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唯一一位日本王妃:嵯峨浩的坎坷人生

来杯银耳羹 2024-01-15 17:04:24

笔者:来杯银耳羹

关注作者,每天分享精彩内容

她是日本华族大小姐,他是溥仪的亲弟弟,他们被命运牵引着走到了一起,本应只是政治利益的牺牲品,却意外地发现了真爱的火花。一见钟情,相知相爱,分离十六载,不离不弃,破镜重圆。

晚年的溥杰回忆道:我夫人是因“政略婚姻”而来,却未给关东军做过任何事,她爱我一生,爱中国一世,真心真诚,令我永生难忘”。

嵯峨浩

让我们走进最后的皇弟溥杰和他的日本王妃嵯峨浩跌宕起伏、夹缝中努力生活的真实人生。

关东军的阴谋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三省,成立“东北最高行政委员会”。1932年3月9日,在日本关东军的撺掇下,末代皇帝溥仪,从天津秘密潜逃至东北,在长春成立了傀儡政权——“满洲国”。

为了实现全面控制伪满政权的目的,日本动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种手段,但一心要光复大清的溥仪,不完全听日本的摆布,阻碍了日本吃掉东北的计划。

于是,伪满洲国的“太上皇”吉冈安直,希望溥仪娶一个日本皇族女子,生下有日本血统的继承人,将来继承皇位。由此,伪满洲国就会像朝鲜一样,就可以合理合法并入日本。

伪满皇宫

但是日本人发现溥仪没有生育能力,于是将目标放在了在日本留学的溥仪亲弟弟溥杰身上。

此时的溥杰以自己有妻子为由婉拒了关东军的安排。

溥杰的妻子是光绪帝珍妃和瑾妃的亲侄女唐怡莹,姓他他拉氏,满洲镶红旗人士。慈禧太后去世后,瑾妃将唐怡莹接到宫中,与溥仪和溥杰青梅竹马长大。唐怡莹仗着自己从小在宫内长大,以后必定能嫁给溥仪母仪天下,性格十分霸道,然而到了婚嫁的年纪,亲姑姑瑾妃却将她指婚给了溥杰。1924年,两人成婚,溥杰17岁,唐怡莹20岁。

溥杰、唐怡莹

唐怡莹看不上性格懦弱忠厚老实的溥杰,她喜欢年轻的军人、将领。在1927年的一次家宴上,和张学良好上了,给溥杰戴上了大绿帽。

1929年溥杰去日本读书后,两人开始正式分居,只是维持的夫妻的名分没有离婚,早就不联系了。

唐怡莹

然而关东军早已调查清楚溥杰的家事,他们直接派人去北京让唐怡莹在离婚协议书上签字。

这下溥杰没了退路,必须接受关东军安排的结婚对象。

被选中的大小姐

由于日本《皇室典范》上规定了皇族女子的结婚对象仅限于日本本国的皇族、王公族以及华族男性。“满洲国”是一个在日本当局控制下的傀儡国,但名义上毕竟不属于日本,而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因此关东军方面无法让皇女嫁给溥杰。他们只好在公家出身的华族女子中寻找合适的对象。

前文讲到的李方子嫁给朝鲜王太子是因为日韩合并,李家享有王公族待遇,才得以和亲。

于是,关东军在数位华族小姐里,选定了和天皇血缘最近的侯爵嵯峨公藤的孙女——嵯峨浩。

1914年3月16日,嵯峨浩出生在嵯峨实胜侯爵家,嵯峨家与日本皇室是近亲,她的祖母中山南加是明治天皇的表妹 ,与贞名太后有比较近的关系。

从小家境优渥的嵯峨浩个性格开朗,长相明艳美丽,从小到大都在贵族学校学习院读书,爱好写书法,画油画,过着富贵又悠闲的华族大小姐生活,梦想是做一位画家,嫁一个门当户对的夫君,生下几个孩子,过着相夫教子的平凡又幸福的生活。

