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已成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基层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重心。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传统的社会治理模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不仅是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关键所在,更是实现社会长治久安、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坚持党委领导是必由之路。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根本保证。坚持党委领导意味着要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得到全面贯彻执行。这要求各级党组织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确保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到基层社会治理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要坚持和完善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推动基层党组织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通过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治、民主协商、群防群治等机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格局。要注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广大党员在基层社会治理中亮身份、做表率,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推进社会协同是关键之举。社会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等多方力量的共同参与和协同合作。推进社会协同就是要打破传统治理模式下政府单一主体的局限,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共治格局。这要求我们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既要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公共服务职能,又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等社会力量的积极作用。一方面,政府要加快转变职能,简政放权,优化服务,为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社会治理提供更多机会和更大空间。通过购买服务、政策引导等方式,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的职能和服务项目,参与社区治理、志愿服务、矛盾调解等事务。另一方面,要加强社会组织自身建设,提高其专业化、规范化水平,增强其服务社会的能力和公信力。要注重发挥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作用,引导其履行社会责任,参与公益事业,为基层社会治理贡献力量。
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引导群众参与是根本之策。人民群众是基层社会治理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引导群众参与就是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激发其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这要求我们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既要注重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又要通过有效的机制和平台,引导人民群众有序参与社会治理。一方面,要加强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完善居民会议、议事协商等民主决策机制,确保人民群众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通过定期召开居民会议、开展民主评议等方式,让人民群众对基层社会治理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进行参与和监督。另一方面,要创新群众参与的方式和渠道,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搭建便捷高效的群众参与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动交流,让人民群众更加便捷地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中来,共同解决身边的困难和问题。
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坚持党委领导、推进社会协同、引导群众参与,是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必由之路、关键之举和根本之策。只有不断加强党的领导,才能确保基层社会治理的正确方向;只有推进社会协同,才能形成多元共治的强大合力;只有引导群众参与,才能激发基层社会治理的内生动力。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