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事件回顾
对于公司来说,“人员流动”只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事。
一度被称为“董明珠接班人”的孟羽童也从“格力”离职了。
公司账号关于她的“痕迹”删的是一干二净。
孟羽童“离职”已经过去好几日。
原本以为这件事的“热度”就该降下去。
万万没想到,一则疑似孟羽童是被格力“开除”的消息再次将这件事,送上舆论的顶峰。
据悉,格力员工言明:孟羽童是“违背职业操守”被公司开除的。
关于这件事情,格力早不爆,晚不爆,
他偏偏是在孟羽童“离职”后,选择了“曝光”。
格力说她是被“开除”的,这有故意往她身上“泼脏水”的嫌疑。
而孟羽童也在自己的私人账号中发布:靠别人不如靠自己。
原本媒体面前几乎为“连体婴”的两人,
为什么连“最后的体面”也不愿意留给对方?
今天小编来“深扒”一下董明珠与孟羽童“不欢而散”背后的“内幕”。
小编认为“羽童事件”,能闹到今天这个地步。
其实也是“劳资双方”利益无法达成一致的“典型案例”。
从这件事双方的反应来看。
所以格力选择了“捧杀”的方式。
格力很早就有规定:
除了董明珠以外,所有的员工都必须穿“黑白正装”。
那时候的孟羽童在格力的所有员工中,第二个拥有“穿衣特权”的人。
除了老板就是她拥有这个“特权”,这好像真的代表着董明珠把孟羽童当成了“继承人”。
不仅如此。
董明珠还多次在媒体面前言明“孟羽童符合其接班人的标准”。
一个刚从浙大毕业的22岁小姑娘就被“中国第一品牌”的格力“物色”为“准接班人”。
听到这个消息,孟羽童有没有“飘”我不知道。
反正如果是小编的话,我的第一反应肯定是“遇到了骗子”。
因为我不相信真会有这么大的“馅饼”砸我脑袋上。
那么问题来了,董明珠真的想过让孟羽童当“接班人”吗?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我们都知道,董明珠有一个儿子。
古代皇帝在朝代更替的时候,还是会选择“传位”给自己的儿子。
那么作为一个“商人”的董明珠。
她怎么可能会选择一个大学刚毕业,什么经验都没有,空有一副“好脸蛋”的孟羽童呢?
更何况,格力还有“几位长老”在前面“挡”着。
望靖东在格力工作18年,一直做到了“副总裁”的位置。
他曾被董明珠列为“格力接班候选人”。
可他最后的结果还是落了个“黯然离场”。
我们再来看看黄辉。
他在格力工作30年,一直做到了“执行副总裁”的位置。
可直到他最后“离职”,这接班人的位置也没有“落”到他身上。
这两位在格力可以称得上是“元老级”的人物,他们两人都还没有成为“接班人”。
而孟羽童就“上了个综艺”,在直播间“扭扭胯”就是“接班人”,这可能吗?
因为那时的格力正经历创业以来的“最大危机”。
别看格力是一家营销规模高达1900多亿的企业。
当时恰逢之前的合作伙伴带着大批“格力前高管”成立了“飞利浦中国”。
这家公司专门和格力“对着干”。
当今时代,随着互联网的持续发展,“网上购物”给“线下实体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尤其是在我们经过“三年y情”之后,这个冲击更加的“显著”。
满大街都是带着“董明珠头像”的家电广告并没有给格力带来多的的“效益”。
“腹背受敌”的她很快“意识”到了这一点。
董明珠急需要“转变营销模式”。
我们都知道,一个“大件”家电,普通家庭就会用好多年。
所以现在购买家电的“主力”还是年轻人。
那么她急需要这么一个“年轻形象”来“对接”这一消费群体。
孟羽童大学刚毕业“好控制”,又拥有一个漂亮的“脸蛋”。
所以孟羽童成了他们的最佳人选。
为了使孟羽童这个名字更加的有“噱头”。
董明珠给她“冠”上了“未来接班人”的身份。
这说白了就是一种营销手段。
那么又为什么,董明珠好不容易“捧”出的“接班人”。
她又亲手“毁”掉呢?
