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钱学森之问,培养诺奖科学家,大学全力培养基础学科顶尖人才

未名林 2024-12-03 10:08:35

近些年来,我们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屡屡攻克各项技术难关,能让我们“卡脖子”的技术难题越来越少了。然而,在基础科研领域,我们还是十分滞后。

在国内,每一届的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国家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都有诸多令人惊喜的成果,但自然科学领域却很少有令人“眼前一亮”的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项目很少,“世界级”的前沿成果更是可遇不可求;

在国际上,诺贝尔奖、菲尔兹奖、沃尔夫奖、图灵奖等这些基础科学领域的顶级大奖,更是年年颁奖,年年花落人家。诺贝尔奖100多年的历史上,中国本土的科学家仅有屠呦呦获得过一次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而数学界、计算机界最高奖,我们甚至还未问鼎过一次。

屠呦呦

如今,我们的探测器已经飞往宇宙深空,天宫让我们能够无畏地傲视群雄,高铁昂首领跑世界,但却很难说我们在基础科学领域能引领基础科学的发展前沿。就连钱学森都不禁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前沿基础研究有多重要?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解决技术问题的总开关,是生产力变革的原动力。因此,加强基础研究既是我们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更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经之路。

推进基础研究,我们要做的很多,但最重要的无疑是要培养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高水平人才。对此,我们从大学教育着手,推出多个专项计划,由国内的顶尖研究型大学领衔,全力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

北大

全方位的拔尖人才培养计划

所谓的基础学科,就是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与基础科学、自然科学直接相关的学科、专业,这些专业在就业上往往不如工科、金融、法学等热门专业那般多元、高薪,因此很多学生在报考时都比较谨慎。

教育部、各大高校在推出相关培养计划,选拔人才的时候,都会先声明,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主要是培养从事基础科研工作的,学生必须以兴趣、特长为先。目前,主要的培养计划有“拔尖计划”“101计划”“强基计划”等。

清华大学

(1)拔尖计划

拔尖计划,全称是“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于2009年启动,主要目标是吸引优秀学生投身基础学科,培养基础学科领域的领军人物,因此该计划也被称为“珠峰计划”。

最初,拔尖计划仅在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和计算机科学5个学科进行,首批17所高校率先开展基础学科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清华、北大、华东五校、北师大、中大等名校悉数上榜。

2018年,经过近10年的实践,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初见成效,“拔尖计划2.0”应运而生——天文学、地理科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心理学、基础医学、哲学、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等学科,培养目标也从自然科学家拓展到医学科学家、社会科学家。相应的,更多高校被纳入该培养计划。

截止目前,共公布了三批次“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各大高校共获批创建了288个拔尖2.0培养基地,其中理科类最多,社科类次之,还有部分为医学类学科。

中科大

(2)101计划

用数学语言和计算机语言中最基础的“0”和“1”命名,“101”计划彰显的就是从本科教育着手、遵循基本教育规律、打造一流基础要素,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基本逻辑。

这项计划从2021年开始实施,最初是仅以计算机类基础学科为基点,在33所高校进行试点,后面才在全国高校分类、分步进行推广。2023年开始,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基础医学、中药学、经济学、哲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基础学科均被纳入“101计划”中,共涵盖10大基础学科。

与“拔尖计划”面向有潜力的学生不同,“101计划”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筑基性工程,汇聚国内顶尖的高校、师资、出版单位等工程,推进创建一流的核心课程、核心教材、教师团队和实践项目,以此带动教育教学系统改革。

每个学科成立专家组,负责人均为各个学科颇具影响力和声望的学科带头人。例如,计算机专家组负责人为北京大学讲席教授、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胡振江教授,数学组负责人为著名数学家田刚院士,物理组负责人为著名粒子物理学家高原宁院士等等。

可见,“101计划”的任务不是直接培养人才,而是形成样本经验,打造出一流核心要素,实现资源共享,进而辐射到其他院校,有效提升全国高校的教学质量,最终推动基础学科人才培养。

