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份的一天,天空飘着毛毛细雨,迎面吹来的微风中透露着浓浓寒意。
湖南孝感市的市政府门口,来了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当看到值班人员时,老人迫不及待地从兜里掏出一样东西,随后交到该值班人员手上并且结结巴巴地说道:“同志,我现在生活非常困难,老伴做手术需要很多钱,你们政府这边能不能帮助一下?”
“老人家,你家里困难的话可以到你所在的村上申请救助,怎么跑到市政府这里来了呢?”值班人员一头雾水。
“是这样的同志,多年前我爷爷曾经借给红军400块银元,你看看政府这边能不能帮忙偿还?我刚才给你的东西就是当年红军手写的借条!”老人家不慌不忙地解释道。
听了这话以后,值班人员小心翼翼地打开打开那张已经发黄的纸张,由于年代久远,上面的字已经模糊不清,但依稀可见借条二字。
“红军曾经向你爷爷借款400块银元?这不会是假的吧?”值班人员感觉很不可思议。
“此事千真万确,如果有假,我愿意承担所有责任,你可以将借条上交给领导,让他们好好调查一下。”老人家胸有成竹地回复道。
看着老人家如此严肃,不像是在开玩笑,值班人员不敢怠慢,在将借条转交给领导后便打发他回家等候通知。
那么,这位老者是谁?他的这张借条究竟是真还是假?如果是真的,政府这边又补偿给他多少钱?
这位老者叫杨明荣,年龄80岁,这张借条是爷爷杨山银在弥留之际留给他的。当年红一军突破敌人的重重包围后率军南下,随后在湖北孝感的一户小村庄休整。而这个时候的红一军非常困难,差不多已经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大财主杨山银见状后不光积极凑粮,还拿出400块银元交到红一军首长手上,首长感动涕零,便当场写下这张借条。
杨山银出生在乡下,家里兄弟姐妹众多,父母那一辈都是文盲,农忙时下地干活,农闲时外出打工以补贴家用。
家里的房子是旧社会的那种泥土房,盖着茅草,由于年久失修,茅草早已腐朽不堪,到了下雨的时节,屋内不但昏暗潮湿,蚊虫横飞,而且还到处漏雨。四周的墙壁没有抹灰,表皮早已风化脱落,裂痕更是纵横交错,近距离观察,整栋房屋有一种摇摇欲坠之感。
一晃多年过去,杨山银也到了该成家立业的年纪,虽然家里已经穷得已经揭不开锅,但他还是凭借自己英俊的外表、超高的情商以及能说会道的性格硬是娶到了媳妇。婚后六七年时间里,妻子先后给他生下好几个子女。
面对一大家人需要生活,杨山银觉得自己干苦力挣的那个散碎银两根本难以维持,于是在一番思索之下决定下海经商,妻子知道后,举双手表示支持。
但究竟选择什么样的创业项目,杨山银是一头雾水,创业肯定需要启动资金,这笔钱从何而来,他也没有认真考虑。
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杨山银凭借自己敏锐的目光发现做皮革生意似乎非常赚钱,他认识的一位好友,家里就是靠做这个,短短几年时间就实现财富自由。
打定主意后,杨山银变卖了家里部分土地,又向亲友借了一笔钱,随后到长沙开了一家小型的皮革厂,专心做起了皮革生意。
当时那个年代,敢于下山经商的年轻人可以说是凤毛麟角,杨山银无疑是那种敢闯敢拼,不愿意向命运低头的人。好在他非常聪慧,又善于结交朋友,加上又有敏锐的市场洞察能力,皮革厂一开张,生意就相当火爆。
在这一行摸爬滚打的十余年后,杨山银已经积攒了巨额财富。随后他利用这笔钱在老家新修住宅并修桥铺路,得到了当地百姓的一致好评。
后来随着市场环境的风云突变,特别是战争的开启,杨山银的皮革生意每况愈下,没有办法,他只得将皮革厂低价转让给他人并且返回乡下。
1929年,红一方面军突破国民党反动派的重重围困决定南下,随后来到杨山银所居住的小村庄进行休整。当地的村民一开始还非常害怕部队会抢劫他们的钱财和粮食,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村民们改变了看法,原来这是一支纪律严明的军队,从来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
渐渐的,村民们开始相信红军,并且愿意为他们提供帮助,作为当地富豪的杨山银也是如此。
跟其他人不同的是,杨山银虽然是非常有名的大财主,但从来不仗势欺人,相反还会竭尽所能地帮助当地百姓。
看到红一军弹尽粮绝并且生存困难后,杨山银凑集了部分粮食并且又拿出400块银元,希望能帮助这支残余部队度过难关。红一军首领屠行非常感动,他握住杨山银的手激动地说:“你能慷慨解囊给我们提供我们帮助,就如同雪中送炭一般,我感激之至,粮食我可以收下,但400块银元我坚决不能收!”
