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2月,千禧年之后的第二年,当时网络还不够发达,“清华学子刘海洋硫酸泼熊”事件却闹得几乎人尽皆知。
当时北京动物园5只熊被硫酸严重烧伤,其中一只黑熊的眼睛永久失明。
当时被硫酸烧伤的熊
21年后,一位姓王的先生到中科院处理事情,偶然瞥见荣誉墙上一名学者的照片,觉得很是眼熟。他盯着照片打量,脑中闪过一个人的名字。
王先生为验证自己的判断,拉来中科院的工作人员询问,确定此人就是当年虐熊的刘海洋!
2023年7月5日,王先生将此事发布在社交平台,“清华学子虐熊后成中科院专家”,在网络引起热议,也牵扯出二十年前那起令人心痛的案件。
王先生爆料截图
一、清华高材生用硫酸泼熊2002年2月3日大清早,北京动物园还未迎来游客高峰期,零零落落的游客陆续进入动物园。
北京动物园门口
小动物们也被饲养员从内舍放到室外,开始“上班”。
早上空气清新,太阳升起,阳光洒进动物园,小孩和家长的欢笑声不时响起,一片祥和景象。
游客之一刘海洋则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他穿着严密,戴着厚实的手套,神情冷静,一个人径直朝着朝熊山走去。
赵海洋
熊山里有黑熊和棕熊展区,刘海洋先来到黑熊展区,观察它们一阵子,做出投喂的动作吸引黑熊靠近。
确定周围没人后,他缓缓从随身的纸袋中,拿出一个装有浓硫酸溶液的玻璃瓶,打开瓶盖,将瓶子靠近黑熊的鼻子,黑熊嗅了嗅便往后退。
看见棕熊反应强烈,刘海洋赶紧将溶液浇在黑熊身上,接着快步走到几米之外的棕熊展区,将剩余液体泼向棕熊。
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可使有机物碳化。
黑熊和棕熊沾到浓硫酸后,毛发立刻融掉,冒出黑烟,接着腐蚀深入皮肤,顿时血肉模糊。
它们痛苦地嚎叫,身上传来烧焦的气味,他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无论是在地上打滚,还是用头撞墙,丝毫不能减轻痛苦。
被烧伤的熊
饲养员匆忙赶到时,现场已经围了一群人,但他们还是一眼注意到刘海洋。
因为只有他不去凑热闹,用尽全力从人群挤出来,与他们对视后立刻转身,神情慌张地想要逃离。
饲养员立刻叫住他,刘海洋顿了一下,随即狂奔不止,好在动物园的工作人员反应迅速,合力将其抓住。
动物园将刘海洋抓住后报了警,刘海洋当天被带回警察局,进行拘留和审问。
二、“生物实验”刘海洋拘留签字
有游客自愿做人证,辩解也无用,刘海洋老实交代作案动机和过程。
“听说熊的嗅觉灵敏,我想做实验验证。”
刘海洋面不改色对警察说出他的动机,在他看来,这只是一场生物实验。
另外,在事发的前一个月,他将氢氧化钠和饮料混合,投喂给北京动物园的黑熊。
或许烧碱的浓度不够,当他将烧碱泼向黑熊后,黑熊当下没有强烈反应。
实际上,被泼烧碱的熊只是当下没有反应,经过近两个月治疗,体内食管烧伤也没治好。
它一直在笼子里焦躁不安,跳来跳去,就连从小就喂养的饲养员也不让靠近。
第一次实验没有让刘海洋满意,他决定改变实验变量,把烧碱换成腐蚀性更强的浓硫酸,并且不掺杂任何饮料或者食物。
他四处托人,几经周折,终于搞到一瓶浓硫酸,第二天一大早便迫不及待赶到动物园。
当他把玻璃瓶凑近熊的鼻子时,熊的反应果然强烈,此时他已经达到目的,实验完成。
可是,他还想看看,如果熊直接接触浓硫酸会有什么反应?
