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里,衣服与我们的身体紧密相触,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劣质衣物或许会对健康构成严重的危害,乃至诱发癌症。这绝非危言耸听,小编将从专业的纺织品化学角度,深入剖析衣服中隐藏的有害物质,为你揭开这一鲜为人知的领域。
近年来,衣服含致癌物的新闻报道屡见不鲜,这一现象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事实上,衣服中确实存在致癌物质,其中典型代表便是芳香胺。芳香胺主要源于劣质偶氮染料的分解。
多年前,黑心商人将致癌偶氮染料掺入饲料,从而引发了“红心鸭蛋”事件。苏丹红等偶氮染料,以其鲜艳的色泽和低廉的价格,在上世纪深受一些不良商家青睐。然而,随着时间推移,穿着此类染料染色衣服的人群中,陆续出现身体异常状况。研究显示,于特定条件之下,部分偶氮染料可分解出24种致癌性的芳香胺。1993年,德国一马当先地采取行动,禁用可分解出此类芳香胺的染料。这一举措,标志着人类纺织历史从单纯注重美观,向追求舒适与安全的重要转变。
如今,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染料生产国,染料行业已趋于成熟规范。在正常的面料生产加工流程里,这类有毒染料已颇为罕见。然而,“毒衣服”的隐患并未完全消除,其高发区域主要集中在网购平台,尤其是那些价格低廉的衣物。以牛仔裤为例,一条普通牛仔裤在面料采购、缝纫加工、水洗等环节的成本,大概在四五十元左右。若商家妄图低价售卖商品,往往会选用回收的库存面料,亦或采用劣质染料染色,这无疑会极大地提升纺织品的安全风险。过度追求低价衣物,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损害自身健康。
国际服装快消品牌的价格通常较为透明。当消费者发觉同款衣服价格较这些品牌低出50%时,便需格外审慎,警觉其中或许存在的质量问题。
除了芳香胺,甲醛也是衣物中常见的有害物质。许多人知晓新装修的房子或许存在甲醛超标,却常常忽视衣服亦可能是甲醛的隐匿之所。那些印有图案的衣物,尤其是印花触感类似胶皮的衣物,极易残留甲醛。部分商家为降低成本,采用涂料印染工艺,即将颜料通过粘合剂径直附着于衣物表面。这种工艺操作简便、价格低廉,但不可避免地会导致甲醛残留。
部分商家宣称的活性印染,实际上可能仍是涂料印染。消费者可通过一种简便方法鉴别:以一块白布擦拭面料印花图案,若摩擦数下后白布发白,该面料大概率为涂料印染。
此外,免烫衬衫也是甲醛的“重灾区”。免烫衬衫近年来备受欢迎,其不易褶皱的核心原因是在面料加工过程中添加了一种名为DMDHEU的树脂交联剂,将面料间的纤维紧密粘住,从而达到不易皱的效果,但同时也会释放出大量甲醛,且极易超标。尽管部分优质衬衫企业借助技术改进以削减甲醛产生量,但当下依旧无法全然规避甲醛残留的状况。因此,消费者在购买免烫衬衫时,务必关注其甲醛含量,贴身衣物的甲醛含量应严格控制在低于75毫克每公斤。如果追求无甲醛且抗皱的衬衫,可选择通过改变面料制造方式实现抗皱的经编针织衬衫。
有人认为,鉴于甲醛易溶于水,多清洗衣物便可祛除甲醛。这种想法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洗涤时,仅能祛除衣物表面的游离甲醛,而存在于粘合剂中的结合甲醛,水洗难以去除。随着时间的流转,结合态甲醛将逐步释放,从而再次导致甲醛超标。因此,避免甲醛危害的最有效方法,是从源头把控,谨慎选择衣物。
根据相关标准,衣服分为A、B、C三类。A类适用于婴童,其甲醛含量应低于20毫克/公斤;B类可贴身穿着,甲醛含量须小于75毫克/公斤;C类为外套,甲醛含量小于300毫克/公斤。部分消费者可能认为A类纺织品一定安全,实则不然。国家标准对A类纺织品的有害物质限制仅涵盖芳香胺、甲醛、邻苯酸二甲酯、重金属这4种,并非完全无风险。
德国一直是全球对纺织品安全关注度极高的国家,其海恩斯坦实验室起草的Oeko - Tex Standard 100标准,它是国际上限制纺织品有害物质超标常用的重要标准,所限制的有害化学物质达数百种乃至上千种。
例如,固色剂是衣服加工中常用的助剂。人们普遍认为固色剂含有甲醛,具有危害。伴随技术发展,当下的固色剂大多含双酚A与双酚S。此二者为类生物激素,可能致使内分泌失调,小孩穿着含此物质的衣物或许会性早熟。
再如,防晒衣为抵御紫外线的穿透,往往会添加紫外吸收剂。部分紫外吸收剂,如UV-320,具有潜在致癌风险。因此,消费者选购防晒衣时,不必过度追逐高防晒数值,普通布料于日常防晒而言,已可满足基本需求。
此外,冲锋衣、羽绒服的防泼水整理工艺,可能会使用一种名为PFOA的物质。国内约70%的此类面料含有PFOA,它会导致儿童眼部畸形,且在人体内潜藏时间长达10年之久。早在2013年前后,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已全面禁止使用。
多数人会认为由棉花、羊毛、蚕丝等天然纤维制成的衣物安全性更高。在加工这些天然纤维之际,往往需要使用大量化学品。
棉花染色时活性染料使用颇为频繁,其染就的色泽相当鲜艳,可这种染料却有着易于掉色的弊端。为解决这一问题,固色剂成为棉花加工的常用助剂。此外,棉花本身质地并非柔软洁白,而是带有黄色、粗糙,且表面有棉籽壳,需使用化学柔软剂进行处理,才能达到我们日常所见的柔软洁白效果。
羊毛和蚕丝纤维多使用酸性染料染色,同样容易掉色。为增强染色牢度,它们所采用的固色剂较为特殊,即重金属铬离子。以丝绸香云纱为例,其制作过程中利用河底淤泥中大量的三价铁离子固色,而羊毛染色中则大量运用六价铬离子。此外,部分商家为获取更高利润而增加蚕丝被重量,会添加增重剂(多为氯化锡之类的物质),这就致使消费者购买的蚕丝被可能含有大量化学品。
化学纤维里的锦纶、聚酯氨,恰似羊毛、蚕丝,同样以酸性染料染色,所以在染色过程中可能也会有重金属使用的情况。不过,由于锦纶多应用于运动品,国内外运动品牌对面料要求高于时尚快消类,因此锦纶重金属超标的风险相对较低。
衣服乃日常生活之必需品,其安全性举足轻重。了解衣服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有助于我们在选购衣物时做出更明智的选择。了解衣服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有助于我们在选购衣物时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从芳香胺到甲醛,再到各类助剂及天然纤维加工中引入的有害物质,这些潜在威胁提醒着我们,衣物的选择不能仅仅着眼于款式与价格。无论是网购时面对低价诱惑,还是挑选特定功能衣物,都应多一份谨慎,仔细甄别。同时,行业也应进一步加强监管,推动企业采用更环保、安全的生产工艺,从源头上减少有害物质的使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享受衣物带来的舒适与美观的同时,确保自身健康不受侵害,让每一次穿着都成为对健康与生活品质的保障。
【文本来源@姚蔚铭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