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逐张干的学潮运动,是毛主席与张干矛盾升到极点的一次大爆发。然而,毛主席和张干并非私仇,而是关于公理的对决。
因此,在毛主席看来,不管张干曾经如何,但他依然是自己的老师。然而,张干的心中却为当年的事情,而心生愧疚!
1952年,在毛主席的邀请下,张干来到北京。
9月26日,张干乘坐着毛主席派来的专车,进入了中南海,与李漱清、邹普勋、罗元鲲、王季范一起,在颐年堂和他们的学生毛主席,共进午餐。
在看到张干的时候,毛主席执弟子之礼,躬身请张干坐上席。对此,张干十分感动,出言婉拒。
最终,在毛主席的坚持下,张干才坐在了上席上。酒席开始后,毛主席逐一为老师们夹菜,并向他们敬酒。
席间,师生畅谈了各自心中的想法,笑声连连。
饭后,毛主席又陪着张干等老师们,一起参观了中南海,还看了电影。后来,毛主席还将他用自己的稿费,为他们每人买了一套盖被、褥子、布毯、毛呢服、枕头、枕巾、面巾、袜子、香皂、牙刷等生活用品,赠送给了各位老师,表达了学生的一片心意。
毛主席的做法,不由地让张干想起了发生在过去的事情……
1914年春,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和省立第四师范合并,成立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张干担任了校长。
一年后,湖南省议会颁布了一项新规定:从秋期开始,每个学生须缴纳10元学杂费。对于富人家来说,这笔钱简直就是毛毛雨,但对于出身贫困家庭的学生来说,这些钱无疑会让他们失去受教育的权利。
因此,许多家境贫寒或因其他原因得不到家庭接济的学生,对这项规定表达了强烈的反对之意。
很快,湖南省立第一师范便传出了一个消息,说这项规定是他们的校长张干为“讨好当局而主动建议的”,于是,学校掀起了一场驱逐张干的学潮。
为此,同学们还印发了《驱张宣言》的传单,揭露了张干“不忠、不孝、不仁、不悌”等行为“劣迹”,试图通过舆论,把张干搞垮。
在同学们看来,这张传单完全可以打击到张干。然而,毛主席却认为它还没有击中张干的要害,说:“我们要想赶走校长,就要批评他如何办学不力。”
于是,毛主席亲自执笔,很快便写了一份新的《驱张宣言》。在这份宣言里,毛主席尖锐地抨击了张干,指出了张干对上逢迎,对下专横,办学无方,贻误青年的弊政。
很快,毛主席撰写的这份《驱张宣言》便充斥在了学校的每一个角落。此外,学生们还向省府派来调处的督学提出“张干一日不出校,我们一日不上课”的口号,驱逐张干的运动,很快便达到了高潮。
在这种情况下,督学只好答应同学们,会在下学期将张干的校长职务撤换。
怎么说,张干也是一个学者名流,自有他自己的骄傲。在听到学生们要驱逐他的事情后,感到羞愤交加。
很快,张干便知道了那张在同学们中间广为流传的《驱张宣言》,是出自毛主席之手。于是,愤怒的张干决定将毛主席等17名带头“闹事”的学生开除。
后来,在教员杨昌济、王季范等人的坚决但对下,毛主席等人才没有被开除出校。然而,张干还是给了毛主席一个“记大过一次”的处分。
这次“学潮”平息后,张干自觉无颜继续在学校待下去,便主动向省府递交了辞呈,黯然退出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
1945年8月21日,在国共重庆谈判前夕,担任着邵阳市省立六中校长的张干,在他人的唆使下,给毛主席发了一封电报,以老师名义,敦促毛主席“万恳应召赴渝,赞襄国政,幸勿固执,致失人望”,再次充当了反动统治的工具。
1949年,中国共产党携手全国人民取得了革命的成功,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毛主席也成为了国家领袖。
此时,张干则在长沙妙高峰中学,担任了数学老师。
1950年,驱逐张干的事情,已经过去了35年。
得知张干一家六口生活窘困、心境愁苦,毛主席立即给湖南省政府主席王首道写了一封信,希望湖南省政府给张干和另一位老师罗元鲲“每月每人酌给津贴米若干,借资养老”。
很快,王首道便派人分两次给张干送来了1200斤救济米和50万元人民币(旧币),帮助他生活。
想到这些,张干的心里非常感激。在毛主席宴请他的当天,在日记本上写道:“毛主席优待我们,可谓极矣。我们对革命无所贡献,而受优待,心甚惭愧!”
后来,毛主席又多次接济张干,改善了他的生活境况。
对于毛主席的大度胸怀,张干的心里非常感激。
晚年,张干经常对别人说毛主席对他真是“天高地厚”“胞与为怀”,并深情道:“此生此世,不知如何报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