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和欧洲“双重拦截”,中国品牌新能源出口还有戏吗?

车域无疆同友讲 2024-06-20 12:08:27

欧盟委员会拟从7月4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在原有10%普通进口关税的基础上,对比亚迪加征17.4% 的关税,对吉利加征20%的关税。至于上汽集团,则足足加征了38.1%的关税,总税率已经接近50%。而其他参与调查但尚未抽样的中国品牌电动汽车生产商,将被征收21%的加权平均税。

当然,这背后的原因,相信大家都懂——中国新能源车崛起,欧洲本土汽车制造商们正面临来自国产车的挑战。据欧盟委员会表示,中国品牌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份额,由5年前的1%上升至目前的8%,预计2025年可能达到15%。另外,国产电动车的价格要比欧洲本土的车型低20%。

要知道,五月初美国就以“中国产能过剩”、“国家安全”为借口,直接向我国新能源汽车征收100%的关税,试图以此来阻止我国电车的出口。为了保护欧洲本土产业,欧盟效仿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额外的关税。在北美和欧洲的“拦截”下,中国新能源出口还有戏吗?

先说美国市场,目前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出口占比尚不足1%,而且美国的电动汽车市场也仅占全球份额的5.3%,即便关税增至100%,对国产品牌出口影响并不大。

不过,欧洲市场不一样。1-4月中国出口新能源车66.3万辆,从中国新能源车出口地区看,目前亚洲和欧洲为最大市场,2024年1-4月分别出口亚洲、欧洲26.7万辆、22.7万辆,占比分别为40%和34%。可见,欧洲对于国产品牌新能源出口来说,还是挺有分量的。

具体到细分品牌,主要是吉利旗下沃尔沃、上汽名爵和比亚迪这三家能排上号。显然,这次加征关税,上汽名爵所受的影响是最大的。另外,自主品牌的插混在欧洲市场相对不强,主要出口欧洲还是靠纯电动的拉动。

这样看来,中国品牌在欧洲市场还只是在“起步阶段”。关税条款的制定,从一定程度上,打压了国产品牌在欧洲出口的速度,但却无法阻挡中国新能源车对外普及的脚步。

因为中国的新能源市场,已经慢慢摆脱补贴的依赖,逐步进入良性的发展循环。在国内,新能源市场通过“内卷”,在三电技术、智能化、智驾系统方面,都比外资品牌更有“先发优势”。而且,目前国产品牌在供应链、技术整合等方面,都有较强的实力。

当然,欧洲传统的车企也已经“觉醒”,像大众、雷诺等集团,已经把重心转移到新能源领域上,中国汽车企业如果想继续在欧洲等市场上攻城略地,除了成本价格优势外,还需要继续强化内功,提升产品力、品牌力和服务体系,增强核心竞争优势。你认为,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吗?欢迎关注“车域无疆”,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0 阅读:0

车域无疆同友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