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过海拔5130米的垭口,我就放心了”

中国新闻周刊 2025-02-07 09:31:20

海拔攀升到5000米以上,大多数第一次来高原的人,会出现高反。

318川藏线所要经过的最高垭口是东达山垭口,海拔可达5130米。每当到达这里,白哥会格外关注车队成员的身体状况。“我后备厢里常备氧气,翻过海拔5130米的垭口,我就能稍微放心一些了。”

白哥开车行驶在318川藏线东达山垭口(摄影/刘珊珊)

2024年,东达山路段的铺装工作尚未完成,白哥一次次带队穿越这段坑坑洼洼、烟雾弥漫的道路。“我最擅长的就是在山路上开车,这么多年连剐蹭都没有过。”白哥说,他在318川藏线做领队5年,是这里的“活地图”。

318川藏线沿途风景(摄影/刘珊珊)

318川藏线,这条中国西部最险峻的公路,因丰富的地貌、多变的气候以及绝美的风光成为自驾爱好者“此生必驾”的超级IP。

白哥说,他见过形形色色踏上318线路的人,每个人心里似乎都揣着一团火。雪山、冰川、湖泊、经幡,高原上随便一处风景似乎都能让他们热泪盈眶。

白哥说:“318川藏线不仅仅是一条热门的自驾线路,也是一条连接雪域高原和四川盆地的交通动脉,运送物资,拉动经济,并且越来越好走。”

2024年12月25日,川藏公路迎来通车70周年。70年来,川藏公路开山修路、踏平险川的修整工作从未停歇。一座座此前需要翻越的高山垭口,如今由畅通便利的隧道所替代。

以下是白哥的自述:

“特别的缘分”

我是四川万国国际旅行社的白怀彬,大家都叫我白哥,是一个和西藏有特别缘分的四川人。

我不知道自己去过多少次西藏,318川藏线,我走了一遍又一遍。318川藏线一头是成都,那是我的家,我的生活;另一头是拉萨,那是我的奔赴,我的工作。

白哥在318川藏线(摄影/刘珊珊)

2016年,大女儿出生,那时我因一些事情耽搁在西藏没能回去。2020年,二女儿出生时,我已经做了318川藏线的领队。我之前从事过好几份工作,但现在看来,做领队最适合我,目前这也是我们家的主要经济来源。

我做领队5年时间,有一个十几人的车队,主要做318川藏线、川西的业务。疫情后的这两年都很忙,仅过去一年,我就有200多天奔波在318川藏线。带客人从成都沿318川藏线跑一趟拉萨大概需要8—10天,把客人送到拉萨散团后,我通常会在次日返程接下一拨客人。从拉萨开回成都,我和车队的兄弟一起,通常最多只用两天。因为常跑,对于哪里有急弯、哪里有暗冰、哪里有落石,都了然于胸。

其实,“此生必驾318”,最美的风景和最触动人心的瞬间,大部分都在路上。海拔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日照金山被称为“十人九不遇”,去年我遇到了七八次,当然,大部分时候也只是匆匆一瞥,没有太多时间去驻足停留。

318川藏线沿途风景(摄影/刘珊珊)

也许是见多了高原美景,如果只是自己匆匆路过,不会有太多感触。但是,我的客人大多是第一次来到离天空这么近的雪域高原。他们会为日照金山、雪山、冰川而欢呼,很多时候,我会被他们的热情感染。

2024年,中国进一步放宽优化过境免签政策,这些利好让外语不好的我第一次接待了外国游客。2024年10月,我接待了两位马来西亚游客,他们之前都没见过下雪。那一次,他们不仅看到了雪山,还遇到了降雪。在大雪中,他们拉着我一起打雪仗,虽然语言不通,但那天我们在雪里开心得像孩子一样。可能是玩得太兴奋,那天回来我们都有些高反,那也是我这么多年来唯一的一次高反。

2024年年末,我带212越野车队重走318线,途经然乌湖停留时,一行人欢呼着踏上了如绿宝石一般的冰冻湖面,肆意打滚、奔跑。他们很多人是第一次见到雪山下静谧美丽的湖泊,非常激动。那一天,有队员虔诚地向着雪山许愿,有队员望着高原翱翔的雄鹰告诉我那就是自由的样子。那些我见惯了的美景,能带给他们那么多感动,让我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价值。

不怕你笑话,别看我是318川藏线的领队,每年去拉萨无数次,但我还没进过布达拉宫,也没去逛过八廓街和大昭寺。拉萨几个主要景点停车不太方便,我经常是把客人送到地点就把车开走了。我觉得远远看看就够了,旅游旺季门票太贵太拥挤,不如尽早回去。要说遗憾,可能是父母曾经说过想来布达拉宫看看,但他们现在年事已高,前几年还做了手术,现在身体状况已经不适合来高原了。

白哥在318川藏线(摄影/刘珊珊)