结果是,熊的皮肉被腐蚀到见白骨。一只熊以为被投喂,张开嘴巴,浓硫酸泼进嘴里的那一刻,痛苦得全身战栗。
一只熊的眼睛进了硫酸,它不停地摇头,试图用前爪把眼睛抠出来。
他当下就意识到事情闹大,想要逃离,却被游客围得水泄不通,最终被警察带走。
这件事被人报道后,舆论哗然,一个受国内顶尖高等教育的人为何如此残忍?
刘海洋
根据记者调查,刘海洋父母年幼时离婚,他跟着母亲生活。
刘母对儿子管教严格,将她全部精力放在培养儿子身上,把儿子当作生活的希望。
她自身变得越来越孤僻,也不允许儿子有除了学习以外的兴趣,更不允许他生出青春期大多数孩子有的情愫。
刘海洋不负母亲所望,学习非常好,但长期压抑下,把虐待流浪猫狗当作发泄的方式。
猫狗激发他对动物的兴趣,大学选修了关于动物的课程,当听说熊的嗅觉灵敏后,他决定验证这个想法。
不是通过正常的动物研究,而是他从小用在猫狗上的方式。
三、一路高升2002年4月29日,北京市西城区法院开庭审理此案,刘海洋害怕刑事处罚,在法庭上积极认错。
法院最终判定刘海洋犯故意损坏财物罪,因认错态度良好,品学兼优,免于刑事惩罚。
刘海洋
当时社会上很多人要求对刘海洋依法严惩,这完全是他们意料之外的结果。
黑熊和棕熊都是国家保护动物,虐杀野生动物触犯《刑法》以及《野生动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也明确规定了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措施,禁止非法猎捕、杀害野生动物。违反该法规定的行为。
大众的疑惑在于:熊怎就成了财物?
烧伤后恢复的熊
社会对判决的不满和对刘海洋的谴责纷至沓来,一般人可能无法面对这样的争议,但刘海洋似乎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学业一路高升。
这点我们可以从他在中科院官网的个人简介得知。
1998年到2002年,刘海洋在清华大学就读本科。
2004年—2009年,他进入中科院微电子所硕博连读。
博士毕业后他成功留所,成为一名研究员。
2015年,刘海洋还被派往香港大学进行访问研究。
刘海洋主持青年促进会交流活动
其研究成果丰硕,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19篇著名期刊论文,手握3项突破性专利,在多个国家重点项目中担任项目负责人,并加入IEEE。
IEEE是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简称,是全球最大的非营利性专业技术学会。
2023年7月,通过王先生的帖子,“刘海洋”这个名字回到大众视野。
人们感到惊讶:
“一个对生命没有基本尊重的人为何会被中科院录用?还是说中科院录用人才时只考虑学术能力,不考虑道德高低?”
中科院做出回应称:录用程序合规!
也有人表示:“社会应该对年轻人宽容,他虽然在过去犯了错,但也要给人一个重来的机会。”
此次社会舆论中,有一件类似的事件被频繁提及,即2014年河南“大学生掏鸟案”。
2014年,大学生闫啸天放暑假回老家,在村子里掏了两窝小鸟。
2014年关于鸟类保护的观念还没普及,对农村孩子来说,掏鸟窝是和捡田螺、摸鱼一样再正常不过的娱乐活动,同时也能卖钱补贴家用。
闫啸天当晚把鸟的图片发在朋友圈和QQ空间,没想到竟有人联系他要出高价买。
他从中获利1080元,很快被警方抓获,以非法收购、猎捕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被法院判决有期徒刑十年半,直到去年5月才出狱。
受伤后康复的熊
刘海洋和闫啸天两人都是大学生,案件中的受害者都是受保护的动物,但判罚天差地别。
人生也是天差地别,一个事业有成的精英,一个是坐牢近10年的农村人,实在令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