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泥湾好地方,好地呀方~好地方来好风光,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
简单而质朴的歌词总能让人第一时间就回想起那段艰苦奋斗的岁月。这首歌以一种纯朴的情怀展现了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前后的变化,在一声声歌词中也蕴含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在当年的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中,有着这样一位将军,被党组织委以重任,要求他的旅团负责南泥湾的开荒工作。这位将军在接到命令后亲自上阵,仅仅用了一两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三十余万亩荒地的开荒工作,大大震惊了当时到访的外国记者。
而这位将军不光在开荒建设工作中有着出色的工作能力,在军事斗争中,更是一员难得的勇将。
建国以后,他被授予上将军衔。他就是王震将军!
但就是这么一个内外一把好手、身经百战的将军,竟然会被一个县长骑在头上“撒野”......
(王震)
一、王震将军
王震将军称得上是一位根正苗红的老革命。
1908年,王震诞生于湖南浏阳的一个佃户家庭,在少年时就切身感受到了旧社会的黑暗与不公,因此在十四岁时就前往长沙从军,并以一名铁路工人的身份开始学习进步思想,接触中国共产党的组织,还参与到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和工人运动中。
到了十九岁的时候,少年王震义无反顾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随后仅仅过了四个月就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而也就是在同一年,王震积极投身于反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工作中,并参与到湘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工作中。
二十五岁之后,王震迎来了他人生中的高光时刻,先是在河西战线上严厉地打击了敌人的第四次“围剿”,坚决反对并抵制了张国焘分裂红军、分裂党的活动。
之后又在抗日战争中遵照党中央部署,挺进晋察冀边区进行了70余次战斗,在杏树嘴战斗中更是顶着毒气弹攻击率部冲入敌阵,并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1941年初,王震将军率部进驻南泥湾,在“一把镢头一把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口号的号召下,不仅完成了陕甘宁边区“南大门”的守卫工作,更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有效克服了根据地物质生活困难的问题。
“南泥湾精神”就是从这里诞生的,而王震将军在生产过程中,更是率领各级干部坚守在开荒第一线上,“双手像他的部下一样因为劳动而生满了老茧。”
(解放战争)
在之后的解放战争中,王震将军又参与到一系列的大型战役与战斗中,并纷纷取得了重大胜利,更改变了西北战场的局面。
而关于王震将军还有一些其他的轶事。据传王震将军常年蓄须,胡子非常多,在我军中先有了一个“王胡子”的外号。
再加上他所率部队纪律严明、作战勇敢,不仅让敌方大感头痛,在敌阵中更是有着赫赫威名,不少敌军在心目中是将“王胡子”与死神划等号的。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整个国家大局已定、百废待兴。可边疆地区不仅匪患横行,经济发展也十分落后。为了维持边疆地区的稳定,推动那些区域的建设和发展,中央决定委派王震率部前往西北,而王震将军也不负众望,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促成了新疆的和平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王震将军就留在了新疆,率领人民解放军驻疆部队在稳定新疆社会秩序的同时,开展大规模生产运动,大力兴建钢铁、纺织、发电、农机、水泥、煤矿等工业。
有了建设南泥湾的经验和国家在背后的支持,王震将军仅仅花了四年的时间,就将新疆的工业生产总值提升到建国元年的36倍。
而在一个特殊的契机下,王震将军离开新疆前往福建,以铁道兵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身份参与到东南沿海一代的铁路修筑工作中。
二、新中国的建设者们
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国家面临着异常严峻的外部形势。盘踞在台湾省的国民党对国内虎视眈眈,在美国的支持下无时无刻不想再次“反攻大陆”。
朝鲜战争爆发以后,中央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即使是在那个近乎自顾不暇的年代,也毅然集中力量抗美援朝,在缁邻却又陌生的土地上谱写下一曲曲慷慨激昂的战歌。而出兵解放台湾的任务则被暂时放下。
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家就放松了在这方面的警戒,在推进抗美援朝战争的同时,国家也大力发展沿海一带的基建工程,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铁路。
在那个世界局势动荡不安的五十年代里,福建还是一个遍布崇山峻岭、交通非常落后的贫困省份。但福建同时又与台湾隔海相望,是大陆与台湾对峙的第一线,也是国共双方采取战略性行动必然绕不开的地方。
当抗美援朝战争全面铺开之后,蒋介石认为自己等来了合适的机会,不仅秘密派遣特务登录福建进行反动宣传活动,还指派飞机在福建上空盘旋,为反动活动造势,妄图创造机会再次染指大陆。
当时蒋介石的行为确实引发了东南沿海,特别是福建当地居民的恐慌。面对这种情况,时任福建第一书记的张鼎丞向中共华东局提出建议,尽快修建江西鹰潭到福建南平的铁路,以打开全闽的交通线。
(如今的鹰厦铁路)
而中央则在经过多方考察与规划之后,确定了东中西三条线路,之后又考虑到三线不同的价值及战略重要性,确定了以东线为最佳方案的铁路修建策略,也就是后拉埃大名鼎鼎的鹰厦铁路。
当时面临的局势非常严峻,不仅时间很紧,福建复杂的地理环境和相对落后的工业条件也为鹰厦铁路的修建创造了很大难题,内部都将鹰厦铁路的建设工作称之为“抢修”。既然是抢修,就必须如作战任务一般,稳、准、狠、快。
那么应该由谁来担此重任呢?中央想到了在建设与作战上都有两把刷子的王震将军。
王震将军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司令员兼政委。而王震将军在接到命令后,也在第一时间向组织和人民表态:“保证完成任务。”
三、“谢谢您,县太爷,手下留情了!”
