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义可能会迟到,但是永远不会缺席,你永远不会知道一个父母为了钱究竟能对自己的孩子和他人做出什么样的事情。
2023年无锡一位母亲在网络上宣称自己3岁的女儿遭到蛋糕店老板的猥亵,而蛋糕店老板则是坚称自己没有。

后来警方调查后发现并没有这件事,可是网民们并不这样认为,各种阴谋论充斥评论区,而最近正义终于得到伸张,两人之间的纠纷也终于尘埃落定。
主要信源:
原文登载于红星新闻 2024年4月24日 关于“无锡被造谣猥亵3岁女童的蛋糕店老板胜诉,法院判令女童妈妈道歉并赔6万”的报道
原文登载于光明网 2022年5月6日 关于“认清网络谣言传播新特点”的报道
谁会用自己孩子的清白来骗人?潘女士是位单身母亲,带着三岁的女儿在无锡开了一间店铺,店铺旁边就是一间糕点铺,老板汤某也有一个三岁大的小孩,偶尔也会在一起玩耍。

2023年3月29日,潘妈妈在为女儿沐浴时,注意到女儿下体红肿,怀疑是不是被人非礼了,问起小孩,小孩只说“是”,于是赶紧报警,在民警的指引下,当天就到了医院。
医生给她的结论是外阴炎,敷上药膏就可以了,她的处女膜没有破裂,她的分泌物中也没有发现别人的 DNA,所以她并没有被骚扰,但是潘女士并不相信,她在4月6号和18号又带她去了两次医院。

潘女士确信自己的女儿被人猥亵了,于是带着女儿挨家挨户地辨认,经过潘妈妈的盘问,小孩“指认了”汤某糕点店二楼的库房就是作案现场。
潘女士当时表示孩子说她是被人抬上来的,而且还遭到了“殴打”,“脚踢”和“塞臭袜子”。”而那个骚扰者是糕点店老板汤某干的,于是警察就开始追查,但汤某在27-30日的时候回到湖北,并没有出现在店里,这一点从火车票和火车站的监控就可以看得出来。

警察还调取了蛋糕店内外的摄像头,发现那小孩并没有去二楼,汤某也没有跟小孩有过任何交集,所以警察认定这件事情并没有发生,便下达了不立案通知书。
但是潘女士不相信,虽然警察说了,监控没有人动过手脚,但她一口咬定,是有人故意截取了那几分钟的录像,然后将自己的女儿带到了二楼,在知道汤某当时不在本地之后,她才改口,说遭到非礼的时间是25日之前。

但她没有证据,就在这个时候,她开始在业主群和各大平台上,污蔑汤某性骚扰,暗示警方包庇他,纵容他的罪行。
既然是实名的,而且还是一个三岁的小女孩,一个被猥亵的孩子连求救都做不到,这让那些有正义感的网民们纷纷“出证”,毕竟一个母亲,如果没有确凿的证据,是不会诬陷自己三岁的女儿的。

在众多大 V和网友的转发下,汤某被“社死”,店铺被封,被人辱骂,迫于压力,他注册了一个新的账号,同样实名表示自己绝对没有做过这件事。
被真相打脸无锡警方于2023年7月11日发出通告,对案件经过及处理进行了详尽的解释,最终得出结论汤某无罪,随后潘某洁也被爆出借其女儿之名在网上筹款敛财。

潘某利用这一波流量,貌似成立了八个粉丝群进行维权,并在某宝平台上收粉丝捐款,不少人都给他捐钱。
汤某报案后,热心捐助潘某洁女儿的网友要求退款,有人问潘某洁蛋糕店老板的话是不是真的,然后发现自己被拉黑了。

汤某一家以名誉受损为由,将潘某洁告上了法庭,而汤某的老婆则表示,这件事情是不可饶恕的,现在已经涉及到了她的丈夫,她已经将这件事情告上了法庭,并且让潘某洁当众道歉。
判决下来了无锡市惠山区人民法院经审理后,于2024年3月15日做出裁决,认定潘某洁在互联网上散布虚假信息,且无真凭实据,致使糕点铺店主声誉受损。
故法院判决潘某洁立即停止对其进行侵权处理,并在有关平台上发布虚假言论,并对该糕点店主进行公开道歉。

