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夜11点,你撕开第5包辣条的时候,可能正在喂养身体里的"抑郁因子"。
朋友圈里总有人晒出治愈系宵夜:熔岩巧克力蛋糕淌着热浆,芝士拉丝超过30厘米的披萨,配上加满奶盖的珍珠奶茶。这些让人瞬间分泌多巴胺的“快乐炸弹”,却在悄悄透支着我们的情绪账户——最新研究证实,长期食用高糖高脂食品的人群,抑郁风险相比于均衡饮食者可能正在悄悄上升。
让人瞬间快乐的高糖高油食物,长期食用竟会让不良情绪产生风险飙升!而真正能治愈情绪的,恰恰是藏在菜市场里的天然食材。
有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受试者提高了膳食质量、增多营养素的摄入后,不良情绪有了显著改善。

维护心理健康,荤食不可少
正所谓,“无肉不欢”。
维持神经系统正常运作的锌元素、B族维生素家族成员,以及Omega-3脂肪酸中的DHA和EPA,在动物来源食物中具有更高的生物利用率。
尤其是维生素B12作为神经髓鞘合成的关键因子,几乎仅存在于禽畜水产等荤食之中。这些营养物质的协同作用,使得红肉、深海鱼类及乳制品等动物源性食物,在构建抗抑郁膳食结构时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

膳食平衡,新鲜果蔬不可或缺
需要强调的是,天然食材的多样性对身心健康具有深远影响。这类食物富含丰富的抗氧化物质、抗炎因子及益生元成分,有助于调节神经系统功能,改善情绪调节能力。超过40项观察性研究证实,均衡摄入各类植物性食物的人群,普遍表现出更强的抗压能力和情绪稳定性。
例如《营养神经科学》发布的涵盖85项试验的荟萃分析指出,十字花科蔬菜、茄果类及菌菇类的规律摄入,与提升心理韧性指标呈显著正相关。这类食材中的硫代葡萄糖苷、番茄红素等活性成分,能有效调节压力激素水平,改善我们的情绪。
科学的饮食模式强调五谷杂粮与优质蛋白的有机结合,当餐盘中的色彩越丰富,我们越能拥抱充满活力的生活状态。

每天一把坚果,轻松减压
坚果的营养成分包含丰富的镁元素、色氨酸及B族维生素,像杏仁还含有较高浓度的植物抗氧化成分,这些物质能够调节神经递质平衡并稳定情绪激素分泌,可能在缓解焦虑情绪状态方面发挥潜在调节作用。

吃错伤身又伤心
高脂高糖高热量饮食对我们肠道菌群构成会产生不好的影响,导致有益的短链脂肪酸减少、炎症增加。这对于我们的情绪健康也是不利的。
研究发现,经常吃超加工食品、油炸食品和抑郁风险升高有关。
吃出好心情的黄金法则
1️⃣ 彩虹饮食法:每天吃够5种颜色果蔬
2️⃣ 海洋+陆地组合:每周2次深海鱼,3次红白肉
3️⃣ 发酵密码:泡菜、酸奶优选含乳双歧杆菌的
4️⃣ 抗炎组合拳:姜黄+黑胡椒,橄榄油拌沙拉

今日加餐小知识:
肠道被称为"第二大脑",70%的血清素在这里合成。当丁酸产生菌足够多时,焦虑指数会显著下降哦~
你试过哪些"食疗"改善情绪?
有没有哪顿饭让你吃完感觉神清气爽?
欢迎分享你的"快乐食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