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秉持艰苦奋斗、生活俭朴的理念,这和他从小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有着紧密且直接的关联。毛主席的母亲是一位心地善良、勤劳能干的女性,并且在生活方面始终保持着俭朴的作风,而这样的生活态度在毛主席的童年时期就对他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后来,毛主席进入湖南师范学校读书,在那里,学校注重对学生的教育培养,有着严格的管理模式,同时整个校园也弥漫着勤俭生活的浓厚氛围,这些因素共同作用,进一步为毛主席奠定了艰苦奋斗、俭朴生活的思想根基。
1976年毛主席逝世之后,中央办公厅着手整理他的遗物,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才惊觉,原来毛主席一直以来竟是如此的节俭。从新中国成立他成为开国领袖开始,这份节俭竟默默延续了26年,而且此前几乎未曾被外界察觉,着实令人感慨与敬佩。
一把舍不得扔的放大镜
毛主席一生对读书有着近乎痴迷的热爱,书籍于他而言,是汲取智慧、洞察世界的重要窗口。然而,岁月无情,到了晚年,他的视力日渐下降,读书这件原本轻松惬意的事变得愈发困难起来。上世纪70年代后在那段艰难的读书时光里,眼镜、放大镜等辅助工具成了他继续遨游书海的得力帮手。
说起那把有着特殊意义的放大镜,它最初来自1951年九三学社的赠送。这可不是一把普通的放大镜,其镜框、镜把皆是用象牙精心精制而成,毛主席在看书、办公时常常会用到这把放大镜。
时光流转到1963年五一节前后,毛主席带着这把心爱的放大镜来到了上海。五月的上海,气候湿润,与北京有着较大的差异。或许是这温度、湿度变化实在过大,这把承载着诸多意义的放大镜突然破裂了,卫士周福明赶忙行动起来,他通过上海警卫处迅速与当地的仪表局取得了联系。
厂里的工作人员在他离开后打开胶布一看,知晓是毛主席的放大镜,格外重视,刚过12点,周福明赶忙取了回来,那白胶布依旧包得好好的,就好像这段小小的插曲不曾发生过一样。
补了又补的拖鞋
1949年12月毛主席出访苏联前夕,工作人员为毛主席添置了四套中山装、几套内衣、几双皮鞋,还有双皮拖鞋。回国后,他把这双皮拖鞋带进了中南海。从此,一穿就是二十多年,未曾更换过。
后来来到长沙,毛主席住在蓉园九号。执勤战士在毛主席居所走廊里见到了这双破拖鞋,以为是垃圾,就随手丢进了垃圾箱。毛主席外出归来,准备换拖鞋。工作人员苦苦找了半天也未找到,一问执勤哨兵,才知原委狠狠地批评了他。哨兵也颇感委屈,嘟哝着:“哪个晓得这样的鞋也舍不得丢。”他从垃圾堆里把破拖鞋捡了回来。这双鞋陪伴他到了老年。
打了73个补丁的睡衣
1962年,那件米黄色的木薯棉睡衣在岁月的摩挲下已然破旧不堪。当它被送到洗衣店清洗时,或许是洗衣工人一时的粗心,竟洗破了一大块,这可让周围的工作人员紧张不已。毛主席听闻此事后说,不就是洗破了吗?补一补还可以穿。
就这样,这件睡衣又继续陪伴了毛主席好些年,直到1971年,它已然到了一穿到身上就破的程度,实在没办法再继续穿了,毛主席这才没有理由不更换它。同年冬天,这件承载了二十多年岁月痕迹的睡衣被工作人员收进了中南海的仓库里。而在毛主席去世后,当人们怀着崇敬与缅怀之情清理他的遗物时,特意细数了一下睡衣上的补丁,那一个个补丁仿佛是岁月的印记,竟多达73个呀!
天赐
只为人民谋幸福的伟大领袖,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