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30年代初,国府没有引进勃朗宁自动步枪可惜了

爱大菠萝 2024-12-26 11:39:48

上世纪30年代民国整军备战,在武器采购方面没有选择勃朗宁自动步枪(简称BAR)可惜了。可能有军迷要说国府不是采购过比利时FN公司的M1930式轻机枪吗?是的,M1930式轻机枪技术来源于BAR,但不是直接复制(BAR1925型轻机枪才是,很多人搞错了),M1930式轻机枪是FN公司设计团队重新设计的产品,跟原版BAR区别较大。

勃朗宁与勃朗宁自动步枪

上世纪20年代勃朗宁本人把BAR的专利独家授权给了柯尔特公司。一战结束后轻机枪成为了新型武器,在国际军火市场上属于抢手货,各大老牌枪厂都打算进军这一市场。由于柯尔特公司在欧洲市场的影响力较弱,柯尔特公司决定和FN公司进行商业合作,BAR的专利也被授权给了FN公司,上世纪30年代FN公司基于BAR技术研制出M1930式轻机枪。

M1930式轻机枪跟BAR相比,主要的改进:一是口径改为欧洲常用的7.92毫米,发射毛瑟步枪弹;二是有了快慢机,快射速600发/分、慢射速350发/分;三是枪管根部有螺纹散热片,耐热性能有提高;四是扳机处加装了一个小握把,枪管上加装了一个木质提把;五是加装了气体调节器,调节进入导气装置的火药气体量;六是可以更换枪管。民国是M1930式轻机枪的主要客户之一,1933年采购5000挺,1937年进口了9148挺,之后国民政府又订购了8000挺。至1939年5月,通过滇湎公路一共运往内地7412挺。

美军轻机枪手全套装备

M1930式轻机枪虽然性能更优秀,但是生产成本高,导致采购价格很贵,二战时期1挺M1930式轻机枪相当于3挺德国MG42通用机枪的成本。同时比利时FN公司也不愿将生产技术转让,加上民国工业水平低,难以仿造该枪,所以国府采购M1930式轻机枪其实不是个好选择。

个人以为采购美国原版BAR才是个性价比很高的方案。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经济大萧条,采购美国一战库存武器是最佳时机。一战后美国有大量的BAR库存,资料显示美国各军火生产商至一战结束时共交付了约5.2万支勃朗宁自动步枪,在1918年至1919年间,又生产了10万支勃朗宁自动步枪。当时美国去库存的武器采购成本换算下来只有3折都不到,国府采购1万挺比利时/捷克/法国轻机枪的费用足够买5万多挺BAR了。

美军轻机枪手使用BAR瞄准射击

BAR构造简单、分解结合方便,原来设计是作为单兵自动步枪,但可用于突击作战,压制敌方火力,为己方提供火力支援。虽然枪管不能更换,持续射击性不佳,但可以通过多支BAR交替射击的方案解决。本来1个步兵班配备1挺轻机枪,现在1个步兵班配备2支甚至3支BAR,具体如下:

方案一,11人制步兵班:下辖2个步兵组,每个步兵组5人,配备1支BAR,加班长1人共11人。

方案二,13人制步兵班:下辖3个步兵组,每个步兵组4人,配备1支BAR,加班长1人共13人。(二战时期美国海军陆战队就曾采用过该方案)

步兵战术都提前变革了,这样算下来,1个步兵排6~9支BAR,1个步兵连18~27支BAR,火力要爆表了,比当时德械师的步兵连火力要强太多。要是把法国60毫米迫击炮也仿制出来(技术不是问题),每个步兵连配备1个60迫击炮排、3门炮制,一直到二战初期都是妥妥的世界第一强步兵连!

BAR的改进版本,配备有支架

至于BAR的口径其实也不是问题,一是可以改,二是嫌麻烦的话、可以直接采用7.62毫米口径,再买一批春田步枪(去库存的价格也非常低)与BAR一起配套装备部队即可。武器口径统一问题在民国时期其实根本解决不了,不是7.92毫米口径的步机枪多着呢,而且数量还不少,民国时期拿口径说事就是个借口,首先考虑应该是成本和时间因素。

还有弹药也不是问题,去库存的价格能买多少买多少,比自己生产都便宜,以民国时期的弹药消耗情况、其实买上1~1.5亿发就够用一段时间了。当然也可以自己生产一些作为补充,不过产能方面以民国的工业水准就别太指望了。

0 阅读:12
爱大菠萝

爱大菠萝

关注姗姗说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