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谷雨,提醒:喝1样茶,赏1样花,做1件事,老传统别丢了

觅食去市井 2025-04-19 16:32:35

若说清明是春的留白,那么谷雨便是春的盛放。谷雨,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轮回,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通纬・孝经援神契》载:"清明后十五日,斗指辰,为谷雨,言雨生百谷,清净明洁也。" 此时的雨,不似春雨般绵密含愁,亦不若夏雨般酣畅淋漓,而是带着恰到好处的温柔,将天地洗得透亮。

此时节,雨脚如麻,落地生金,新播的谷种在泥壤中舒展腰肢,越冬的麦苗正拔节抽穗,连河畔的浮萍都带着初绽的鲜绿,在春水中漂成一片翡翠海。

谷雨,是春之将尽的深情告白,亦是夏之将至的热烈序曲。既藏着 "雨频霜断气清和,柳绿茶香燕弄梭" 的生机,亦含着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的勤勉,在时光的褶皱里,沉淀出独属于这个节气的生活智慧。

喝 1 样茶

谷雨时节,正是采茶的好时候。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说:“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 此时的茶树,经过一冬的蛰伏,在雨水的滋润下,新芽肥硕饱满,蕴含着丰富的营养物质。采下的嫩芽,经过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制成的谷雨茶,既有春茶的鲜嫩,又有独特的醇厚韵味。

江南茶农有谚:"谷雨采茶忙,祈愿谷满仓。" 新采的茶叶经铁锅翻炒,清香便漫出灶间,冲入青瓷盏中,可见芽叶在水中浮沉舒展,如绿云初绽。《神农食经》载 "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谷雨茶性微凉,最宜此时节饮用 ,细品一口,先是微涩,而后回甘悠长,仿佛将整个春天的清新与活力都饮入了腹中。

赏 1 样花

“谷雨三朝看牡丹”,这句流传千年的俗语,道出了牡丹与谷雨的不解之缘。《群芳谱》中明确记载:“谷雨,牡丹华。” 作为 “花中之王”,牡丹向来以其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的姿态闻名于世。每到谷雨时节,牡丹便竞相绽放,硕大的花朵,层层叠叠的花瓣,红的似火,粉的如霞,白的胜雪,紫的若缎,在春风中摇曳生姿,尽显国色天香。

赏牡丹的习俗,古已有之。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汴京每逢谷雨,“都人皆出郭看牡丹,中贵人家以车乘载酒食,声乐相从,号曰‘探春’”。文人墨客更是对牡丹情有独钟,留下了许多赞美牡丹的诗词。刘禹锡的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描绘出牡丹盛开时的繁华盛景。每到谷雨,各地的牡丹园便成了人们赏花的好去处。漫步在花丛中,看那娇艳欲滴的花朵,闻着沁人心脾的花香,仿佛置身于梦幻般的花海之中,让人陶醉不已。

做 1 件事

“走谷雨,迎夏长”,这一古老的习俗蕴含着古人朴素的养生智慧。《黄帝内经》有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 谷雨时节,湿气渐重,此时走出家门,漫步于田野山间,让脚底接触湿润的泥土,呼吸清新的空气,让阳光洒在身上,活动筋骨,增强体质。

在旧时的乡间,每到谷雨,孩童们会结伴而行,提着纸灯走村串户;老人们则沿着田埂查看庄稼的长势;妇女们挎着竹篮采摘野菜,欢声笑语回荡在乡间小道上。如今,虽然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 “走谷雨” 的习俗依然值得我们传承。

——老井说——

谷雨过后就开始进入夏天了,“喝谷雨茶、赏牡丹花、走谷雨” 的老传统,则是我们给春天的回信。时光匆匆流转,春去夏来,变的是岁月的模样,不变的是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

我是市井觅食记,与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旧,兴致盎然!每日更新美食菜谱,分享市井见闻,关注我,享受舒适生活不迷路。

0 阅读:1
觅食去市井

觅食去市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