被严禁传播,还因此得了个“反动的陈伯达”的绰号。不过,这并不影响他在党内的影响力,就连周恩来都夸他是“我们党里最出色的理论家”。

新中国成立后,陈伯达继续活跃在宣传领域,他还担任过中宣部副部长的职位。不过那时候,他还没能进入真正的权力中心。时间转眼来到1966年,这一年对陈伯达来说,是个重要的人生分水岭。

在那一年举办的八届十一中全会上,陈伯达被选为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一跃成为国家最高级别的领导人之一。后来,中央文革小组成立时,毛主席还特别看重他,直接点名让陈伯达来担任这个小组的组长。

1969年那会儿,“九大”会议开了,陈伯达又一次进了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圈子,位置紧跟在毛主席、林彪、周恩来后面,算是党里的四号大人物。可谁能料到,就那么一眨眼的功夫,也就一年左右吧,那个曾经红极一时、风光无限的陈伯达,竟然就从云端上栽了下来。

1970年,开完九届二中全会后,陈伯达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没了踪影。想当年,他可是被大家叫做“中央一支笔”的大人物,可没想到,他的政治路就这么走到了头,还被判入狱,沦为了囚犯。

1980年的时候,最高人民法院对陈伯达进行了审判,结果是他被判了18年的有期徒刑。但话说回来,组织上还是对他挺照顾的,没有完全按规矩来,还是给了他一些特别的待遇。比如说,他可以在外面就医,不用一直待在监狱里,而且还给他安排了一套有三间房的房子住。为了让陈伯达生活得更方便,有人照顾,组织还特意把他儿子一家都从别的地方调到了北京来。

那时候,组织每个月会给陈伯达一百块钱的生活费,这在当时已经算是挺丰厚的了。但陈伯达特别爱买书,简直把书当成了命根子,所以他的生活费有很大一部分都花在了买书上。这样一来,他的生活就变得有些紧张了。组织知道了这个情况后,特别关照他,把他的生活费提高到了每个月二百块钱。

不过呢,陈伯达还有个挺特别的小爱好,那就是他对水果情有独钟。但问题是,他的生活费大都砸在了买书这事儿上,所以水果对他来说就成了奢侈品,基本没啥机会享用。后来,组织上关心他,问起他有啥困难,陈伯达这才鼓起勇气,说能不能多给他点儿生活费,因为他实在想吃上点水果。

所以,单位就商量好,决定每个月给陈伯达二百块钱,专门用来买水果,这也算是圆了他老人家晚年这一个小小的心愿。

0 阅读:1
回首千秋月

回首千秋月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