苻坚如何做才能统一中原?有两个方案,但他都没选择

咪加说 2025-02-22 16:03:28

公元375年的时候,王猛已经病得十分严重,到了奄奄一息的地步。就在这个时候,苻坚亲自前来探望他。只见病榻上的王猛强撑着虚弱的身体,对苻坚说道:“皇上啊,您可得知道,如今朝廷所面临的最为强劲的敌人,可不是东晋那边。真正有威胁的,是鲜卑慕容氏,还有羌人呐。所以,还请皇上您务必慎重,千万不要轻易就对南朝出兵动武啊。”

苻坚可是称得上一代雄主,要知道,在历史的长河中,他和石勒、刘裕这几位人物一样,都曾面临着能够统一中原的大好契机呢。然而,苻坚这个人呢,有着过于仁慈的一面。在很多关键的决策时刻,他没能好好听取王猛所给出的那些宝贵建议。就因为这样,最终他还是在逐鹿中原的征程中成为了失败者,这实在是让人忍不住为之扼腕叹息。

在魏晋南北朝那个动荡不安的时期,有几个人物可是相当引人瞩目的,像石勒、苻坚还有刘裕呢。他们每一个人其实都拥有着绝佳的契机,可以凭借自身的实力与机遇去终结那乱世的局面,就如同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秦始皇、李世民那般,成为被后世传颂的千古一帝呢。然而呢,非常可惜的是,他们在关键的时刻,都没能做出正确的抉择,从而与成为千古一帝的机会失之交臂啦。

公元385年的时候,慕容冲率领着鲜卑骑兵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在这强大的攻势之下,苻坚陷入了绝境,实在是走投无路了,没办法,只好离开长安这座都城。而当时呢,有个叫姚苌的人,之前一直都得到苻坚非常优厚的待遇,可以说苻坚对他很不错呢。可就是这个姚苌,在苻坚落难之际,居然要求苻坚把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玉玺交出来。苻坚哪能答应,坚决不给。结果呢,就因为这件事,苻坚遭到了姚苌的毒手,被姚苌给杀害了。

那苻坚正确的选择应该是怎样的呢?在笔者看来,苻坚若想实现统一中原的目标,其实就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路呢,就是采纳王猛所提出的建议;另一条路则是耐心等待合适的时机到来。

公元369年的时候,发生了一场重要的战役,那就是枋头之战。在这场战役当中,慕容垂展现出了很强的军事能力,成功地击败了桓温所率领的晋军。而且,这一战的战果相当惊人,晋军有好几万人都在这场战斗里被斩杀了。按说慕容垂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应该会受到重用才对。可事情却不是这样,前燕的皇帝慕容暐以及太傅慕容评,这两位在前燕可是有着重要地位的人,他们却容不下慕容垂。没办法,慕容垂在这种情况下,感觉自己在邺城待不下去了,于是就选择逃离邺城,去寻找新的出路。最后呢,他决定去投奔苻坚了。

慕容垂这个人啊,那可是有着雄才大略的,而且智勇双全呢,绝不是那种普普通通的角色。要知道,要是没有被局势逼迫到那个份儿上,他是绝对不会轻易向别人低头服软的哦。不过呢,换个角度来讲,一旦时机成熟了,那慕容垂肯定也会有所行动、折腾一番的哟。

王猛向苻坚进言,说慕容垂绝非寻常之人,其有着非凡的志向和能力,就如同蛟龙不会甘愿困于浅池一般,日后恐怕会生出变故,所以应当果断将其处死,以绝后患。而苻坚呢,向来以仁慈著称。在面对那些前来投降或者主动归顺于他的将领、首领时,苻坚总是给予极为优厚的待遇。不但会专门为他们配置宽敞豪华的宅邸,让他们能够居住得舒适惬意,而且还会赋予他们重要的职位,使他们能够在军队中担当要职,手握兵权,率领军队行军作战呢。

苻坚呢,他并不愿意去杀掉慕容垂。可这事儿让王猛知道后,那是相当生气。于是呢,王猛就精心策划了一个“金刀计”,这计谋设计得那叫一个巧妙,简直可以说是天衣无缝。慕容垂这边呢,心里特别担心,因为他知道情况不妙。可面对这样的局面,他又没办法把事情给解释清楚。没办法,慕容垂只好选择在夜里偷偷地逃离长安。但可惜的是,在半路上还是被秦军给抓住了。

看起来王猛似乎是取得了成功,可实际上呢,却并没有起到什么实质性的作用。话说当时,苻坚还去安慰慕容垂呢,他对慕容垂说道:“你心里头惦记着自己原来的国家,这也是人之常情嘛,是很正常的事情。你儿子慕容令做出了谋反这样的举动,但是这和你可没有什么关系哦,你就放心吧,我是绝对不会因为这件事去刁难你、给你找麻烦的。”

