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前没有棉被,古人是怎么熬过零下几十度的寒冬的?

舒克的小屋 2025-01-01 14:23:29

寒冬腊月,如今的我们裹着羽绒被,吹着暖气,很难想象在宋以前,棉被尚未普及之时,古人是如何熬过那凛冽刺骨的漫长冬季的?

历史上的极寒岁月

回溯往昔,中国历史上的寒冷期犹如一场场噩梦,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西周时期,曾经历短暂却严寒的岁月,年平均气温低于零度,那是一个连耐寒的牛马都难以抵挡的寒冷时代。

据《竹书纪年》记载,周孝王时,长江、汉水皆冻结,“冬,大雨雹,牛马死,江、汉俱冻。”

一场寒潮袭来,广袤的大地被冰雪覆盖,原本就稀少的人口在这严寒之下锐减,百姓的生活陷入了无尽的苦难之中。

汉末,可谓是天灾与人祸交织的乱世。大雪频繁降临,整个世界仿佛被冰雪封印。在那冰冷的日子里,连王宫之中都难以幸免,“自后宫、诸王十六宅,冻馁而死者日三四”,可见其惨烈程度。

寻常百姓的生活更是悲惨万分,街头巷尾时常能看到冻饿而死的尸体,甚至出现了同类相食的人间悲剧。在那个黑暗的时代,每一个寒冬都是一场生死考验,生命在严寒面前显得如此脆弱。

南宋时期,寒冷的气候也给南方的宋人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南方人原本抗寒能力较弱,寒冷的天气对当时军队的战斗力也产生了影响,相较于北方游牧民族,他们在严寒中更加艰难。

公元 1111 年,整个太湖都被厚厚的冰层覆盖,冰面坚实得足以通车。

1110 年和 1178 年,福州的荔枝两度被全部冻死,“大雨雪”导致“泥途尽冰,都民寒饿,死者甚众”。这寒冷的气候,成为了南宋历史上一道沉重的伤疤,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的命运。

明清时期,尽管宋末元初纺织技术有所改进,棉花也逐渐普及,但这一寒冷期却更为漫长,寒潮灾害频发。

各地地方志上满是百姓受苦的记录:湖北大冶等地“冻饿死者甚众”;河南开封“井冰,道路多冻死者”;江西南昌“行人多冻死”;安徽怀宁“冻绥死者甚众”;江苏盱眙“民多冻死,鸟兽入室呼食”;山东临沂“人多冻死”,威海“行人死者无算,屋内亦有冻死者”。

那是一段充满苦难的岁月,寒冷无情地侵蚀着人们的生活,考验着人类的生存极限。

平民的寒日求生

在这漫长而寒冷的岁月里,平民百姓为了生存,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来抵御严寒。

稍微有点积蓄的老百姓,会穿着褐衣过冬。褐衣,是用麻制成的衣物,麻纤维粗糙,虽谈不上有多好的御寒效果,但在那个物资匮乏的时代,也只能靠多穿几层来增加一丝暖意。

每到夜晚,他们会在床榻下铺上厚厚的一层稻草,期望能在睡梦中寻得一丝温暖。

就如同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所描述的自己“短褐穿结,箪瓢屡空”,那打着补丁的褐衣,便是许多平民冬日的写照。

而那些流落街头的穷人,境遇则更加悲惨。他们只能穿着纸衣、盖着纸被,为了让纸衣更耐穿、更保暖,人们还会用韧性较好的树皮做成纸,并在编织麻衣时将纸编进去,以此来提高衣物的御寒能力。

然而,这些措施对于严寒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

生火取暖对于平民来说也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柴和炭在人口密集的都市中极为稀缺,价格高昂,并非普通百姓所能轻易拥有。

在许多电视剧中,我们常常能看到这样的情节:深宅大院中的大家族,会按照月例给各房分发有限的炭火,这小小的炭火,对于他们来说是冬日里的珍贵温暖,而对于大多数平民而言,却是遥不可及的奢望。

甚至有日本和尚在唐朝华北一带的见闻记载,许多平民因为没有柴生火,终年只能吃冷食,“不曾煮羹吃,长年惟吃冷菜。”

能够在屋里堆上火塘取暖的,要么是靠山吃山的幸运儿,要么是稍有积蓄的人家。

贵族的暖冬奢华

与平民的艰难求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贵族们精致奢华的御寒方式。

秦汉时期,贵族们身着丝绵衣,那丝绵选用上等的蚕丝制成,衣物中间还加上了夹层,放量极大,通袖往往能达到两米以上,用料颇为奢侈。穿上这样的衣服,仿佛将温暖与尊贵集于一身。

裘衣也是贵族们喜爱的冬日装扮,狐皮、鹿皮、羊皮、貂皮、兔皮等各种珍贵的皮毛,只要财力允许,都能成为他们身上华美的服饰。这些裘衣不仅保暖性能极佳,更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在宫廷剧《甄嬛传》中,我们便能看到各位妃嫔在冬日里身着华丽的裘衣,争奇斗艳,那精美的做工、昂贵的材质,无不彰显着皇家的奢华与贵族的特权。

袜子、手套等在汉代就已出现,当时与西域的贸易往来使得棉、毛、锦织物得以流通,虽然棉花种植尚未普及,但这些珍贵的织物却成为了贵族们的专属用品。 古代贵族们的奢华还体现在居住环境上。

例如汉时的“椒房殿”,以花椒入原料砌墙,花椒在当时极为昂贵,能住进这样的宫殿的人,不仅地位尊崇,更是备受宠爱。在这温暖的宫殿之中,贵族们可以惬意地度过寒冬,免受严寒的侵袭。

取暖的器具也尽显贵族的优越。铜手炉、汤婆子等保暖用品,采用了不菲的铜原料制成,铜质越厚,保温效果就越好。这些精美的取暖器具,一般老百姓若能拥有一件,那必定是当作传家之宝。

即使到了民国时期,铜炉依然是大部分地区体面的嫁妆,承载着家族的荣耀与温暖的记忆。

宋前寒冬,平民挣扎,贵族优渥,阶层差异显著。

如今,科技昌明、物资充裕,羽绒被与取暖电器驱走严寒,我们无需像古人那般为生存苦熬寒冬,此乃时代之幸。

围坐暖室赏雪时,不妨念及古人与严寒的抗争,其坚韧智慧,让我们珍视当下温暖。我们深知现代生活的幸福,不必为雪忧生死、于寒中求存,这是历史进步与文明发展的成果,当感恩并享受平凡温暖。

寒日里,泡杯热茶,翻开史书,探寻尘封故事,感受古人艰辛,进而珍惜眼前温暖幸福。

0 阅读:11
舒克的小屋

舒克的小屋

分享故事,历史趣谈!