被任命为铁道兵司令员的王震带着十万大军迅速开拔,浩浩荡荡地来到福建修铁路。
这时的王震发挥了如同南泥湾时期一般的工作作风,经常深入基层,了解基层所需。就连穿的、吃的,也都跟普通士兵一模一样。
如果不是认识的人,谁能看得出这是赫赫有名的开国上将呢?
作为一名将军,王震素来是爱兵如子的。队伍里的士兵有个头疼脑热的,如果被他知道了,他比谁都着急。可就在修建铁路的过程中,王震遇到了比士兵生病更加严重的问题。
由于当时修建铁路的任务非常重要,时间也不充裕,所以战士们的住宿只能依靠简易窝棚。这种简易窝棚是用茅草和泥巴搭出来的,床板也是简易的竹板。如果生病和吃饭可以靠意志力坚持,那么不能休息好势必会影响到战士们的精力,对他们的身体伤害也很大。
王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当时的国家百废待兴,各种物资都非常紧缺,一时间王震也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有次部队在到达一个县城附近时,又遇上不太理想的天气状况,甚至没有办法搭建窝棚,无奈之下的王震就联系了当地的政府,希望能腾出一些房屋解决战士们的住宿问题。
眼见王震每天忙得脚不点地,他的秘书主动请缨前往县政府协调,原本王震以为战士们的住宿问题很快就能得到解决,没想到秘书很快就回来了,还带着满脸沮丧。
王震看到了,连忙开口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儿,秘书解释说,见到县长以后,县长看他与自己平级,也就不太热心,只是让他回来等消息。
(王震将军)
军旅中走过来的将军,向来脾气火爆。加上爱兵之心,就让王震更为恼火了!于是,忙里偷闲找了一个时间,王震就亲自去找那个县长了。
在离县政府还有一段距离时,王震看到门口停着一辆车,就动了个心思,他故意让司机在这把他放下来,要司机过会儿来接他。
剩下的这段距离,他打算步行过去。
到了县政府门口之后,王震抬脚就要往里走,门卫见他一身泥巴、其貌不扬,忙把他拦下来。
王震将军直接说:“我要见你们县长。”
结果门卫却说:“县长不在,有事改天再来。”
王震接着又问县长什么时候能来,但门卫却推说不知。眼见出师不利,王震心中的怒气已经逐渐起来了。
他不顾门卫的阻拦,想要进去死等县长。
(青年时的王震将军)
就在他和门卫周旋的这段时间,一个打扮考究、夹着公文包的中年人径直从县政府大楼里面走出来,轻车熟路地坐上车走了。
王震没有再跟门卫多做纠缠,转去问传达室里坐着的大爷:“老人家,您今天有见过县长吗?”
老大爷抬头,有些奇怪地看着他:“刚不是上车走了吗?”
听到这里,王震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脾气: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县长,人民来找他,他明明在,门卫却为什么要说他不在?!
多年的行伍生涯以及参加过无数次战役的经历,使得王震盛怒之下的强硬气势把门卫都震在了当场。正在这时,刚才那辆小汽车又拐回来了,县长像是忘了带什么东西,急冲冲往县政府里边走。
(王震和粟裕)
没走两步就被王震一把抓住,王震动作很快,连县长身边的人都没反应过来。
眼见抓住自己的这人个子不高、有些年纪,不仅穿着工装还一身泥巴,县长就以为他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老农民,哪想得到这是一个身经百战的将军?县长破口大骂:“你要干嘛?你个老混蛋!我现在就让公安抓你!”
旁边的警卫等人忙一拥而上制住王震,而这时王震喝问县长:“我们要解决住房问题,你明明在,为什么让人说不在?”
县长也不跟王震解释,其他人“很有眼力见”地推搡着王震,先是把他的头按进警车,随后剪住他的双手就要给他上铐子。
恰逢此时王震的司机也开车过来了,眼见这群人要把司令员押进警车,人还没下车就朝着他们大喊:“放开我们首长!”。
这时候又有一辆小车开过来,下来的是一位姓许的专员,县长见状忙上前迎接。谁知道许专员看都不看他一眼,快步走上前推开那几个人,把王震搀扶出来连连道歉:“王司令员,让您受苦了!”随后怒斥其他人,让他们打开王震手上的铐子。
按理说县长不会不知道上边派人下来兴修鹰厦铁路,但凭他还接触不到司令员,所以并不认识王震。眼见许专员一语道破了王震的身份,县长挤出一副比哭还难看的笑容:“我、我真没认出是您……”
王震搓着手腕冷哼一声:“没有枪毙我,算我王震命大了,谢谢您,县太爷,手下留情了。”
(叶飞将军)
解决完县政府门口的“烂摊子”之后,王震拨通了时任中共福建省委第二书记、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叶飞的电话,把自己这次前往县政府的所见所闻一五一十地说出来。叶飞听闻此事,勃然大怒,直接将县长撤职查办。
经历了这次事件之后,鹰厦铁路在抢修过程中再没有遇到任何困难。而王震将军在完成这条铁路的抢修任务之后,又受中央委派前往黑龙江,亲自主持了北大仓等拓荒事业。
就王震将军的一生来看,年少时的他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奉献了半生,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边境维稳与发展、基建、民生等各个国家战略性项目中。在国家得到发展、民族走向富强的过程中,他是当之无愧的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