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意难道还得调查钱的来源没?”
河南孙大妈卖了6万多的电线,结果几小时后账户被冻结,警方称收到的钱是赃款,要求她退还。
她满心欢喜以为做了笔大生意,却没想到被骗子连累,电线没了,钱也没了!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一起来看看吧。
(为保护当事人隐私,本文人物均采用化名)
事情发生在2024年12月26日。当天一个自称“王某”的陌生人打电话给孙大妈的儿子,表示自己所在的公司需要一批电线,询问价格。
因为对方所需数量很大,孙大妈和儿子迅速报出了一个相对优惠的价格。
王某虽然对价格非常满意,但并没有立刻下单,而是表示稍后再联系。
直到12月28日,王某终于再次联系,确定要买200多捆电线,价值6万多元。
没多久孙大妈的账户收到了6万元的汇款,看到这笔钱,母子俩都十分高兴,开始准备货物。
王某表示自己很忙,没有时间亲自来取货,于是安排了一个货拉拉司机来取电线。
因为买家已经支付全款了,孙大妈和儿子自然是没有怀疑,将电线交给了司机。
几天后,孙大妈的儿子决定把剩余的钱支付给电线的供货厂家,准备结清账目。
但孙大妈突然发现,自己银行账户上的6万元竟然被冻结了!她和儿子感到非常困惑,没做任何错事,怎么会发生这种事呢?
很快警方联系了孙大妈,告诉她那笔钱实际上是由一个受害人——韩女士——被骗走的,而孙大妈的账户成了“洗钱”的工具。
经过调查,警方发现骗子不仅骗了韩女士的钱,还通过孙大妈的账户转移资金,然后将电线转手变卖。
孙大妈听后彻底懵了,她本以为做生意只是单纯的交易,谁能想到自己竟然成了骗子的工具?
因为这笔钱和电线都要退还给韩女士,那孙大妈不光没有得到她应得的款项,电线也被骗子卖掉了。
孙大妈无法接受这一切,她是遵守法律、诚信做生意的,结果却成了受害者。
她不断向警方和相关部门申诉,认为自己做的只是正常的生意,根本无法分辨钱的来源和去向。
她问道:“我怎么知道这钱是不是干净的?难道我还得问顾客的钱来路正不正吗?这不是让我做生意也活不下去了吗?”
那么,从法律的角度如何看待此案呢?
02案例分析本案核心争议:作为商家,孙大妈是否有责任辨别资金来源是否合法?《刑法》规定:“明知是赃款而接受的,或者以明显低于市场价格接受赃款的,构成犯罪,赃款应当予以追缴。”
根据《刑法》的规定:赃款只有在三种情况下需要追缴:一是明知是赃款而接受;二是无偿取得赃款;三是明显低于市场价格接受赃款。
本案孙大妈在正常的商业交易中收到了款项,且交易价格合理,无责任对款项来源进行审查,因此不应当追缴这笔款项。
在此情况下,要求其退还赃款并承担损失是不合理的。
本案警方仍在侦办中,相信会孙大妈一个合理的处理。大妈未明知赃款来源,判决孙大妈无需退还款项及电线损失,警方应停止冻结孙大妈的账户。
03深刻教训这个案件真让人心疼,孙大妈只是想做个生意,结果被骗子和警方“夹击”,无辜被卷入了诈骗案中。
对于此案,有网友热议:”看完后,觉得这就是一个笑话,警察帮受害人韩女士追回来了钱,但第二个受害人(孙大妈)的电线,现在警察是不是应该帮她追回来呢?“
也有网友认为:“商家做生意确实要有一定的甄别能力,虽然孙大妈没有恶意,但还是应该保持警觉,尤其是在大额交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