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几位退休老同志回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上高中时的艰难历程

看见博此 2024-08-18 19:36:49

在我们这个边疆城市的滨河公园里,遇见三位同乡的退休老同志,大家围坐在公园的休闲橙椅上,看其脸上的皱纹仿佛每一道都藏着一段过往,眼神中闪烁着对往昔时光的深深怀念。话题自然而然地落到了那段共同经历过的、充满艰辛却又无比珍贵的青春岁月——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他们作为农村的孩子,踏上了前往县城读高中的征途。

在那个年代,虽然公社(现在为乡镇)到县城通公路,但没有车可乘,偶尔会遇见拖拉机或是马车,但不可能载人,只能步行。这就使那个年代到县城读书只能是每学期放假才能回一次家。几位退休老同志感悟:现在身体总体还行,全靠那个年代走路走出来的。

谢老同志已是年近70岁的人了,他缓缓开口,声音虽已略带沧桑,但那份对往事的深情却丝毫不减:“那时候啊,路是真远,心是真切。从咱村到县城,近百里路,全靠一双脚板。记得第一次去县城学校报到,天还没亮,与其他的两位同学就出发了,手里攥着娘给烙的几个玉米面团,那就是我一路上的干粮。路上,除了偶尔传来的鸟鸣和远处农舍的炊烟,就只有我们几个小伙伴相互鼓励的声音。走到半道,天黑了,到了一个公社(现在为乡),只好在公社的供销社屋檐下将就一夜。稻草虽硬,但心却是暖的,因为知道,这一切都是为了能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

刘姓和张姓老同志是另外一个公社(现在为镇)的同学。从老家农村到县城也有60多公里,两头黑(从早晨天不亮到夜晚天黑)才能走到县城。刘老同志接过话茬,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是啊,我们那时候的条件,跟现在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有一次,在从老家到县城学校的途中,实在是饿得不行了,看到地里还没成熟的桃子,虽然知道不该,但还是厚着脸皮向老乡讨要。没想到,老乡却热情地给我们食用。那一刻,真的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情和淳朴。”

张老同志则陷入了更深的回忆:“最让我难忘的,是那次公社供销社食堂的经历。那天,我们三个同学一行在从县城学校回老家途中,到了半道一个公社(现在为镇)的供销社旁,几乎是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走进了供销社的食堂,本想着只是讨口热水喝,没想到遇到了一位好心的食堂师傅。他看我们饿成这样,二话不说,就给我们每人煮了一碗热腾腾的面条。他知道我们没钱,也没向我们要钱。那碗面,是我这辈子吃过的最香、最暖心的。到现在,每当想起那位师傅,心里还是暖洋洋的,心里也总怀感激之情”。

随着谈话的深入,几位老同志的脸上不时浮现出会心的微笑,那是一种对过往艰难岁月的释然,也是对那段纯真岁月的深深眷恋。他们谈到了学校的简陋,冬冷夏热的教室;谈到了学习条件的艰苦,油灯下苦读的夜晚;谈到了同学间的深厚情谊,以及那些共同奋斗、相互扶持的日子。

“虽然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交通也方便了,但那时候的艰难,却成了我们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谢老同志总结道,“它教会了我们坚持、勇敢和感恩。每当遇到困难,想想当年那段路,就觉得眼前的困难都不算什么了。”

夕阳渐渐西沉,滨河公园里的闲聊也接近尾声。几位老同志相视一笑,那份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珍视,如同这温暖的夕阳,温柔地包裹着他们,也温暖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他们知道,那段艰难而又美好的时光,将永远镌刻在他们的记忆中,成为他们人生旅途中最亮丽的风景线。

0 阅读:31

看见博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