董明珠营造孟羽童“接班人”的人设,她的最初目的就是全部为格力所用。
可是后来,孟羽童打着自己是“格力接班人”的旗号。
她在外面接广告“营私利”。
这样一来,格力反倒成了那个“赔本赚吆喝”的一方。
据“格力”所说,公司已经对孟羽童进行了多次警告。
孟羽童“丝毫”不放在心上,这才造成了现在的结果。
董明珠不擅长直接管理孟这样的年轻人。
她平时都是跟中高层打交道比较多,并不直接参与基层员工管理,而中高层利益跟格力绑定。
这样一来她可以随便拿捏随便pua,各种强势。
而孟羽童这样的年轻人因为缺少社会的“经验”,
她会以“自我为中心”的方面比较多。
在工作中,她很容易“情绪化”,有不“顺心”的地方,就可能被自己“无限放大”。
双方“矛盾”日积月累逐渐增加,最终造成了今天的结果。
让我们反观孟羽童,她的私心想法更“多”。
孟羽童应该不单单满足于简单的“雇佣”关系。
“野心”可以有,但是“野心”脱离实际,这便成了“笑话”。
董明珠多次在公共场合表达自己对孟羽童的“肯定”。
“当当”创始人李国庆也曾经说过:
孟羽童可能会成为下一个章泽天。
连续得到两位“大佬”的肯定,孟羽童可能有点“飘”了。
她似乎是觉得自己真的“很可以”。
她在某一平台说自己的工资和应届大学生的工资水平一样。
这其实直接表明了,孟羽童对格力和自己的薪资的“不满”。
并且待在董明珠身边比较久了的她,已经慢慢的“了解”董明珠的性格。
她有可能是“察觉”到董明珠抛出“未来继承人”的诱饵。
只是单纯的在给她“画大饼”。
另外,此时的孟羽童可能是高估了自己本身的“流量”。
前面小编也说了,孟羽童在某平台“抱怨”过自己的工资低。
如果她自己搞“直播带货”肯定会比现在挣得多。
综合考虑之下,孟羽童还是选择“放弃培养”她的格力。
可是小编想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董明珠和格力,
我们根本就不会知道孟羽童是哪一号“人物”。
是董明珠成就了孟羽童的今天。
我们看看曾经的淘宝--姐薇娅,她的背后也有资方。
但是薇娅比孟羽童“聪明”的多。
她在自己“羽翼尚未丰满”的时候,选择了“苟住”。
待到自己各方面都“成长”起来后,再去“要求”对方。
“格力”是董明珠,董明珠就是“格力”。
在没有孟羽童的时候,“格力”和董明珠之间的故事就已经是商场中的佳话了。
而董明珠是一个连王健林都佩服的“女强人”。
没有了孟羽童,她完全可以物色“下一个孟羽童”。
先不说工资多少,能跟在“大佬”身边学习,这样的机会真的很难得。
孟羽童可能真的“亏大发”了。
事件发展到现在,网友们众说纷纭。
有人支持董明珠,有人支持孟羽童。
而在小编看来,以“格力”和董明珠的格局。
她应该犯不上和一个刚毕业的孟羽童“过不去”。
但就董明珠雷厉风行的作风。
她也绝不会容忍被自己一手提拔的“网红人设”扣“帽子”。
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分手”大戏中。
董明珠失去了精心培养的“接班人”。
还被网友说“不体面”,“格局小”,“与一个小姑娘”斤斤计较。
而孟羽童失去了自己的“伯乐”。
她又被骂“恩将仇报”,“心比天高”。
最后小编只能说双方“两败俱伤”。
总之,这个事件对职场“新人来说”是很有现实教育意义的。
有这么一句话:
背靠大树好乘凉,可大树也不是傻子。
不管我们再牛气,“资本”也是强势的。
如何在平台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实现共赢,这才是最重要的。
这不比“七不服八不忿”有意义的多吗?
职场里切忌不知天高地厚。
如果你没有王健林这样的“爹”,所有个人主义标签都会成为一场自导自演的独角戏。
你发泄完了,也就到了被“舍弃”的时候了。
归根结底,赚钱要紧。
尚未掌权之时,我们少些不知所谓的“理想主义”。
对于董明珠和孟羽童的这场“分手”大戏,你怎么看呢?
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和小编一起讨论!
萨瓦迪卡
啥事都离不开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