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号易安居士,生于1084年3月13日,逝于1155年5月12日,是宋代杰出的女词人,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她出生于齐州章丘(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她的母亲也出身于书香门第,是一位知书达理的女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李清照自幼便聪慧过人,博览群书,对诗词有着浓厚的兴趣。她的词作才华在年少时便已显露,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而备受赞誉。
李清照的词作以清丽婉约、情感真挚而著称。她的词作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与生活经历,还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迁和女性的内心世界。在她的词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对家庭生活的温馨回忆,以及对国家兴亡的深切关怀。她的词作艺术成就极高,被后世誉为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除了词作之外,李清照还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女性。她精通音律,擅长书画,对金石文物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她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收集、整理和研究,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

01
《菩萨蛮》
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着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赏析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是李清照南渡后的作品,具有独特的情感韵味与艺术特色,“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着心情好”描绘了早春柔和的风与淡薄的阳光,词人换上夹衫,心情愉悦,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春日的宜人之景与自身的好心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清新之感。“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中,“微寒”既写天气,也暗示心境。睡醒后的词人感觉微寒,鬓上插着的梅花残落,梅花不仅是装饰,更象征美好,残梅暗示美好渐逝,流露出淡淡的哀愁。“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直白地表达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只有在醉中才能忘却,可见思乡之苦已让词人不堪承受,揭示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写词人卧时点燃沉水香,香已燃尽而酒意未消,借沉香燃尽的景象,烘托出词人内心的愁绪像烟雾一样弥漫且挥之不去,余韵悠长。

02
《武陵春·春晚》【宋】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的春愁,是山河破碎后的一叶孤舟。“风住尘香”四字,写尽暮春的凋零。春风歇了,尘土裹着残花的余香,而枝头早已空荡。南渡后的临安再暖,也暖不过汴京旧宅的炉火;双溪春色再美,也美不过与赵明诚共赏的金石书画。“欲语泪先流”,往事太重,重到言语未出便化作哽咽。那轻舟拟泛的念头,不过是愁极时的自我欺骗,舴艋舟载得动游春客,却载不动半生离乱和满襟沧桑。

03
《如梦令》(节选)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这首33字的小令以寻常语度入音律,将瞬间的生活片段升华为永恒的艺术境界。李清照通过海棠的细微变化,不仅捕捉到自然界的代谢规律,更将女性特有的生命体验融入词中,在婉约柔美中透出哲思的光芒。全词如一幅写意小品,以少总多,堪称宋代"独抒性灵"词作的典范,展现了词人早期创作的非凡才情。

04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李清照(宋)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春风柔和,阳光淡薄,已经是早春的季节了,刚脱掉棉袄,换上夹层的青衫,我的心情很好。一觉醒来微微有些寒意,鬓上的梅花妆现时已经乱了,我日夜思念的故乡在哪里?只有在梦中才忘却思乡的愁苦。香炉是我睡的时候点着的,现在沉水香的烟雾已经散了,而我的酒气却还未全消。

05
《浣溪沙》
李清照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这首词写在李清照人生动荡转折的前一夜,当年二月高宗渡江,八月赵明诚去世,中间的那个春天宁静而馥郁。李清照却在一切春物中感到弥漫的遗憾。06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欣赏】此词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作者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奇妙的设想,倾述隐衷,寄托情思。全词打破了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或情景交错的惯常格局,以故事性情节为主干,以人神对话为内容,实现了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用典巧妙,景象壮阔,气势磅礴,音调豪迈,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名家点评】黄苏:浑成大雅,无一毫钗粉气。夏承焘:这首词中就充分表示她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但这种愿望在她生活的时代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她只有把这寄托于梦中虚无缥缈的神仙境界,在这境界中寻求出路。然而在那个时代,个女子而能不安于社会给她安排的命运,大胆地提出冲破束缚、向往自由的要求,确实是很难得的。……这首风格豪放的词,意境阔大,想象丰富确实是一首浪漫主义的好作品。出之于一位婉约派作家之手,那就更其突出了。其所以有此成就,无疑是决定于作者的实际生活遭遇和她那种渴求冲决这种生活的思想感情,这决不是没有真实生活感情而故作豪语的人所能写得出的。

07
《清平乐・年年雪里》李清照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李清照少年生活充满了欢乐与温馨,中年经历了家国之乱,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只落得满衣清泪。如今她漂泊在海角天涯,两鬓已斑白,连赏花的心情都没有。从"常插梅花醉"到"满衣清泪",再至"难看梅花",李清照用梅花丈量着生命的轨迹。这首词像一轴残破的工笔画,让我们读懂了:有些沧桑,是连追忆都成为奢侈的彻骨之痛。

08
《临江仙》李清照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柳梢的嫩绿和梅萼的嫣红渐渐清晰,又是一年春天,而自己却又老了一年。曾经有过多少美好的回忆和故事,可如今自己已年华老去,一事无成,也没有人怜惜她的憔悴与凋零。元宵节试灯没有兴致,下雪天踏雪赏景也没了心情。这首词将她内心的孤独、凄凉以及对世事沧桑的感慨表现得淋漓尽致。

09
《一剪梅》
宋代·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感悟:李清照的这首词,字字深情,犹如相思之音,令人动容。她对丈夫赵明诚是如此深爱,以至于在分开的日子里,没有一刻不在想着他。夏去秋来,莲花谢,凉簟冷,独自踏上兰舟本就令人感到孤寂。见雁声阵阵,思君之意更犹如春水东流不可停止。古人云,“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多希望这飞来的大雁,带来的是丈夫的思念,也能带去自己的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