苻坚做出了两个举动,其一是放走了慕容垂,其二呢,还原谅了那些被王猛俘虏的鲜卑贵族,这其中甚至包括了慕容鲜卑的皇帝慕容暐。就这样一来,慕容鲜卑虽说已经亡了国,可他们的境遇却没多大改变呢。这些慕容鲜卑人依旧能够担任重要的职位,而且手中还掌握着兵权,就和亡国之前的生活状态基本上没什么两样。

慕容鲜卑的势力相当强大,他们拥有众多的兵马呢。要知道,鲜卑人的数量甚至比氐族还要多,这就使得他们具备了很强的实力,从而对前秦王朝形成了不小的挑战哦。另外呢,自从发生了八王之乱以后,慕容鲜卑就老是趁着局势混乱去浑水摸鱼。只要一有合适的机会,他们就会到处挑起事端,搞得四处都是战乱纷争,就像燃起了遍地的狼烟一般,让局势变得更加动荡不安啦。

在长安以西生活着羌人部落,其首领是姚苌,可别小瞧了他们,这可不是一般的群体。想当年的时候,苻坚和邓羌统领着军队去征伐羌人,那一场战事颇为激烈呢。最终,他们成功地将羌人给打败了,而且还斩杀了羌人的首领姚襄。在这样的局势逼迫之下,姚苌实在是没有别的办法了,只能无奈地选择低下头来,向苻坚一方称臣。

从姚弋仲那个时候开始,羌人的势力就已经相当强大了。像刘渊、刘聪、石勒、石虎这些在当时非常有能耐的雄主,都不敢轻易去招惹羌人呢。在这样的背景下,姚苌又怎么可能会老老实实地服从苻坚?他也就是表面上装作臣服的样子,可实际上心里却有着另外的打算,存着二心呢,这对苻坚来说,无疑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前秦面临着诸多棘手的问题,其中鲜卑和羌人那可绝对称得上是前秦的心腹大患呐。这还不算完呢,像鲜卑拓跋部、丁零以及匈奴这些势力,虽说表面上是臣服于前秦的,可实际上一个个都不安分守己。这么多不稳定的因素凑在一起,前秦就仿佛变成了一个随时可能被引爆的“火药桶”一般,局势那是相当的紧张危险呐。

苻坚当时的做法是,为了能够稳住地方局势,他采取了派宗王以及氐族将领去镇守各个要塞的举措。而与此同时呢,那些鲜卑、羌人、匈奴等部族的首领,却大多都被安排在了长安的周围地区。不得不说,这样的一种安排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就仿佛是在身边埋下了一颗随时可能爆炸的定时炸弹,隐患重重呢。

王猛这个人啊,那眼界可是相当的高,而且目光极为长远呢。他就像是把萧何的善于治理政务、张良的足智多谋以及韩信的军事才能这些优点,统统都集中在了自己身上。他对苻坚那可是推心置腹,把自己心里的真心话都毫无保留地说出来了。苻坚呢,他能够在北方实现统一大业,这其中最关键的依靠就是王猛啊。王猛凭借着自己的卓越才能,在诸多方面为苻坚出谋划策、冲锋陷阵,助力苻坚成就了一番统一北方的功绩。然而,让人惋惜的是,苻坚最终却走向了失败。这失败的原因呢,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听不进去王猛给他提出的那些宝贵建议。要是苻坚当时能好好听从王猛的话,说不定历史又会是另外一番模样了呢。

苻坚当时面临的情况。苻坚呢,其实最应该做的就是把重点放在北方地区。为啥呢?因为在北方有慕容鲜卑、姚羌、匈奴这些势力存在。而在当时那个时候,这些势力其实都已经被苻坚给打败了,并且也都表示臣服于苻坚了。既然是这样的局面,那么只要苻坚能够采取恰当合适的策略,一步一步地去把这些势力慢慢消灭掉,按常理来说,这其中存在的困难应该不会特别大的。

倘若苻坚并不想拿出屠刀,狠不下心去杀害那些已经向自己投降的人,又或者他是为了在众人面前塑造出一个圣人君王般的良好形象,那么他其实是可以去选择第二种方案的,而这第二种方案便是等待合适的时机到来。

那苻坚他有着怎样的优势呢?首先啊,他已经基本实现了北方的统一,在当时那可是相当了不起的成就。手下兵强马壮,兵力雄厚,战斗力不容小觑呢。而且苻坚还很年轻,这就意味着未来有着大把的时间可供他去谋划、去发展,时间优势明显是在苻坚这边的哦。