1937年,23岁的嵯峨浩,到了嫁人的年龄。然而,她等来的却是关东军命其嫁往伪满洲国的命令。

憧憬着美好未来的嗟峨浩被这场突如其来的政治联姻搞得方寸大乱,从小没有离开父母的她一想到自己要到异国他乡和一个没任何感情的陌生人结婚,内心就被恐惧填满。

热爱美术的她,相当厌恶蛮横和粗暴的军人。当听说溥杰正在军校学习时,她对他并没有产生任何好感,这使得她对溥杰抱有一定的戒备心理。

嵯峨浩在自传《流浪王妃》中这样写道:

“我们只是一群被无法逃脱的巨大蜘蛛网捕获的无力的虫子。 当时军部的威力巨大,在这种力量的背景下,我的亲事被无形的力量关系所牵线,无情地进行着。 ”

绝望的嵯峨浩不敢违抗关东军的指令,只能振作起来,努力地说服自己这场婚姻是为国献身,希望这位满洲国的皇弟是一个不错的人。

意外的一见钟情

1937年初,在日本军方大力的推动下,嵯峨浩和溥杰被安排见面相亲。溥杰忐忑的来到嵯峨实胜侯爵家,与嵯峨浩及家人正式见面。

让嵯峨浩意外的是,眼前这个男人虽然戴着军帽,但五官端正,眼镜后面的眼睛聪慧而明亮,和她印象里的粗野的军人形象完全不同,溥杰温和安详的气质,像个学者或文人。她瞬间觉得很安心,对这个未来的夫君表示满意。

嵯峨浩在自传中写道:

“刚开始还以为这门亲事是一场灾难,现在我越来越放心了。溥杰不仅是介绍人口中那个头脑清晰的高材生,而且是个性格温柔的男人,拥有高尚的人格。 ”

溥杰对眼前这个红唇白齿,明亮的双眸充满温柔与善意的女子一见钟情。他被嵯峨浩的风采深深吸引,甚至有点感谢这场政治联姻使他们相遇。

嵯峨浩的家人对温文尔雅且仪表堂堂的溥杰也很是满意。

1937年2月6日,两人正式订婚。

难得情深的婚姻

1937年4月3日,相识仅两个月,30岁的溥杰和23岁的嵯峨浩在东京的军人会馆举行婚礼,婚礼极尽隆重。

溥杰、嵯峨浩大婚

婚后,嵯峨浩改名为爱新觉罗·浩,她努力学习汉语,学习做中餐,努力接待溥杰的中国朋友。

很快,嵯峨浩怀上身孕,溥杰也即将从步兵学校毕业,他带着有孕的嵯峨浩千里迢迢返回满洲国。小夫妻浓情蜜意,欢欢喜喜的准备迎接两人的第一个孩子的到来。

然而,在伪满皇宫的溥仪却高兴不起来,他对弟妹还未出世的孩子非常痛恨。

就在溥杰大婚后,伪满通过了新的《帝位继承法》:

皇帝死后由子继之,如无子则由孙继之,如无子无孙则由弟继之,如无弟,则由弟之子继之。

很显然,一旦溥杰与嗟峨浩产下男丁,溥仪就没有利用价值,生死完全交由日本人处置。

溥仪曾让弟弟随便找个借口,同嵯峨浩离婚。但溥杰却说:

“我和嵯峨浩是真心的,她对我温柔体贴,我也很喜欢她。你也知道,我上一段婚姻是很悲惨的,没有一天好日子。和嵯峨浩小姐结婚以后,我才真正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我绝对不会抛弃她的。”