“这笔钱你一定要收下,眼下天寒地冻的,可以拿去给战士们添置几件棉衣。”杨山银劝说道。
屠行坚持不要这笔钱,可杨山银说什么都不愿意,两人僵持了好一会儿。最终,屠行只好收下这400大洋,并掏出纸笔写了一张借条:“红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七大队孝感县特务营第一分队经济困难,特向杨山银先生借款400块银元。”
随后,屠行将借条交到杨山银手上并向他保证,等到抗战胜利,一定会连本带息归还这笔钱。杨山银听了这一番话后是百般推辞,表示不用归还。
过了没多久,屠行跟杨山银以及村里的父老乡亲辞别后便带着部队继续前行。杨山银将大儿子叫到身边将借条交到他手上,随后嘱咐道:“红军拼了性命为老百姓换取和平,我们资助点钱不算什么,你日后不准向红军讨还这笔钱。”
听了父亲这番嘱托,大儿子连连点头。
光阴如箭,岁月如梭,一晃好几十年的时光一晃而过,杨家不再是地主之家,而是回归到普通人家的生活,杨山银和大儿子相继过世后,这张借条便顺理成章地传到大孙子杨明荣手上。他谨遵爷爷和父亲的教导,发誓不向红军讨要这笔钱。
然而天不遂人愿,晚年的杨明荣虽然身体康健,但他的老伴却疾病缠身。为了给老伴治病,杨明荣前前后后花费了很多钱,不光用尽了积蓄,甚至还债务缠身。
看到床上痛苦呻吟的老伴,杨明荣是百般心疼,眼下家里已经山穷水尽,连吃饭都成了问题,子女们的经济状况也都不好,该如何给老伴筹集医药费呢?
就当杨明荣在为医药费伤脑筋时,他突然间想到了那张父亲遗留给他的借条。可是他明明发过重誓,无论家里如何困难都不能向红军讨要这笔钱,这又该如何是好呢?
经过了几天几夜的思想斗争,杨明荣终于下定决心讨要这笔钱,因为他不想看着老伴就这样咽气。
于是在2015年12月份的一天,杨明荣从铁盒子里取出这张珍藏了几十年的借条,随后走到了孝感市市政府,这就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政府领导拿到借条后,一时间无法确定借条的真实性,于是就找来了相关专家进行鉴定。专家们仔细看了借条,确认了真实性后又翻阅大量文献,认定屠行率领的红一军当年确实在孝感驻扎过,而且就驻扎在杨山银所在的村子。
有了专家的确凿证据后,政府领导决定兑现承诺,替红军偿还这笔钱。根据当年大洋的力计算,一块大洋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100块钱,因此400块大洋就折合成人民币4万元。
过了几天,政府人员通知杨明荣过来领钱,杨明荣接过4万元后,泪水瞬间湿润了眼眶。
400块大洋只换回4万元,大家看了这个故事后,不知有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