慕容垂和姚苌呢,他们可都是各自部落里起着领头作用的人物。这两人心里都有着不小的抱负,雄心那是相当勃勃的,不过他们的年纪相对来说都比较大了。就拿年龄和苻坚作比较的话,慕容垂要比苻坚大上15岁呢,而姚苌也比苻坚大了8岁。另外,苻坚的身体状况很不错,非常强壮。在王猛病逝的时候,苻坚才仅仅37岁,这个年纪那可正是身强力壮的壮年时期。

当熬过了慕容垂、姚苌所处的那一代人之后啊,鲜卑族以及羌族人的新生代便逐渐地融入进来,被慢慢同化了。在这个过程中呢,他们原本那种反抗的意识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点点地被消磨掉。只有到了这样的一种状况下,北方的局势才能够趋于稳定。而唯有北方局势稳定了,想要在这里大展宏图才会具备实现的可能。

在治理内政的过程中,苻坚有一个有利的情况,那就是需要等待合适的时机。而这个时机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和东晋方面出现问题相关。其实对于这一点,王猛心里是看得极为清楚的。他不仅看清了局势,还特意和苻坚仔细分析了东晋所存在的优点以及缺点等各方面的情况呢。

王猛有着这样的看法,他觉得东晋虽说只是在江南那一片地方偏安,所占的地域范围相对有限,但不管怎么说,它也算得上是正统的王朝。这正统王朝的身份可不得了,是有着深厚的民意基础的呢。而且,东晋当时的权力格局是由门阀士族所掌控着的。这些门阀士族平日里呢,相互之间常常争斗不休,彼此间矛盾不断,都在为自身的利益盘算着、较量着。可要是一旦碰上了来自外部的威胁,情况可就不一样啦,他们就会摒弃之前的那些矛盾和争斗,紧紧地抱在一起,相互取暖,就如同把分散的力量全都拧成了一股强劲的绳子一样,共同去应对外来的挑战呢。

在当时的局势下,征伐东晋其实是不切实际的,根本就还没到合适的时机。要知道,一旦秦军选择南下进军的话,那东晋那边的陈郡谢氏、太原王氏、琅琊王氏、谯郡桓氏等这些世家大族,他们原本存在的内斗情况可就会马上停止啦。然后呢,这些世家会联合起来,齐心协力地去共同对抗来自北方的秦军呢。

苻坚要是选择暂缓用兵的话,那些门阀势力呢,就会和君王展开相互间的争斗啦,而且门阀与门阀之间也会斗得不可开交哦,就连门阀和流民帅之间同样也会发生争斗呢。而他们,其实并没有能够进行北伐的那种能力哦,所以对前秦来说呢,根本就构不成什么威胁。

在那个时候,像谢安、谢玄、谢石以及桓冲这些人,可都称得上是豪杰呢。而且,孝武帝本身也有着不错的能力和表现哦。而苻坚呢,在当时其实并不具备向南征伐的客观条件。对于苻坚来说,最为明智的做法应该是先在一旁静静地观望局势的发展,就等着看他们内部之间相互争斗,到时候自己好坐收渔翁之利。

然而,苻坚并未采纳王猛所给出的建议,而且他也不想耗费时间去耐心等待合适的时机出现。到了公元383年的时候,苻坚全然不顾皇后、太子以及众多大臣的极力劝阻,反倒在慕容垂的一番鼓动之下,就轻易地决定对南方发起征讨行动。最终,在那场著名的淝水之战当中,苻坚的军队遭遇了极为惨重的失败。

淝水之战的结局是前秦遭遇了惨败,这一战可不得了,直接让前秦迅速地分崩离析了。这时候呢,鲜卑慕容家族瞅准了时机,跨上战马就开始行动起来了,于是中原大地又一次陷入了战乱纷争之中,那狼烟是再度升起。苻坚呢,他落得这样的下场,也算是自食其果啦。到了385年的时候,苻坚更是被姚苌给杀害了,就这样,曾经的一代雄主苻坚,生命就此消逝,实在是令人感叹。

接下来要说到有意思的一幕哦。在淝水之战结束后的第二年,桓冲就因病离世了。然后到了385年呢,这一年苻坚被杀掉了,而在东晋这边,65岁的谢安也因病去世了。时间再往后推移,到了388年的时候,谢石和谢玄也相继病逝了。这么一来,东晋那些在门阀中颇具才能的重要人物纷纷离世,人才一下子就变得凋零起来。而在这个时候呢,孝武帝又开始和司马道子展开了权力的争夺,这使得东晋整体的局势变得非常糟糕,陷入了一种很不利的局面当中。

在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中,桓冲、谢安、谢石、谢玄这几位人物可是绝对的主角,他们在这场战役里发挥了极为关键的作用,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他们的存在,东晋才能够在淝水之战中获得胜利呢。而说起苻坚呢,其实要是他当时不着急进行南征,而是先把自己内部的局势好好地稳定下来,再去慢慢地积蓄力量,说不定最后成为赢家的就会是他啦。

0 阅读:16
咪加说

咪加说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