两人的感情令溥仪勃然大怒。

自此,溥仪决定不在溥杰面前说出任何心里话,嵯峨浩送来的食物坚决不吃,假若和溥杰一起吃饭,食桌上摆着嵯峨浩做的菜,必定要等溥杰先下嘴之后才略动一点。

溥杰夫妇

溥杰知道哥哥内心的焦虑与担忧,回到家中后,毫不犹豫地将情况坦诚地告诉了妻子嵯峨浩。嵯峨浩虽然外表柔弱,但她的内心却蕴藏着坚定的力量。

据说她亲自面见了关东军高级军官,说如果自己生育了儿子以后,溥仪突然遭遇不幸,他们夫妻就会立即双双自杀。

“争气”的孩子

1938年2月26日,嵯峨浩即将临盆,溥杰焦急地在产房外等待,皇宫中的溥仪仿佛像蚂蚁在热锅上一样焦躁不安,心急如焚等待着最终的审判。幸运的是,嵯峨浩生下了一位小格格,溥仪如释重负,喜不自胜。他决定给女孩起名慧生,寓意着智慧高深。实际上,这也是溥仪的小心思,因为慧生与“会生”同音。

嵯峨浩产女

然而,得知嵯峨浩生的是个小格格后,计划落空的伪满洲“太上皇”关东军大佐吉冈安直十分气愤,把准备好的一件白色的松鼠皮大衣狠狠的扔在地上,拂袖而去。

溥杰夫妇视慧生为掌上明珠,百般宠爱。

无法生育的溥仪也非常喜欢这个漂亮侄女,平日里,每到吃饭的时候,溥仪就让慧生坐在她和溥杰之间并主动为她夹菜。连溥仪亲妹妹的孩子也得去别屋吃饭,他对慧生的宠爱可谓是独一份。

一次,慧生穿了件底襟很长的衣服进宫,自己踩着了衣服摔了一跤。溥仪不顾礼法约束急忙跑过来抱起慧生,送到嵯峨浩的身边,说:“不要给孩子穿这么长的衣服,太危险了。”

随后,溥杰被派往伪满洲国驻日本大使馆工作,嵯峨浩陪伴在他的身边。1940年,他们迎来了第二个孩子,依旧是一个可爱的女孩儿,起名为嫮生。

溥杰一家

伪满的生活

结婚后的几年间,嵯峨浩随着溥杰在满洲和日本之间来回迁徙,她在自传中写道:

“这个时期对我来说是最快乐的黄金时期。”

此时的嵯峨浩不以日本人自居,而在骨子觉得嫁了中国人,便是真正的中国人。越是如此,她便越发对中国人怀有同情。

溥杰夫妇

在当时的伪满洲国,日本关东军士兵,行径凶暴傲慢,肆意欺压中国人民。对此,嵯峨浩深感不忍,多次公开发表言论对此进行指责。

当溥杰为他在中国战死的日本同学感到难过并痛哭失声之际,嵯峨浩却深知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是不对的,对此感到深深的惭愧。

有一次,嵯峨浩推着婴儿车外出散步,恰巧遇到几名关东军士兵,他们在一家中国饭店吃霸王餐,并且正在殴打要钱的店主。嵯峨浩义愤填膺地上前指责,几名士兵怒气冲冲地回应道:“我们是保护满洲国的军人,难道吃点东西还需要付钱吗?”他们伸手欲要进一步动手。嵯峨浩的女仆急忙大声提醒:“这位是嵯峨浩,满洲国的王妃,请勿乱来。”听到这句话,几名士兵不敢贸然动手,气愤地离去。

若非嵯峨浩的特殊身份得以保护,恐怕她早已被贴上反日分子的标签,面临更加严峻的处境。

嵯峨浩

1943年,溥杰一家回到嵯峨浩的故乡日本。1945年2月,溥杰和浩带着二女儿嫮生乘军用飞机返回新京,7岁的慧生到了上学的年纪,留在日本上小学。谁也没想到,溥杰与慧生这次分别竟成了永别。

16年的分别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傀儡伪满政权覆灭。

在这一严峻形势下,嵯峨浩决定和丈夫一起留在中国,她认为:

“这里(中国)不安全,但它是我丈夫的家乡,也是我的家乡,我选择和丈夫一起留下。”

然而,嵯峨浩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就在她坚决拒绝日本官员带领她返回日本后不久,她的丈夫溥杰却为了自身的安全考虑,决定乘坐飞机前往东京,并向美国人投降,以避免被苏军俘虏。

由于飞机座位有限,溥杰和溥仪的女眷们,包括婉容皇后、嵯峨浩、福贵人以及溥仪的妹妹们,只能被抛下,等待所谓的后续撤离。

婉容

溥杰的飞机刚降落在沈阳时,就被苏联军队扣押,兄弟俩被押送到苏联关押所。失去亲人的女眷们感到恐惧和无助。但她们不知道该去哪,卫兵们四散离去,几个女人只能躲在所谓的"行宫"中颤抖不已。

有一天深夜,一群山匪闯入了"行宫",见到东西就拿,几个女人吓得脸色苍白。其中一个山匪似乎认出了嵯峨浩,他大声喊道:"喂,日本鬼子!"嵯峨浩当即变得苍白,不敢出声。五格格韫馨有几分急智,喊道:"她是我姐姐。"这样嵯峨浩才得以幸免于难。

没过多久,苏联红军就扣押了嵯峨浩、李玉琴、婉容等女眷。

此时的婉容已经因吸食大麻而变得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生活无法自理。牢房中弥漫着恶臭的气味,连看守们也不愿靠近。只有嵯峨浩,不离不弃的给婉容送饭和喂食,还要处理她身上污秽的排泄物,帮她洗擦身体和衣物。

婉容

婉容已经无法辨认身边的人,但她会在嵯峨浩面前微笑一下,仿佛略微感受到这个女人在照顾她。

嵯峨浩明白,尽管婉容已经失去了理智和记忆,但她仍然需要有人的关怀和呵护。她默默承担起了照料婉容的责任。

国共战争爆发,囚犯们被迫转移。

这一次,嵯峨浩不得不将婉容托付给当地人,自己带着年幼的小女儿随着军队转移。

就这样,婉容被留在延吉江北大狱,很快便离世了。她的尸身被用旧炕席包裹着,扔在北山上,至今也没有被找到。

几经辗转,1947年,嵯峨浩带着小女儿嫮生登上了最后一艘撤侨船,回到了日本。

溥杰一家

然而,日本战败后所有华族都被降为平民,并被征收高额财产税。嵯峨家失去了公爵头衔,没了贵族津贴,府邸也被迫出售,生活条件一落千丈。

嵯峨浩靠着自己的一手好书法,找了一份书法老师的工作养家糊口,抚养两个女儿长大。期间,她一直在打探丈夫溥杰的下落,希望能一家人团聚。

她对两个女儿的要求极为严格,告诉她们,她们是中国人,必须学习中文,掌握读写能力。坚持要求女儿们不得嫁给日本人,而是应该选择中国人作为伴侣。

左四为慧生

1954年,一直苦苦寻找溥杰下落的嵯峨浩终于得到确切的消息:溥杰被关押在东北的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

悟性敏锐的大女儿慧生察觉到母亲内心的忧虑,毅然决定给周恩来总理写信,表达她对父亲溥杰深深的思念,请求能够与父亲恢复通信:

尊敬的中国总理、伯伯、先生:

我是伪满罪犯爱新觉罗·溥杰的大女儿,名叫慧生。这封信是我背着所有的亲人写给您的,因为我太想念我的父亲了。相信伯伯一定能理解一个十七岁女孩的心情。

我的中文虽然很拙劣,但请允许我用在日本学的中文给您写这封信……我的父亲溥杰久无音讯,母亲和我们都很担心。我们不知给日夜思念的父亲写过多少次信,寄过多少张照片,但是从来没收到过一封回信,只好望洋兴叹!