同时,法庭也判决潘某洁支付糕点店主三万元的精神损失费、两万元的运行损失费和一万元的律师费。

汤某的老婆在接受采访时说,如潘某洁拒不履行法律义务,他们将保留对潘某洁进行法律制裁的权力,不能让造谣者付出过多的代价,因为这既是为了维护正义,也是为了维护社会的秩序。

这件事在当时可以说是经过了反转反转再反转,同时也让我们明白了谣言的可怕之处,这件事在当时可以说是经过了反转反转再反转,同时也让我们明白了谣言的可怕之处,我们都知道,造谣传谣,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甚至是违法的事情。

造谣的人或许知道这只是一个谎言,但是造谣的人却很难辨别真假,毕竟现在的社会,每天都有那么多的新闻要去核实,更何况有些人还会相信自己所说的话。
谣言止于智者,但事实上,谣言却很难被识破,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一些看似没有任何证据的谣言,在短时间内会以惊人的速度扩散开来,有研究表明,一条假消息被转发到1500个人手中的速度,是真消息的6倍。

流言能得到广泛的重视,甚至被认可,主要是因为流言带给接受者某种表面上的积极的心理体验,从而得到某种精神上的满足感。
比如对力量的掌控,一旦发生重大事件,而关键信息尚不明确,许多人就会将流言视为“救命稻草”。

他们会感觉到,当他们相信这些传闻后,他们就可以掌控这些事情,并且从精神上获得一种可以掌控的感觉,有了这种可控的感觉,他们就不会再担心了。
有些流言具有很强的情感性,当流言的接收者听到这些流言后,就会引发某种强烈的情感反应,结果表明,含有负面情绪的、有针对性的流言更容易扩散。

并且,假消息被第一时间转发的几率要高出70%,这种被剪掉或虚构出来的故事,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那是由于我们在获取更多的知识之前,脑子里就已经形成了一套根深蒂固的观念,不容易改变,在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人会因为自己的判断而被屏蔽,或者被无视,这其实是在营造一种更加舒适的气氛。

所以不管谣言有多少破绽,我们都会选择相信,所以一听到谣言,我们就会先入为主,在谣言满天飞的时候,只要有个智者出来澄清,你就会发现,他不仅没有志同道合的好友,反而被群起而攻之。
原因在于人们往往倾向于搜集、理解并选择与既定观点相符的信息,这被称为“确证偏向”,这就产生了“逆火效应”。

谣言
即在一条不实的消息得到纠正之后,大众对该消息的认识将进一步加强,于是智者们纠正谣言的行为,往往就像“飞蛾扑火”一样,往往为了澄清事实,不惜以身犯险。
请停止网暴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的传递变得前所未有的简单,社会网络也因此而产生了一种不良后果,那就是网络暴力。

不知不觉间,网络已经成为了许多人发泄情绪的工具,隐藏在屏幕后面,有一层又一层的数据保护,诅咒和仇恨在网络上肆虐。
不管是在社交平台上,还是在看新闻,都能看到各种污言秽语,将人类最黑暗的一面暴露在公众面前,用最恶毒的语言来攻击受害者的亲人。

他们骂的大多都是一些和自己没有什么交集的人,或者是自己不认识的人,不过既然所有人都在骂他,那就骂吧。
网络暴力的恶果,我们都看在眼里,但肇事者却是永无止境,很多人都顶着舆论的压力,承受不住网络上的谩骂,有的人得了抑郁症,有的人自杀了。

然后所有人都会有一种“你死了,全世界都会爱上你”的感觉,网络上的暴力,从来都不会有胜利者,很多人都觉得,他们对别人出手,是为了维护正义,可是这个正义是自己认为的正义。
当一件事情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所有人都会去深究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可是这些证据,却没有几个人能证明,很多都只是道听途说而已。

本案也为我们提了个醒,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很快,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大的误导与误解,对此我们要保持一种理智、客观的心态,不要听信流言,不要盲从。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尊重别人的名声与人格,不随便散布虚假消息,不进行人身攻击,汤某的名声之争,终于落下帷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