我们这一行是服务业,服务业就是要接触人,服务好客户。我的很多快乐都是客人带来的,他们因为看到了美好的风景而快乐,我作为带他们看风景的人,也会快乐起来。

做领队,每天的工作时长不好确定,有时候回到酒店就晚上九点十点了,客人休息了我们还要做一些客人看不到的工作,比如维护车辆等等。因此,无论是高原上凌晨漫天的星河,还是清晨的第一缕朝阳,好像都只是我工作中的寻常风景。

过去一年,旅游这个行业看似热闹,但真的太“卷”了。我们做的是纯玩团,竞争很激烈,你想保证品质,客户想压低价格,旅行社也在不断压价。年底一算,最近两年我的工作时长差不多,但2024年全年收入还少了20%。

“越来越好”

做领队常年奔波在路上,和家人聚少离多,家里都是妻子在操持。我也想多陪陪父母,陪陪女儿,但我还有房贷车贷在还,抱得起娃就养不了家。我读书少,除了做领队也不知道还能做什么。

去年虽然没能赚到更多的钱,但我觉得生活还是有奔头。这几年来,路好走了,车好开了,热爱户外的人也越来越多。我觉得客观环境在向好,我努力工作,生活应该也会越来越好。

2024年是川藏公路建成通车70周年。直到现在,川藏公路仍在不断修建中。新中国成立初期修建的318川藏公路,从四川成都到西藏拉萨,一路共需翻越13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垭口。现在起码有6座海拔超过4000米的垭口都已修通了隧道。

318川藏线二郎山隧道(摄影/刘珊珊)

以前,四川甘孜流传一句话,“吓死人的二郎山,翻死人的折多山”。后来,随着二郎山隧道通车,二郎山不再“吓人”。如今,折多山隧道也正在紧张施工,通车后,驾车穿过折多山车程将从90分钟缩短至8分钟,并可避开约20公里雪线公路,行车更安全。

在高原修路真的很不容易,2024年我堵车最久的一次就是在觉巴山隧道通车之前的修路阶段。那时候我被堵了八个小时。但是,我也见证了西藏最长隧道——318国道觉巴山隧道的正式通车,享受到路程缩短两三个小时的便利。

318川藏线沿途风景(摄影/刘珊珊)

伴随如今318川藏线路况的不断改善,越来越多自驾游客开着城市SUV走318,确实在大多数时候也都能够应对这里的路况。这几年,318川藏线上的国产车也肉眼可见地多了起来。一些年轻客人会因拍照出片而点名要橙色坦克300车型,也有年轻人明确表示过喜欢212的硬派风格。

其实,国产车型不仅仅是外观好看而受欢迎,操控和稳定性表现也可圈可点。我在带212越野车队时,他们因为希望看看318公路的今夕变化,特意去走了落石多、密布炮弹坑的318老路,其中有一辆车在过急弯时碾压落石遭遇爆胎,但爆胎后车辆方向和底盘的表现都非常稳,我觉得这就是国产车在关键时刻可以被信赖的表现。

不过,我始终觉得普通自驾游客跟着领队走318线是更好的选择。前不久,来古冰川暴雪,我遇到自驾出行的三个年轻人求助,冰天雪地里,他们车胎爆了却手足无措。我停下来帮他们换了备胎,换好后手都被冻得没有知觉了。每年在318川藏线,都能遇到遭遇各种困难需要帮助的人,只要力所能及,我都会帮一把。

其实对于没有丰富驾驶和简单维修经验的人,长距离高原山路驾驶还是有不少风险的。比如冬季可能遇到暴雪、暗冰,会换备胎、会装防滑链都应该是基本技能,但很多人什么都不会就上路了。夏天旺季又常会堵车,开车也挺累,跟着我们车队走还是会省心不少。费用算下来和自己出行其实也差不多。

2024年最后一天晚上,白哥再一次抵达拉萨。这一次,他终于第一次走进大昭寺祈福。在如潮的朝圣人群中,白哥拨通了妻子的视频电话,报平安,问候新年。

“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电话那头是白哥女儿稚嫩的声音。“爸爸明天就返程。”白哥回答。

白哥的新年愿望很简单:希望全家平安健康。他说,全家平安健康就是最大的福,财富要靠自己的勤劳,求不来。

白哥发来的南迦巴瓦峰照片

2025年1月1日中午,白哥发来一张南迦巴瓦峰的照片,他一早就已返程。“南迦巴瓦峰出来了,新年快乐。”

旅游淡季布达拉宫已经不收门票,但这一次,白哥依旧没有时间进到布达拉宫里面看一看。不过,他在新年第一天看到了南迦巴瓦峰。

他心心念念飞驰的方向,是家。

作者:刘珊珊

编辑:郑宇

1 阅读:209
中国新闻周刊

中国新闻周刊

这里是周刊君。运营主体:《中国新闻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