虽然中日两国体制不同,人们的思想各异,但骨肉之情在中国和日本都是一样的。若周总理也有孩子,一定能够理解我们对父亲的思念。一定能够理解盼望与丈夫团聚、同时含辛茹苦地将我们姊妹抚育成人的母亲的心情。

当前,中国与日本没有外交关系,但是,我们的家庭却是由中国的父亲和日本的母亲组成的,我们全家人都真心实意地期望中日友好。这一心愿是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拦的。母亲盼望早日回到父亲的身边。我也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中日友好的桥梁,所以才这样拼命地学习中文。

谢谢,拜托了!请伯伯能将这封信连同照片一起转交给我亲爱的父亲,并衷心希望能允许我和父亲通信……

周总理收到这封特殊的信后,被信里蕴含的无尽思念感动,于是毫不犹豫地将信转交给在战犯管理所的溥杰,并允许使溥杰与妻女以书信往来,以此弥补多年分离所带来的痛苦。希望溥杰能坚定改过自新的决心,争取早日与妻女团聚。

慧生

溥杰看完信后,泪如雨下,他的心中既感慨女儿的聪慧与懂事,又被妻子多年来坚守等待的坚毅所打动。

然而,命运似乎从未放过命途多舛的嵯峨浩。

1957年12月10日,在学习院大学读大二的慧生,与男同学大久保武道选择了在天城山上“殉情”。大女儿的离世让嵯峨浩陷入极度的悲伤之中,一夜白头。

溥杰回忆起慧生最后一封写给他的信,他心中充满了愧疚。信中提到了慧生有喜欢的男孩子,并询问父亲应该如何处理。溥杰自觉没有陪伴孩子成长,不敢妄下结论,只回复女儿说:“按你母亲的意见来。”嵯峨浩一直希望女儿能嫁给中国人。这封回信可能伤害了孩子,让她做出了令人伤心的选择。

嵯峨浩回忆道,那天早上,女儿看起来一切正常,并没有任何自杀的迹象。女儿一直被大久保武道纠缠,慧生是被大久保害死的。

由于缺乏证据,这起案件最终没有得到解决。

1958年,44岁的嵯峨浩开始撰写自己的回忆录《流浪王妃》,希望将她与溥杰的故事传扬于世,让更多人了解他们的经历与遭遇。

破镜重圆

1960年11月28日,爱新觉罗·溥杰终于获得特赦,回到了北京。北京市委统战部安排他在景山公园劳动改造一年,期望他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新中国公民。

远在日本的嵯峨浩得知溥杰获得自由后,兴奋地对着小女儿说:“我们要回国了,我们即将与你爸爸团聚了。”

成为新公民溥杰心里挂念着嵯峨浩,希望能和她团聚。但是,哥哥溥仪始终觉得嵯峨浩是特务,说什么都不愿意让她活着回来。

为此,周总理亲自以个人名义邀请溥仪一家共进晚餐,郑重其事的对溥仪道:

“皇帝、王爷都能改造,王妃怎么就不能呢?偌大的中国,难道还容不下一个日本女子吗!”

周总理的话语让一直反对嵯峨浩回国的溥仪改变了态度,他点头表示同意。

当晚,溥杰便写信给妻子传达喜悦之情。

溥杰夫妇与小女儿一家

1961年5月12日,在周总理的关怀下,身着旗袍的嵯峨浩终于重返中国,她的头发已经变成了银白色,面容也因岁月而苍老,但她终于在广州与离别16年的丈夫团聚。夫妻俩相视无言,只有泪水不断滑落。溥杰接过嵯峨浩怀里的骨灰盒,就像1945年那次分别一样,他紧紧地抱着大女儿,一个劲的说对不起,直到小女儿唤了声爸爸,他才回过神来。