浙江大学

(3)强基计划

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就是著名的“强基计划”,是从2020年起开展的招生改革工作,选拔和培养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强基计划”主要聚焦前沿科学、尖端科技,以及人才紧缺的人文社科领域,在国内综合实力较强的高校中开展。目前,获批开展“强基计划”的高校共39所,均为“985工程”院校,每所高校根据自身优势学科设置该计划的招生专业,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力学、基础医学等。

由此可见,“强基计划”主要面向应届高考生,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即可选择“强基计划”相关专业。适合报考“强基计划”的学生,是基础学科拔尖或综合素质优秀,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学生,未来专业方向也主要集中在基础科研、教育等。

除了这些项目之外,主管部门还推进各种激励措施,营造良好求学和科研环境等,高校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推出更多颇具特色的方案,以更好地培养基础学科顶尖人才。

复旦大学

顶级研究型大学领衔

以下以清华、北大、华东五校为例,具体看看顶尖研究型大学是如何领衔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的。

(1)北京大学

北大参与“拔尖”计划的学科已经达到19个,分别以“未名学者(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命名;“强基计划”招生的专业已经达到10个。

除此之外,北大还设立了“数学英才班”、“物理学科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古典教育与新人文拔尖人才培养”“新结构经济学实验班”等。

(2)清华大学

随着“拔尖计划”的推进,清华推出了“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截至目前,“学堂计划”共设立了10个班,其中8个班入选了“拔尖计划”2.0培养基地;至于“强基计划”,清华在2024年招生中已创设11个专业。

(3)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大建设7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强基计划”开设7个专业;此外,上海交大还联合各学科专业,实施平台培养的7大试验班,包括自然科学试验班、理科试验班、工科试验班、医学试验班等,面向不同学生提供专属培养方案。

上海交大

(4)复旦大学

在“拔尖计划”中,复旦专门推出“望道计划”和“相辉学堂培养计划”,目前已经获批创建11个培养基地;至于“强基计划”,复旦大学开设11个专业招生。此外,复旦还建设了“数学英才试验班”“物理英才班”“涉外法治拔尖人才班”,以及本硕贯通的望道新闻卓越班、工科试验班(光子计划院士班)、计算机科学拔尖人才试验班等,旨在通过多元化方案,培养面昂未来的创新型人才,满足社会需求。

(5)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科大实施多元化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的试验班有7个;“强基计划”开设7个类别学科,11个专业。

除了这些实验班和招生计划之外,中科大设立了未来技术学院-量子信息科技英才班、中法数学英才班、中国科大-协和医学班等,极力培养有志于从事基础学科研究工作的创新人才。

(6)浙江大学

浙大将优秀本科生的培养主要集中在竺可桢学院,拔尖人才培养基地有12个,“强基计划”共有理学I类、理学II类、基础医学类、人文历史类共计4类11个专业;除此之外,还有混合班、人文社科实验班、医学试验班、新农科实验班、求是科学班、图灵班等。

(7)南京大学

南大不断探索推进基础研究人才选拔和培养,有14个“拔尖计划”2.0培养基地,仅次于北大;“强基计划”有8个专业。在这里,学生不仅能够享有一流师资担任学术导师,还可以通过秉志论坛、郑集论坛等平台与诺奖得主、学术大师畅聊学术,在蝌蚪学术联谊会与青年拔尖教师共同成长。

南京大学

采撷硕果,未来可期

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事”,不可能一蹴而就。进入21世纪以来,我们投入了巨大的心血,在清北、华五为代表的高校的积极推进下,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让我们期待,再用数年时间,能有更多拔尖人才投身基础科学研究,我们基础学科研究方面能够全面开花,诞生更多世界前沿的学术成果。

1 阅读:18

评论列表

用户12xxx62

用户12xxx62

4
2024-12-03 19:58

不是说诺贝尔奖歧视中国人嘛,按实际实力,每年的诺贝尔所有奖都应该是中国人

未名林

未名林

专注,严谨,丰富,趣味。不求一鸣惊人,或许一语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