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是一个处长,凭什么看不上他,好歹他也是厅长,下放的又如何,你知道他是谁吗!”
小处长瞧不起下放到地方的厅长,认为他就是个犯错误的老头,副省长听到后却勃然大怒,直言他的身份不一般。
这位被下放的厅长到底是什么来头,居然能让副省长另眼相看,他们之间是否存在着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
一、降职下放1960年,开国上将洪学智被调离部队,下放到吉林省做农机厅厅长,当时的社会背景特殊,庐山会议上的彭老总被针对造成冤案,他也因为力挺彭老总被牵连,被打成了“右倾主义分子”被迫离开了军队,开始了他往后十几年的艰难岁月。
虽然被牵连,但他却没有丝毫的怨言,只是觉得很悲哀,彭老总当初为了革命流血流汗,多少次生死攸关才换来现在的新中国,怎么如今反倒被扣上了“反革命”的帽子,他不明白,也气不过,想讨个公道没想到换来的竟然是这样的结局。
不过既然已经有了这样的安排,那就顺其自然好了,以前那么多苦难都过来了,如今只是下放,还给了一个厅长的职位,已经很不错了。
洪学智很快就收拾好了东西,带着妻儿坐火车离开了北京。谁知刚下火车,他就被人给立了个“下马威”。
由于火车晚点,他们一家抵达吉林的时候,已经是傍晚,按说该有接站的人,结果洪学智看了一圈,也没见到有省政府的人,正当他要找乘务人员询问的时候,一个带军帽的人走到他面前,看样子应该是接站的人。
洪学智主动上前打了个招呼,亮出了自己的身份,并伸出手想握个手,结果来人却傲慢的很,他只说自己姓汪,是省政府的一个处长,也是负责接他们的,让他们跟着自己走就行了。一路上他还在不停抱怨,嫌弃他们来的太晚了,害他在车站拜拜等了一小时。
洪学智听着这些话并没有解释,他已经看出来此人对他们的态度,多说也是无益。
单单是工作人员态度不好也就算了,没想到他们住的地方,比预想的还要差劲,仅仅是一间破旧的库房,如果是他自己还好说,可女儿还小,怎么能跟着他受这种苦?
洪学智叫住要走的汪处长,询问有没有别的房子可以住,孩子还小呢。此时的汪处长也不像刚才那么冷冰冰的,他也知道这房子不好,向洪解释说他们来的太匆忙,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房子,让他们先凑活着,等有了合适的立刻就给他们换。
见他如此解释,洪学智也只能无奈服从安排,一家人拖着疲惫的身体,简单打扫了一下就休息了,睡前洪学智还想着,农业工作至关重要,明天去报到的时候一定要尽快确定下来自己的具体工作。
二、副省长大发雷霆第二天早上的副省长办公室里,汪处长正低着头,接受副省长的批评。原来昨天去接站的时候,本来是要安排专门的接待人员的,可汪处长非但没有上报,还擅自去接站,这是不符合组织规定的行为。
听到副省长这样说,汪处长却有着自己的理由,他认为洪学智虽然顶着农机厅厅长的名头,可他毕竟是犯了错误下放到这里来的,虽然他没有上报领导就去接他了,但也是为了省领导好,去那么多人招摇过市的,他的身份配不上,影响也不好。
副省长周干民听到这话更生气了,他跟汪处长说,即使洪学智被下放到这里,可他依旧是一个老革命,是被国家承认的上将,他绝对不允许有人这么对待他,更何况,他还有个身份,那就是他周干民的老首长!
汪处长听到这话,心里也犯嘀咕了,老首长?那个被下放的老头,居然还有这样一层身份,他到底是什么来历?