同年,嵯峨浩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籍,并在中国定居下来。

然而,回到中国的嵯峨浩心中仍有一桩心事,那就是与溥仪消除误会,真正成为一家人。

溥仪、溥杰、嵯峨浩

溥仪患上了肾癌,住院治疗期间,溥杰夫妇经常去探望。嵯峨浩每次都亲手做料理,希望溥仪能够尝一口,认可她这个弟媳。然而,即便在生命垂危的时刻,溥仪仍然怀疑这个日本女人,她送来的饭菜一口不吃。

嵯峨浩并没有放弃,她仍然每天坐公交车来医院给溥仪送饭。

溥仪病情日益恶化,在他即将离世之际,对前来探病的嵯峨浩说,他想吃日本的鸡汤面。嵯峨浩听后感动不已,立刻回家做了一碗面,装进保温饭盒,送到了溥仪面前。看着溥仪吃下热腾腾的鸡汤面,溥杰夫妇被感动得热泪盈眶。三十多年过去了,终于在这一刻,溥仪肯定了这个日本的弟媳妇。

溥杰夫妇

白头偕老

在人生最后的时光里,嵯峨浩与溥杰相互扶持、相依为命,过上了浩年轻时向往的宁静、平和的生活。

晚年,嵯峨浩患上肾病,妹妹希望嵯峨浩能回医疗条件更好的日本看病,但被她拒绝了。她自知生命快要走到尽头,希望能在中国度过最后的时光。

1987年6月20日,患有严重肾病的嵯峨浩在北京友谊医院病逝,享年73岁。

溥杰紧紧握着爱妻的手,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悲痛,他轻声说道:

“我夫人是因‘政略婚姻’而来,却未给关东军做过任何事,她爱我一生,爱中国一世,真心真诚,令我永生难忘”。

在嵯峨浩的葬礼上,溥杰失声痛哭,像一个孩子一样扑在妻子的灵柩前,不肯离开,不停呼唤着“我的浩,我的浩……”

嵯峨浩葬礼

他的浩去了,再也不会醒来了。

悲伤的溥杰,用颤抖的手写下了《悼亡二律》,以此表达对逝去妻子的思念之情:

黄粱梦觉重回首,大衍同衾倍惹情,颠沛流离缘嫁我,和融迟暮颜卿偎,

怕经携手欢游处,切记平生共穴盟,清夜抚衷余悼恸,孑身伏枕泪纵横。

一生欢聚犹驹隙,过眼风光岂尽春,儿女情肠伤断梦,悲欢离合萃伊人。

相依遮莫曾为命,偕老无端剩此身,惄愍抚胸余自忏,死生分袂独沾巾。

嵯峨浩去世后,溥杰沉浸在孤独和忧伤之中,他常常独自坐在屋里,凝视着妻子的照片,眼泪不禁流淌,孤独的度过了最后七年时光。

溥杰夫妇

1994年的2月28日,爱新觉罗·溥杰因病在北京辞世,享年87岁。

根据他的遗愿,骨灰分成两份进行安葬,一部分安葬在日本山口县山神社(嵯峨家的神社)的爱新觉罗分社,与他深爱的妻子和女儿共同长眠;另一部分则葬于北京,留在自己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日本中山神社的爱新觉罗分社

从一场充满阴谋的政治联姻,到真心相爱的模范夫妻,16年的漫长分别,抵不过跨越国境最真挚的爱,破镜重圆,两人相濡以沫白头到老。溥杰和嵯峨浩用他们的坚守和深情诠释了真爱与忠诚的真谛。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END——

2 阅读:164

评论列表

雪莲

雪莲

4
2024-01-16 00:29

嵯峨浩是一个非常令人敬佩的女性,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她与溥杰的婚姻虽然是政治联姻,但他们之间的真爱和相互扶持,让人们看到了爱情的力量和人性的美好[点赞][点赞][点赞]

雪莲

雪莲

3
2024-01-15 23:40

晚上好[玫瑰]

来杯银耳羹

来杯银耳羹

热爱分享的银耳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