三、洪大个子正如周干民所说,洪学智是为国鞠躬尽瘁的开国上将,他的一生都在为了革命和新中国而奋斗。
1913年,他出生于安徽省金寨县,家里并不富裕,往上数三代都是贫农,父母有心栽培,但迫于家庭条件,洪学智在读完小学后就辍学了,到镇上一家杂货铺去做学徒。
1928年,革命的浪潮逐渐席卷了他的家乡,土地革命的到来,让百姓们看到了当家做主的希望,洪学智在镇上见过红军,他们都穿着统一的服装,对百姓们也都是尊重有加,满村的标语都写着“把土地还给百姓。”
洪学智上过学,接受过思想教育,从小因为贫困受过太多的欺负和白眼,他比谁都明白,百姓们需要的就是这样一束能够拯救他们的光,红军就是那束光!他早就不想每天这样浑浑噩噩的过日子了,于是他找到红军指挥部,凭借着革命觉悟和本地人的身份,加入了地下党领导的农民武装游击队。
加入游击队仅仅一年的时间,他就成为了队长,带领着手下的村民同志们积极地配合党的工作,1929年商南起义,洪也参与其中,凭借着优秀的表现,起义结束后被组织发展为共产党,并跟随游击队被分配到红一军。
在部队中几年的时间,足以将一个有志青年打造成一个成熟的革命战士。自从加入到组织以后,洪学智一直都是一个积极的红军战士,从第一次到第五次“反围剿”斗争,都有他的身影,他作战勇敢,指挥果断,凭着这些优点,升职速度也很快,一路从班长到连长,再到支部书记。
从长征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洪学智一直都坚定自己内心的理想,正确执行党的政策,在军政大学学习和任教的时候,他是合格的指导员;在战场上,他又是最英勇的指挥官,带领手下的战士们对敌人展开猛烈的攻击,打了一场又一场的胜仗。
由于他天生个子大,身高更是有一米八五,还被彭老总戏称为“洪大个子”。
四、和周干民之间而他和周干民之间的缘分,还要追溯到红军期间。当时洪学智的职位,比周干民的高很多,两人平时没什么工作上的交集,见了面,周也只是叫他一声首长,然而后来发生的事,却让两人之间变成了过命的交情。
那是土地革命期间,红军部队里正在村子里开展“打倒土豪乡绅”的运动,有三个土豪因为不配合部队改造被抓起来了,他们还以为自己是以前说一不二,让百姓们臣服在他们脚下的“土皇帝”,面对部队的思想改造,不仅不配合,还扬言要打倒红军,无奈,组织只能将他们暂时关押起来。
殊不知,那三位土豪见红军善待他们,非但不感恩还觉得是我军不敢对他们怎么样,嚣张的他们居然计划逃跑,还合伙打死了看管他们的战士。
面对这种穷凶极恶的人,组织上只能再次实施抓捕,但战士的死也得有人负责,当时周干民正是负责当地改造工作的干部,如今歹人跑了,我军还发生了伤亡,这“监管不力”的罪名,自然就落到了他的头上。
经过组织商议决定,周干民被判处枪决,就在他以为自己即将含冤而死,是洪学智站了出来,他认为单凭谁是负责人就要受到审判这个说法,实在有违我党执法严明的铁律,在他的争取之下,组织决定重新调查这件事,最终以证据不足,将他释放了。
如果不是洪学智的及时出现,周干民早就已经是一缕冤魂,更不可能成为如今的吉林省副省长了。如今老首长来到吉林,那就等于回到了老家,自己一定要好好招待他才对,怎么能任由他承受不该有的委屈?!
在得知汪处长的做法之后,本来就很生气,想要等老首长来了以后亲自赔罪的他,没想到首长居然提前来到了办公室。
洪学智来到政府部门后,本来是想报道的,结果却见到了老熟人,周干民的一句“老首长”让他惊讶,当看清楚眼前人之后,两个人激动的双手紧握,随后周就拉着他的手坐到沙发上,询问他来到这里的各方面情况。
尽管洪学智说自己都挺好的,周干民还是不放心,他以看看孩子为借口来到洪的住处,当他看到那一间破旧的库房后,心里十分生气,但为了老首长的面子,并没有当场发作,回去后立刻找来汪处长,让他解释住宿安排的事情,汪处长此时也尴尬极了,只能硬着头皮说现在没有合适的房子,等有了立刻就让他们搬进去。
周干民可管不了那么多,他知道大家对老首长的成见,立刻安排人重新找房子,并让洪学智一家搬离,给了他们一个安稳的家。
洪学智也知道自己如今身份特殊,周干民能够这么帮自己已经很不容易了,别人想避嫌都来不及呢,如今说什么都是无用功,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好本职工作,让吉林省的百姓们日子能够更好过一点!
总结洪学智虽然被牵连下放,但他始终是站在正义这一方的,而周干民面对曾经的老首长落难,不仅没有避嫌反而还尽力去帮助他,这份知恩图报和战友情,同样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